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教学设计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u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针对初中物理课堂实践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教学设计问题进行分析,概述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三大基本原则,对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优势进行简要分析,重点结合初中物理“静摩擦力”知识点,对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教学设计策略进行总结,值得关注。
  【關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模式
  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指在学科教学实践中以某知识为切入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交流等一系列过程探究知识,获得知识,激发兴趣,掌握方法的学习模式。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帮助物理教学摆脱以往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对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质量有重要意义。
  1.探究性学习模式基本原则
  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时,教学系统的构建与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是系统性原则。即探究性学习模式必须对教师、学生、学习媒介、以及学习材料等相关因素进行统筹安排,着眼于整体教学系统,共同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第二是主体性原则。即探究性学习模式应当关注对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第三是问题性原则。即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必须与问题情境积极融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相互质疑的良好环境,以问题为切入点,围绕问题展开探究,从而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
  2.探究性学习模式实践分析
  以初中物理“静摩擦力”知识点为例,针对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教学设计要点进行总结,具体步骤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探究点。探究重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第二,了解静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静摩擦力作用方向。
  (2)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探究性学习,以探究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静摩擦力规律,掌握最大静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原因以及形成静摩擦力的具体条件,进而掌握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对静摩擦力作用方向与大小的判定方法。
  (3)把握重点难点。本知识点教学实践中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把握静摩擦力的形成条件,第二是科学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特点以及作用力方向。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在于:第一,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静摩擦力具有范围性以及变化性的特点,第二,充分理解静摩擦力相对运动趋势这一规律。
  (4)教学过程。为达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静摩擦力这一知识点的相关重点,克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难点,教学设计以及关键过程概括如下:
  ①第一步,创设探究教学情景,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做如下实验:将两本课本书页依次交叠在一起,压一下书后提起其中任意一本书,学生会惊奇的发现,提起其中一本书后,另一本书并没有掉下。互相拉扯两本书书背也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在以上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实验现象,并对这一现象会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教师此时可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刚刚的实验中,两本书无法直接拉动也无法掉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纷纷进行议论,一些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作答,一些学生开始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学生A回答到“是两本书相互加紧了”,学生B则回答到“两本书相互挤压并产生了较大的压力”。教师进一步提问“实验中所产生的力的方向与压力的方向是相同的吗?”学生经过思考回答“不一致,实验中的力是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而压力的方向则与接触面垂直”。以此种方式,教师可导入“静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在上述过程中,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想如何做这一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以适应新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素质培养的要求。
  ②第二步,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如下实验,以深入探究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提供实验装置:方木块、泡沫塑料、直木板、测力计等。实验过程为:将方木块放在贴有泡沫塑料的直木板上,可见在木板自重压力下泡沫塑料产生形变,这一过程提示方木块与泡沫塑料发生了压力。然后将方木块与测力计连接,拉动测力计并观察刻度筒在拉伸至某一读数过程中放木块与泡沫塑料的关系,学生们观察发现在某一读数区间内,方木块与泡沫塑料保持相对静止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与探究,让学生对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进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两个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的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在接触面上存在压力作用;第二,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在以上以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并非直接给出学生知识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适时介入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③第三步,总结深化。根据对实验过程的观察与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并总结与静摩擦力相关知识点,即静摩擦力大小伴随拉力增大而增大,但物体所受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若拉力高于该最大值,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静摩擦力不存在。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生活所见,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改变摩擦力的方法与例子,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静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
  3.结束语
  初中物理对于学生而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科相关知识点复杂系统,对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望能够促进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侯丹,尹航宇.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活动类型及思路[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7):111-114
其他文献
今后6年内,广州地铁每年都会有新线建成开通,近期建成255公里地铁,到2010年开通七条城市快速轨道,2010年亚运会期间,80%以上的比赛场馆可以通过乘坐地铁直接到达。
【摘 要】理想实验是一种高阶的思维模式,在物理发展过程中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与实物实验相比,理想实验有着明显的差别和不可代替性,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理想实验与实物实验的差别,并对教学实践的视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理想实验;物理教学;教学实践  “理想实验”亦称作思想实验或假想实验,它是研究者发挥想象力,在最理想或极端的条件下,采用想象中最理想的器材,通过最理想化的实验操作来完成的。理想
目的:通过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征,查找两者差别。方法:选取AD及VD患者各50例,分别对其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从认知功能和
【摘 要】新课程改革之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已经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也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承担起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责任。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研究和科学
影响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国家政策、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但影响当前质量的核心因素是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缺乏新的科学的质量理念和对新理
分析了喀什地区产业信息资源集群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喀什地区服务业信息资源集群组织与区域分布,对喀什地区产业信息资源共享提出了几点设想。
【摘 要】立体几何作为职业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具有抽象性强、难度大等特点,成为目前职业高中数学学习的难点内容之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合理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举步维艰。因此,提高职业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教学的教学质量,成为目前其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在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得到迅速的提升,有利于其进一步完善学习体系,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职业高中
该文提出京九、广梅汕铁路开通运营后,各地进出广东地区的车流,宜按运程最短的合理径路分流及加快纬向铁路通道建设等建议,浅述粤东地区发展铁路经济带的途径和有利条件,分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我们对于课程教学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成为了当前教学中的主要任务。长期以来,我们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过分重视学生文化课程知识的培养,对于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渐渐忽视,对于学生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限制性。随着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程度不断地加深,意识到了初中体育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初中体育课程中不断地应用创新思路,是一种对于课程质量促进的有
【摘 要】问题循环模式下的一题多解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启发和拓展,而且还强化了学生对物理问题求解步骤的掌握能力,而这些都对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本文对基于一题多解的高中物理问题循环解决模式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解决循环模式;一题多解  1.问题解决循环模式  问题解决从本质来说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