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fine_mi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阳光斜斜照下,擦亮少年眼角眉梢的微笑。
  在对高一的眷恋与初中的依稀回忆中上了高二,分了科,蓦然感觉离高考一下近了很多。高一、高二、高三,我们踏着多少人走过的路一点点向前走,身后不断有人站在我们曾经站过的位置。抬头高三,低头高一,远远望去人声鼎沸,一个天始天终的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大学在云之彼岸向我们招手,但也共在太远了,太多人了,我看不清。
  十月秋菊散出漫天清香,在城市的上空积聚成云。
  文科,在久到记不清时间的时候,就觉得文科清闲无比,仿佛每天都能在理科生为物理化学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潇洒地念一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然后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太白一样悠然地去“且放白鹿青崖间”了。再不济也能在一个课间,在晚自习的最后十分钟,记下自己点点滴滴的梦。真正上了高二后才明白,就像学校的校服永远不会是偶像剧中优雅帅气的英伦格子式一样,高二永远是高二,文科和理科的区别也不过是一个晚上十一点睡,一个晚上十一点半睡而已。其实是——不相上下,伯仲之间。潜藏在笔记本深处的梦被数学政治地理一再压缩,藏到了连自己也找不到的地方。
  它会消失吗?我很担心!
  十一月露水在枝头晃动,月光照亮满地白白的霜。
  我出生在下午两点,秋季阳光灿烂的时候。下午课上课铃响起,我在心底默默地对自己说:五、四、三、二、一——生日快乐!然后在起立声中站起来与同学们一起说:老-师-好!
  十六岁——几年前我曾罗列了一堆辞藻来证明介于孩童与成人之间这个年龄的伟大意义。但真的到这个年龄,我却迷茫了:我该干什么?我的梦告诉我,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吧!比如写写、寻寻、看好玩的东西,去想去的地方,写想写的话……但理智却告诉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安安稳稳度此一生。我向左看,左边的同学在与数列奋斗;我向右看,右边的同学紧闭着眼背文综,向前看……没有前面了,前面的同学追着老师去问问题了。
  本已拿起要写作的笔,终又放下。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在寒冷的冰霜中,我的梦被打湿,到不了天涯。
  十二月大雪纷飞。我在雪花中依稀看见光明。
  上高一时曾一时兴起,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本子,一个用来写我已没有太高要求的化学笔记,另一个用来写小说。当时豪情满怀、壮志勃发,誓要写出自己梦中的精髓。
  终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上高二时,化学笔记本早已用完,而写小说的本子,仍只有薄薄几页,风一吹,哗哗作响。
  ——期望在身上,梦想在流浪。
  又是一月,然后是二月、三月、四月……我们高考倒计时也从一年零六个月变为一年零五个月、一年零四个月……一百天……十天、九天、八天……终究会变成一天,然后时间的指针一跳,指到“0”上——高考。
  也许在高考的那一天,我会想起老师曾讲过的一个词:on the way-在路上。
  我的梦,永远在路上。
  编辑/杨明珠
其他文献
把握分寸是一门艺术。丹青之妙,花敛容,日藏光,月遮羞,墨分五彩,化在渐染之间。
眼皮即将黏合,恍惚间被老师叫起,在同桌的暗示中上了讲台,他悄悄在我手上塞了一张纸条。我知道,这是黑板上那道题的答案。看题,抄题,走人。默契的配合,完美的表演。先生驰骋
时光与少年都已沉沦。关于儿时的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那炊烟升起的时刻。每当炊烟升起,就意味着早晨的到来,抑或是傍晚课程的结束,总是让人欣喜。
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雨的样子。我登上汽车,踏上了去往老家的路。我悠然地坐在疾驰的汽车上,我没有思念也没有祈盼——那个我两年未回的安放了我整个童年时光的地方。现在想着。
鲁滨逊跟我说,要是没有“星期五”,他的孤岛生活到死都不会结束;刘备告诉我,要是没有孔明,别说那废物阿斗,就连他自己也登不上皇位;科比跟我说,要是没有加索尔,他摆脱不了“抱奥尼尔大
许多记忆都尘封于岁月的青苔之下,年幼无知的我一点一点地拆掉了装订父母生命的线。邀功似的递到他们面前。母亲只是轻轻地点点我的脑袋,含着笑用从他们身上拆下的线,一针一针。
尚书初三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里,老班老爱吧嗒吧嗒唾沫飞溅地给我们讲那未知的美好高中,一个月就开了五次动员会。他老人家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像要就义,下面的同学昏昏欲睡就像去网
终于又一个生日。我拉着你,看时光从身边轻浅拂过的痕迹.微微怅然。烛焰轻摆.暖暖的光填满了你的皱纹。有那么一瞬,我恍似看到你年轻如昨。你笑着对我说,快吹吧,又大了一岁呢。光线
这是高二期末考试的考场——与其说是考场。倒不如说是刑场。正在刑场上受刑、被那些白花花的试卷凌迟的我,不时心怀鬼胎地往左手边看看。
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师总会不经意或刻意给出这样的暗示。老师已经习惯了称他们为“后面的那些人”,所有同学都会下意识地扭头往后看。于是坐在教室后面的除了我之外的所有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