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及其防治措施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气喘病也称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病猪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育肥期延长。并且发病后的治疗成本较高,增加饲养成本和净化疫病的难度,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加强该病的防治。
其他文献
霉菌毒素(Mycotoxin)是某些丝状霉菌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现已查明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和动物饲料.当前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在饲料原材料、青贮饲料和成品饲料中变得更加普遍(霉菌毒素当前在80%以上的农产品中都存在).所有的农作物在生长、采后贮藏以及加工时期,都可能会被产毒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污染.许多霉菌毒素是在引起动物尤其是农场动物发病后被检测出来的.只要有一种主要的霉菌毒素含量超标就会影响猪只的健康生长.虽然可以控制饲粮生长和贮存过程中的污染,以及饲料加工过程中可
期刊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美系种猪分娩产程及产活仔间隔的影响,研究以山东鼎泰牧业有限公司美系长白、大白和杜洛克猪为对象,选取该场2014—2018年长白猪2203窝、大白猪7464窝、杜洛克猪1521窝共11188窝母猪有效繁殖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利用SAS软件对品种、胎次及分娩季节因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品种、胎次、分娩季节因素对美系种猪的产程和产活仔间隔均有显著影响,平均产程是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产活仔间隔则是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各品种均表现为随胎次的增加,母猪产程、产活仔间隔及窝均死胎数随之增加
2018年中国境内大多数省份发生了非洲猪瘟,造成国内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近几年随着病情减轻,毛猪价格飞涨,国内热资大量涌入养猪业。为提高养猪技术,现将养猪过程中常见病-猪肺疫临床症状及其防控措施整理如下,以便于在该病发生时早发现、早治疗,把养猪场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猪养殖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管是在规模还是数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同时,猪各种疾病也接踵而至,其中,猪传染性肠胃炎在猪疾病中比较常发生,猪在感染这种疾病之后会腹泻严重,且传染特别快,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其蔓延,就会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使养殖户面临着惨痛的损失。
生猪养殖是当前农民增加收入的一大途径,近年来,伴随民众对猪肉制品需求量的大幅增长,生猪养殖的规模和数量也随之攀升,如何确保养殖效益是备受养殖户关注的课题。其中猪病一直是困扰生猪养殖的主要因素,其治疗成效的高低也是决定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可见猪病治疗的关键性,本文主要基于猪病治疗无效的原因切入,就具体的治疗对策加以探讨。
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背景下,猪病呈现出高发趋势,严重影响猪群健康生长及生猪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积极做好防治工作尤为关键。在猪病防治中,中草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应用中草药,发挥中草药的标本兼治的优势,提高猪病防治水平,减少损失,助推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草药用于猪病防治中的作用;其次探讨了猪病防治中中草药的实践应用。
脐疝病是猪较为常见的外科性疾病,脐疝病主要是由于腹腔内容物由脐孔脱落至皮下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集中于仔猪的身上,引起该病发生的原因众多,包括先天性疾病、后天性因素。先天性疾病包括妊娠母猪遗传,后天性因素包括了饲养管理不当、接产消毒不当、断脐不规范等。该病发生症状明显,先天遗传出生后脐孔闭锁不全,断脐带时操作不当、消毒措施不完善等诱发该病,严重影响仔猪存活率。该病的发生严重降低畜牧生产效率,因此必须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否则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仔猪脐疝发生原因、临床诊断以及手术治疗和术后护理方法
生猪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背景下,由于受到饲养管理、引种、环境、应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猪附红细胞体病呈现出高发趋势,该病传染性较强,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猪群健康生长及养殖业稳定发展,因此积极做好诊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着重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措施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仔猪渗出性皮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散发流行接触性的皮肤传染性疾病,主要在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群体当中发生,临床上以皮肤变厚,出现丘疹,全身分泌出油脂状的渗出物为主要症状。仔猪渗出性皮炎发生之后很容易和绿脓杆菌、链球菌等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威胁到猪群的健康生长发育,给疾病防控工作者带来极大难题。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仔猪渗出性皮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需要养殖户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针对性的防范。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仔猪渗出性皮炎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
在猪群生长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常常免疫接种疫苗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达到一定的抗体水平和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如果猪群在接种疫苗后机体免疫器官在抗原的刺激下没有产生免疫应答或者延迟出现免疫应答,降低免疫接种效果或者引起免疫失败,这种现象就说明猪群发生免疫抑制综合征。免疫抑制不仅指对正常生理代谢反应发生抑制,而且还包括对致病抗原的免疫抑制。猪群发生免疫抑制综合征后,就会增加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时刻威胁着猪群的健康状况,由此可见防控猪群发生免疫抑制综合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