“院”藏中国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i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讲者|高子悦
  |推荐单位|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在这个新秋时节,最令人羡慕的莫过于那些有院子的人。闲卧院中即可风月入怀,把明媚的时日化作诗意的流光。远离尘世喧嚣,闲看花开花落,一座院子便是一个世界。青瓦粉墙,木门铜锁,中国人的院子是情的寄所,也是志的归处。建筑师马岩松说,未来的城市属于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生发出来的,而建筑是长出来的,它留给我们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去沉淀,让我基于记忆的传承,在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里找到灵感。建筑师并不只是造房子的泥瓦匠,而是文化的从业者。正如贝聿铭老先生曾言,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
  在众多的住宅产品中,最有“气质”的一种非合院莫属。拿泰禾的中国院子来说,全区的规划汲取坊巷制的建筑精髓,重现了人们向往的“坊巷”格局。庭院中天开地阔,叠石造景,将自然融入生活,把天地拉近人心。初秋时节,邻里街坊或于坊巷间漫步闲谈,或于庭院内栽花垂钓,进退自如,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居的至上生活境界。街坊命名均来自古诗文,营造出极具中国风的诗意街坊,巷名取自传统的花名雅称,是院子里的花间辞。院内的一草一木在时光的流转中共同演绎着岁月的寂寥与诗意。曲径通幽的园林,高墙映衬下的街巷,豁然开朗的内庭院,一系列空间与节奏的变化,营造出围合有序、外实内静的私享空间。院外是喧闹的往来迎送,院内是温情的欲语还休。门庭知礼序,院落显禅意,建筑见威仪,于大院之中知山水、见天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只消于无声处听平仄。所谓的文化,就是为天地代言,为万物代言,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皆是万物的代言人而已,而身为建筑师的我们未尝不可为天地代言。有人说:如果遍地是“罗马小镇”“托斯卡纳”“加州水岸”,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中国人自己的“乡愁”?从早期的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的建筑风格,逐步转变为目前市场倍受追捧的新中式合院,这充分体现了一种文化的自信与回归,建筑师开始回到原点,重新审视自己文化的高级,让不落伍的文化基因找到当代的语境。
  建筑设计是将隐形的鲜活变成显性的凝固,正所谓物以载道。而一切凝固的东西,时间久了就会容易变成陈词滥调,需要我们用当下的鲜活激发内在的活性。现代社会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数量剧增,传统建筑侧重平面展开的布局方式显然与社会现状难以调和,于是,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被誉为第四代住宅的“空中院落”,这一理念将传统院落引向纵向发展。七一城市森林花园作为全国首批“垂直森林”住宅试点项目,就实现了使高层住宅的居民同样体会到屋檐滴雨,窗前有树的诗意生活。设计师将绿化用地资源在水平方向的有限转化为垂直方向的无限,将院落与高层住宅相结合,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空中花园。在项目中运用开创性的栽种和浇灌技术,使居民可以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5m大树,撑开梦境一般的院落情怀。不难想象,在一个慵懒的午后,一盏茶,一本书,身边有各色花草相伴,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繁花碧草,别是一番风情。从传统院落到新中式合院再到空中庭院,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禁让我想到了汉语言文学,汉赋、唐诗、宋词、明小说,汉语的平仄韵律从来没有消失,只是在不同的时代演变成了不同的文本格式和载体。在未来,最合适的载体也许将不再仅仅是文字,还有设计。
  如今,中国的建筑生态呈现出一种“加速迭代”的整体走向,建筑形式的更新换代早已超过了自然代谢的节奏,这种高速迭代造成了建筑的充分“混血”。设计师们以设计中的微创新和小修正消耗掉了改革与颠覆的危险性,这是一种文化的迷失,是建筑设计从隐形到显性的过程中羁绊于文化固態的形。于是,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些突兀的建筑拔地而起,而这些建筑往往被冠以地标建筑,以一种侵略性的方式介入我们的视觉。也许创新应该是另一种形式的继承,要“出新”未必要“推陈”。保留传统内核,输入现代元素。既不割裂历史,又不将目光停留于既有的套路。师古而不泥古,在保留中突破,在突破中展示和谐与个性。
  一半世界,一半家。中国人的院子见证了一户户人家的悲喜,见证了一个泱泱大国70载的沉浮。对国人来说,院子的意义早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比邻而居的生活展现,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和文化载体,传承着几千年来华夏儿女的门第家风与家国情怀。院子里藏着一个智慧、活力、立体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作为青年建筑师,我们与国同梦。我们所要做的不只是通过绘图工具去建造有形的院子,更希望透过每个作品,在人们心中构筑起抽象无形的院子。以匠人之心,让文化富于生命,让城市富有才情,让传统被充分尊重,让创新遵从于理性。建一方庭院,解一世乡愁,愿每个远离家乡的游子都可以在繁华都市中找到回家的路,愿每个疲惫的灵魂都可以在这里诗意地栖居。
其他文献
在南美洲的沙漠中,有一种小植物,当水分不足的时候,就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卷成球。由于体轻,只要稍微有一点风,它就会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的根就会重新钻到土壤里,立即复活。这种沙漠植物叫卷叶柏,能有这种非凡抗逆耐受力,得益于它的体内含有充足的海藻糖。  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蘑菇类、海藻类、豆类、虾、面包、啤酒及酵母发酵食品中,均有含量较高的海藻糖。  海藻糖能吃吗?好吃
期刊
梦想引路人:荣建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交通工程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理论、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仿真和交通安全。  梦想寄语:终身学习,成就自我。  初识大咖  他,带头研发的交通仿真系统测试了2008年奥运会交通系统,为实现北京奥运交通的安全、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他,是1996年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
期刊
现代新型针灸针具不仅降低了感染风险,而且减少了疼痛刺激,让更多人可以安心享用我国古人留下的这一智慧遗产。  推荐单位: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  成果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科研代表:刘存志  转化作者:马研非  针灸确实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一种伟大的疗法,在各大宫斗剧中也屡屡现身,但如果你还认为现在的针灸治疗依旧是使用粗糙的石针、铁针,或者昂贵的金针、银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现代新型针灸针具不仅降
期刊
推荐单位:北京乐器学会  成果来源:古琴制作家田双琨先生  转化作者:丰子一  琴,这一器物深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古琴形制经历了哪些演变?一张古琴又是如何制作的呢?  琴,也称为玉琴、瑶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琴者,禁也。可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琴这一器物深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古琴形制经历了哪些演变?一张古琴又是如何制作的呢?  琴为何物?  琴在世界乐器分类体系中属于齐特尔(z
期刊
推荐单位:《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成果来源: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  科研代表:刘新旗  转化作者:娄贞、张悦  蛋白质是有机大分子,相对于小分子蛋白肽不易被吸收,对于消化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来说,食用蛋白肽是补充蛋白质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缺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体重减轻、肌肉萎缩,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蛋白质也是有机大分
期刊
推荐单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成果来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科研代表:王伟 转化作者:倪影  谈谈全基因组测序,认识它和我们健康息息相关的疾病预防、食品安全方面的关系。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将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矛头直指受到污染的食品。报告称,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多达6亿人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品而生病,全球每年有42万人因食源性疾病死亡。  沙门氏菌是引发全球性的食源
期刊
推荐单位:北京乐器协会  成果来源:琵琶制作家曹卫东老师  转化作者:丰子一  两千年来我国民族乐器——琵琶的形制、弹奏方式发生了哪些演变?一把好琵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至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深得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
期刊
推荐单位:北京乐器学会  成果来源:陶笛演奏家、制作家周子雷先生  科研代表:周子雷 转化作者:娄贞、静远  陶笛艺术一直深受人们的喜欢,其种类也有很多。下面为您讲述新型陶笛和古埙有何不同。  实用陶笛的前生今世  陶笛可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最早的陶制乐器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古埙。当时,这种乐器是用来模仿野兽的嚎声,便于猎人的捕猎。  随后,无数演变品种衍传至中国及世界各地,形状各异,大
期刊
翁剑成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教授,入选北京“科技新星”、北京工业大学“日新人才”培育计划, 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  初识大咖  他,主要从事智能交通与交通信息、交通大数据的建模等相关研究,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15项纵向,18项横向课题。  他,参编著作2部,行业标准2部,在国内外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或受理11项国家发明专利,获
期刊
自闭症这个词也许大家并不陌生,有时候,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愿意社交、喜欢宅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喜欢调侃自己是自闭症,其实,并非如此就是自闭症,自闭症实际上是一种病,得治,而且目前来说,终生都很难治愈。那么,自闭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  探秘孤独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孤独症是我国南京医科大学陶国泰教授命名的,为了纪念他,在中国又将自闭症称为孤独症。孤独症并不是简单的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准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