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对初中社会学科教学的实用性分析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estch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信息化技术推动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元素也渐渐多元化起来。社会和教育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教育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为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和要求。现如今翻转课堂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通过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顺序颠倒,呈现出了不同的教育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是十分关键的,影响至关重要,实际应用价值较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翻转课堂 历史与社会 初中社会学科教学 实用性
  引言:
  教育是一门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艺术,正因这样的特点,教育自身就具备着与生俱来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应试教育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更加关注到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教育自身是具备着一定的灵活性特点的,利用翻转课堂这样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有着非凡的影响作用和实际意义。
  一、翻转课堂对于初中社会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翻转课堂与初中社会学科之间的重要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体现并不足,关注也并不够,这样一来极大程度地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对于其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有着极为不佳的影响[1]。原有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来呈现给学生知识,由教师进行讲授,由学生进行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特点是一种“不平等”的知识交流,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无法主动进行交流和抉择,而教师只能选择主动讲授,无法激发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自身就是具备着一定的灵活性和实际性的,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年级阶段,对于历史与社会这一门学科有着丰富的好奇心,利用传统的讲授办法,往往会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该类教学方法自身具备着灵活性,而该类科目自身也是具备着一定的灵活性特点的,学生从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获取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平等的观点交流、意见互换等。由此可见,该类教学模式自身的重要性非比寻常,自身的实用性也是可见一斑的。
  (二)翻转课堂与新课标精神之间的密切联系
  新课标精神明确的指出,《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角度出发,顺应当代社会现有的发展情况,遵循唯物史观,突破愿友谊的学科界限,极大程度整合历史、人文社会、人文地理等科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注重对于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社会关系方面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为其自身终生学习、终身发展和基础素养培养、全方位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该类课程,注重对于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密切联系的讲授,同时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方面的培养,注重学生合作和参与的过程,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课标精神下,教育的方向有所改变,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尤其新课标精神更为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体验合作,参与到整体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这就意味着,对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方面的精神要求和需求更高一些,极大程度的弱化了教师自身主导课堂、主动讲授,而学生进行被动学习记忆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标精神,也意味着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翻转课堂所具备的特点,正是新课标精神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特点。其自身的实用性、实用价值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都是可见一斑的。这些符合时代变化的“先天性条件”,促使了翻转课堂积极有效的在初中社会学科的普及和应用,其自身的实际性、实用性,更使其自身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对于初中社会学科教学的实用性分析
  (一)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
  历史与现如今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的历史事件都是可以惹人深思,提出很多问题进行讨论的。所以在教学工作中,翻转课堂则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的思考,围绕着一些课题内容,收集资料、展开讨论,充分的调动学生自身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2]。例如,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華文明(一)》的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教学来举例。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时下诸多的影视剧、动漫等内容,有很多都是以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为主题的,学生耳濡目染也渐渐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有所理解,通过课前的相关辅助教材内容布置,向学生布置更多的有关于历史知识了解的作业,学生通过充足的了解之后,在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提出秦始皇的行为历史意义是什么,对于民族的意义又是什么,同学们对于秦始皇的了解是什么。这一系列较为宽泛的问题设定,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这些内容进行一定的讨论,然后经过讨论,进一步教师围绕着教材的内容,开展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实际教学工作,一方面具备着较强的实际意义,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学生进行思考和问题回答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思考和分析其自身统一国家的社会意义;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是人心所向,而秦始皇则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完成了统一大业,在这一过程中是离不开秦国当时强盛的国力和秦始皇的聪明才智的,完成统一大业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是功不可没的。统一六国,在历史方面,秦始皇也是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巩固了社会统一,为后续的统一王朝带来了极为重要的音响该名,为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中央政治方面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也产生了改变,三公九卿制度实行之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开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完成了国家政治的统一,另外一方面也统一了文书、文化和经济制度。通过学生思考和探究之后,结合近现代好理解的社会现象,则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例如中东地区国家相对不稳定,政府武装和反政府武装无数次的交战,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和平环境被毁,许多名胜古迹在战火硝烟中消失,除了损失历史与文化之外,更是殃及了民众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国家持久的不统一,就会出现社会动荡,产生国家资源的内部消耗,文化、经济也会产生不稳定。由此可见,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历史意义非凡,对于社会影响更是十分关键。在秦朝生活的人们,各个地区都可以利用统一的货币进行自由贸易,就像同学们现如今所生活的国度一样,不会出门旅个游到了周边别的地区,原有的货币就没办法通行,没办法进行自由贸易的情况出现。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社会局面、经济局面就是这样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有关社会现象问题的创设,例如同学们在出门游玩,除了香港、澳门和台湾之外,不管同学们在西藏、新疆还是任何一个位置,同学们都可以使用人民币。那么如果国家不是统一的,经济制度不也是统一的,是否还会像今天这样。通过加强学生对于历史与社会方面的看法,联系现如今社会与当时社会的相同、相似之处,激发学生对于国家统一等方面的情怀和维护,促进其自身民族危机意识等方面的提高。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在不同观点的驱使和带动下,也可以有助于学生逐渐完善良好的社会学科素养,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价值,让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充满主人翁精神。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被动的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和来自考试的测验,一门灵活性较强的科目,也会被繁杂的教学模式压迫,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下降[3]。而在积极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后,则可以显著缓解和改善现有的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围绕着这样的实际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普遍的受到教师的关注,不会出现以成绩分辨学生能力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符合时代变化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根本意义的。另外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也可以促进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个别性指导,围绕着学生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辅助,普遍对每一个学生增加更多的关注。
  例如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的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的实际教学来举例。这部分内容学生从小到大可谓是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对于三国演义的兴趣,可以更好的促使学生对这段历史进行自主的挖掘和学习,围绕着对于历史小说的兴趣,开展有效的思考和思维;在三国鼎立时期,人们的思想是高度自由的,所谓“乱世出英雄”,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这样,人们对于社会与历史的种种现象,各抒己见,宣扬自己的治国爱民的学说,四处宣扬和讲学,形成了高度自由的思想和文明时代。三国鼎立时期也是如此,虽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处在一个动荡的环境中,但是这种动荡所孕育出来的人才和思想、文学、文化,却是人类社会文明中的瑰宝。通过这样的引导和铺垫,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反思国家与社会局面和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的发展就是如此,当社会出现问题之后,就意味着动荡即将产生,在产生动荡之后,也同时意味着动荡之后的不远,也会形成社会的和谐统一局面。在两晋南北朝之后,北方民族渐渐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这样的情况,也为我们后期的历史与社会现象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可以较好的发掘现如今社会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发掘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发掘现如今社会现象的基础是怎样的。通过广泛的分析和探讨,教师可以渐渐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课程进行良好的思考,最后课程的结果都是学生思维的结果,对于学习有了一个较好的体验。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体验能力有所提高,学习质量也有所提升。而针对个别学生,对于历史背景不熟悉、社会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引导,给予学生正确的辅助,促进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高。
  (三)增加师生的良性互动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师生的良性有效互动是可以充分保障的。良性互动是建立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只有进行双方面的互动,才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提高,教师也可以根据反馈来调整课堂教学[4]。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一定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和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在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一课的教学时,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可在课前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们相互交流探讨。往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抒发的都是对于日军侵略的愤恨之情,然而缺少较为系统的反面思考。反面思考则是,当时的中国社会长期动荡,人民对于政府信任不够,更缺乏较好的同仇敌忾的精神。在这样的情况下,才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惨案。师生互相交换观点和论点,围绕着实际性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良性互动,在学生们各抒己见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补充和修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內容。由此可见,该类教学活动意义非凡。
  三、结束语
  结合上文所论述的内容,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对初中社会学科教学的实用性较佳,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灵活化整体教学工作。需要充分意识到该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推广和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燕.关于翻转课堂对初中社会学科教学的实用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00089-00090.
  【2】陈伦杰.基于新课改优化初中社会学科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9).
  【3】王鹏.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社会学科教学之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0(7):44-44.
  【4】李现丽.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对策建议[J].才智,2014(3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历程中,为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应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基础进行改革,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分析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实际需求与学生发展情况提出相关实效性措施,探究最佳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学,还应该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有效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将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一来,学生们数学的学习才可以获得真正的意义,而且,这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展开今后的数学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们强化对生活的感悟
期刊
【摘要】:本研究主要从薪资待遇、专业素养、工作环境、自身感受等四个方面,以宿迁市城区六所幼儿园为例,展开调查。针对幼儿园教师诉求,本研究尝试从社会、幼儿园和教师三个方面提出幼儿园教师生存状况的改善之策,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生存状况 状况改善  一、调查分析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选择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各三所发放问卷,在剔除无
期刊
【摘要】:歌唱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培养幼儿音乐感和创造能力的歌唱活动。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将采取观察、访谈和问卷结合的方法,以武汉市黄陂区直属机关幼儿园为例,从大班歌唱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准备、过程、评价等入手,了解当前大班歌唱教学活动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挖掘出开展歌唱教学活动的新方法,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
期刊
班级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最小和最基层的组织,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获得知识、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我院制定了《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班级“自励”工程实施方案》,于2018年3月份开始实施,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外部支持还是学生自身都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为了救过补阙、扬长避短,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期刊
【摘要】:针对初中德育教育缺乏历史教育的现状,本文主要是浅谈历史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为加强历史教育提出相关的意见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可参考意见。  【关键词】:历史教育 初中德育教育 重要性  就德育而言,就是指道德教育。可以将学生们的教育进行分类,主要有知识教育、体魄教育、思想教育这些,而德育就是思想教育。我国德育教育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将国家对学生们的道德、思想等方面要求,
期刊
【摘要】: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课程,初中语文阶段学生不但要学好语文文本知识,具备读写听说的能力,还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则需做好整合优化资源的工作,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做准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初中语文教师如何优化教学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资源 高效课堂 构建措施  由于受到传统教
期刊
【摘要】:军校士官学员是部队和未来战场上的主体,在信息网络背景下的今天,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整个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因此,在复杂舆情下,军校教育针对士官学员要营造良好氛围、有针对性地及时引导、不断深入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复杂舆情 军校士官学员 引导 对策  随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已经身处人人都握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在这种“全民参政
期刊
【摘要】:在当前及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作为高校辅导员,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媒体,科学构建宣传体系,创新教育模式,发挥多渠道协同教育优势,着力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工作模式、途径及工作规律;在学生中广泛调研,开展科研,去发现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内容,提高教育的效率和针对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的进步,现在对于各个工作岗位的要求也有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对于教育行业的很多人员来说,面临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推进,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也发生了一些新的改变,对于辅导员的工作核心能力也更加的重视,所以现在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和培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核心 核心能力 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