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EMBA边缘化危机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_zhuang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地英文EMBA每年毕业350多名学员,比最高峰少1/3
  
  10月初的某天下午,一间椭圆形阶梯教室内,60多个不同肤色和国籍的人聚在一起。认真聆听一位操着印度式英语的老师分析迪斯尼公司收购Pixar的案例,围绕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公司应该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而展开。他们90%都开着笔记本电脑,认真看着案例PPT。
  在这之后,台前换了位女老师,还是分析这个案例,刚才是讲战略,她则从财务的角度,阐述收购与兼并过程中如何确定公司价值,涉及的数据令人眼花缭乱,讨论中还讲到操作层面的一些法律条款。
  不同环节的讲授中,老师都在激励台下的同学思考,同学提问,老师作答,有时把问题直接丢给有独到思路的同学帮忙解释。身临如此课程,一定是在纽约、伦敦,或者洛杉矶、香港?但都不是,而是在上海一所知名高校幽静的校园内。
  这是笔者亲历的、典型的英文EMBA课程,学生平均年龄38岁、平均15年工作经验,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女性占20%左右。那么,这几年,中国本土英文EMBA发展究竟怎样呢?
  
  国内生源匮乏
  
  2007年《经理人》就提出“英文EMBA难成主流”的观点。今天来看,这个判断很正确,英文EMBA不仅难成主流,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即使在最辉煌的2004、2005年,每年大陆也就产出将近500名英文EMBA毕业生。此后,中文EMBA开山辟路,规模越做越大。而英文EMBA却遇到阻力,生源青黄不接。先在北京收缩,目前上海市场也遇到了困难。中国大陆每年总产出350多名英文EMBA,比最高峰少了1/3。市场正在萎缩。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文EMBA发展所造成的规模效应,吸引本来不属于中文EMBA招生对象的那批英语流利、素质极佳的中国申请人,他们为了加入中文EMBA的同学网络,而主动放弃英文EMBA。
  可能的原因之二是,受来自比较好的在职MBA的侵蚀。如果是自费生,在职MBA的学费只有英文EMBA的一半,很多英文好的年轻申请人会考虑在职MBA。
  可能的原因之三是,这两年、尤其是去年金融危机过后,一家英国院校和一家美国院校相继退出中国市场,何日卷土重来没有时间表。两大趋势
  未来中国英文EMBA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
  一是精品化趋势。英文EMBA应该是一种精品服务,满足市场上一小部分人成长的需求。就如复旦大学一华盛顿大学EMBA的愿景:为中国培养国际化经理人。所以,其推广重点是长三角地区能说英文的中国经理人和有国际化愿景的中国企业。
  这里有个悖论,中国需要相当多熟悉国际操作的人才,跨国公司的招聘增长迅速,但是英文EMBA招生人数即使较好的时候,一年也就增长6%~7%,只有跨国公司招聘人数增长率的1/3。为什么明明有人才需求,能够培养这些人才的课程却并不抢手呢?
  领导运营复旦大学一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多年的Patrick Mornton教授认为,原因之一是,中国平时用英文工作的职员基础不大,他们中,还有很多希望读中文EMBA。对于以中国为中心的经理人来说,用中文读EMBA更加合理,他们可以熟悉中文术语,以便未来和中国的员工和客户交流。
  另外一个原因是,任何个人都需要足够的时间跨度,来培养能够在亚太和全球范围中担当总监和总经理的能力。这些人是英文EMBA的理想对象。中国需要时间来孕育这样一个群体。上海真正开始孕育这个群体的时间始于1993年到1995年之间,这正是今天的外企总监和总经理踏入工作岗位的时间。当这批人有了13~15年国际化工作经验后,市场需要比市场能够供给的数量要小很多。这种结构性缺陷,至少还会持续10~15年左右。人才的结构性问题,不仅会制约跨国公司高层领导层本地化的进程,也影响到英文EMBA的质量和规模。
  二是区域化趋势。近几年,各家英文EMBA招生显示一个共同特点,海外生源增长明显,占学生总数比率逐渐增加,来自更多国家。在中国举办的英文EMBA已经逐渐显示出它区域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清华一INSEAD双学位EMBA是后来者,2006年才招第一期学员,中外方合作模式是3个50%:两家分别投入50%的师资,课程在清华和INSEAD各上50%,招生推广各承担50%的任务。拿两个学校的两张文凭。
  


  课程招生的特色是,来自中国本土的人员不多,大部分是和中国有生意往来、或是未来有生意往来的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吸引力小于对于外国人的吸引力,这是开办者当初没有想到的。这个课程严格意义上是新加坡INSEAD的EMBA北上和清华合并了一个EMBA班级,正好能调动起清华的中方师资中的精英。对于亚太区的老外们,清华的中国根基成了最大卖点。这正好弥补了先前一些合作项目中缺乏中国元素的弱点,在2009年的英文EMBA招生市场上一枝独秀。
  英文EMBA课程的发展逐渐归于理性,这些年他们抓住在中国的发展机遇,也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生源挖掘和培养问题、课程的优化问题、与合作院校互动相辅相成的问题。
  很明显,今天的英文EMBA已经是一个以世界为眼光的在中国运作的课程。中国将成长出更多国际知名商学院的亚太总部,也将孕育出更多互通有无的精品课程。
其他文献
流量不等于用户粘性    自2008年诞生,百度电子商务平台“有啊”就不被看好。经历了3年多磕磕绊绊的运营,日前百度公告称,“将开始对百度有啊业务进行调整”,有啊购物平台的商品、店铺、交易相关功能将予以关闭;有啊的商城业务将有计划地转移给乐酷天、耀点100等合作伙伴。    “有啊”生不逢时    有啊正式上线是在2008年。从2008年到现在的3年,正是网络购物发展最快的3年,可以这么说,有啊出
期刊
归功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日益兴起的中产阶层    两年前,高盛断言巴西已经成了世界经济的新龙头之一。现在巴西则已经成了对冲基金的下一个新大陆。    投资巴西    去年年末,摩根大通旗下的高桥资本公司收购了巴西顶级对冲基金Gávea投资公司。欧洲最大的对冲基金布勒旺-霍华德公司(Brevan Howard)也在巴西圣保罗开设了分号。就在本周,第一届行业性的“对冲基金巴西论坛”在里约热内卢的科帕卡巴
期刊
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并提供一条体面的退出通道    每一个企业崛起的背后都有一段戎马征程,然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企业合伙人之间爆发的控制权争夺战一直在频繁上演。例如,近期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真功夫”股权恶斗,以及赶集网、土豆网在IPO前夕接连发生“后院起火”事件,都将关于企业合伙人之间的股权治理问题、民营企业的“去家族化”问题,甚至是关于人性与利益的博弈等的探讨推向白热化。  不仅仅在国内。纵
期刊
对于优秀的女企业家来说,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沟通与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女人三个帮,她们的持续成功,与自己身后的伙伴们紧密相连。这些伙伴,也许是客户、也许是同行、也许是一些神秘的大佬有什么样的社交平台,就有什么样的事业高度。这些大大小小的社交生态圈里,信任是纽带,通过彼此扶助,带来了许多合作共赢的机会。  她们如何一步步修炼成为职场和商界的社交达人,用天生的女性魅力与干练,画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社
期刊
硅谷技术+中国资本+中国营销=转型新思路    当苏南大多数矿业大佬还在专注于传统产业,对国家经济转型带来的商机不灵敏的时刻,41岁的张建华是个例外。  张建华,来自江苏江阴的石灰石矿业大佬,意识到资源消耗型产业难以永续。他请来了两个来自硅谷的高新技术人才—台湾的吕忠楠博士和江苏的黄镳硕士,共同创立南京宏晶微电子科技公司,进军智能电视芯片研发设计行业。  张建华是苏南传统产业转型的缩影。张建华,一
期刊
打造杀手级产品或运用,是行业争霸的利器    成为本行业第一,与同行对手相比在竞争上所产生的差距有多大?  有如天上地下之差距。我们放眼看去,就会发现各个细分行业的前一、二名企业总是活灵活现的,而其它的企业则多数是愁眉苦脸。  差距可以分为两方面来看,一是销售额,二是竞争力。前者反映当前的差距,后者则预示着在未来不同的先机和活力。  在任何领域,只有第一或第二的企业才能避开残酷的竞争,赢得巨额利润
期刊
大获成功的知识型公司,在于放大自己的核心专长    在2010年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前10名中,与能源相关的占到了6家!他们是壳牌、美孚、BP、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基本的资源,全球资源紧缺以及能源、原材料的价格上涨、通货膨涨造就了众多类似于这些巨擘的公司。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全球经济仍在动荡中、复苏中,悄然间,一股以知识作为驱动的新力量浸入了各行各业,创造了
期刊
避免做某种单一时间管理体系的奴隶    人人都知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当经理人员在准备开始工作的时候,他们的计划和想法都是很好的。但还没等他们在办公室里坐稳,他们可能就会完全被其他繁杂冗长的事情包围了,时间不知不觉地全被侵占了。  对于时间管理的研究证明,高效的经理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很享受工作中突如其来的干扰,因为他们希望了解企业日常运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且很愿意为这样的工作腾出时间。他们
期刊
提起“私人定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上百万美元,全手工剪裁缝纫的法国或者意大利高级时装。但是,要和作为财富身份终极认证的游艇定制相比,时装定制只是小巫见大巫。游艇定制堪比定制一座海上行宫。继今年戛纳全球游艇展后,法国游艇协会再次与上海国际游艇展合作,将欧洲顶级游艇品牌的最新船款分享给中国。不过,这些顶级游艇品牌这次在中国兵分两路,除继续和上海合作之外,另一路还提前赶赴海南三亚的“海天盛筵”,由
期刊
接近自然、冒险精神、极致浪漫、商务会谈、享受速度    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正在转战另一个战场。和热衷于慈善的比尔盖茨不同,保罗艾伦更喜欢与甲骨文总裁拉里埃里森为伍。拉里埃里森是一个狂热的航海分子,他和保罗艾伦每隔一段时期都要比拼航海装备。他们最大一次的比拼是游艇。  当保罗艾伦耗资2.5亿美元,委托德国吕尔森造船厂,建造一艘长达414英尺(约126米)的“章鱼”号游艇后,拉里埃里森不甘示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