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江大学将实施“质量工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积极开展各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并通过整合优化学科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质量工程;教学;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马寅秋(1979-),男,山西太原人,长江大学电信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湖北 荆州 434023)
在经历了连续数年较大规模的“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跃升至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发展的主题开始由数量扩张型的外延发展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型的内涵发展。为积极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这一重要转型,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初连续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两个文件,决定正式启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由中央财政拨出专款用于质量工程建设。
长江大学以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积极开展各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通过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分类指导、重点建设、突出效益的原则,将实施“质量工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整合优化学科资源,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核心竞争力。
一、采取有效措施
1.设立专门机构,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和配套政策
学校高度重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专门成立了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国资处处长、人事处处长、各院(系)负责人组成的“质量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决定“质量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总体规划。小组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以“质量工程建设”为重点,制订了《长江大学课程建设规划》,《长江大学专业建设规划》,确立了以先进的高等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有计划、有目标地建设一批具有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项目为目标的“质量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并先后颁布了《长江大学专业建设管理办法》、《长江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长江大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等10余项配套制度,划分了学校、院(系)和项目组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职责,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质量工程”建设。
2.采用项目管理方式,保证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
“特色专业”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成立项目组,明确任务和分工。负责人负责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建设任务落实、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审批及日常管理等。
“精品课程”实行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相关学院以过程管理为主,负责本单位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务处以目标管理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检查和评估工作。课程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负责人负责课程建设规划、落实建设任务、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审批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具体包括项目规划、政策制定和组织协调与管理,项目的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实施奖励。院(系)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国家级教学团队”实行在教务处及主管院领导统一指导下的项目负责人制管理模式。教务处、主管院领导指导和检查团队建设的进展和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团队和个人考核,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团队建设以岗位聘任制为基础,改革和健全管理体制,形成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教学工作组例会机制,建立质量考核制度,按照《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实施建设进度。
3.通过年终审核有效地调动学院(系)参与质量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长江大学将各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检查、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成果,作为年终院(系)目标考核的加分内容,例如国家级项目申报成功可增加200分,省级项目增加100分,校级项目增加50分。这样质量工程项目对院系成绩排名的影响就可达10~20%,从而在调动院(系)开展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重视质量工程项目的培育工作,为“十二五”期间质量工程工作打好基础
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示范中心等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校级立项建设,并以校级项目为基础进行省级项目申报;然后以省级项目为基石,结合学校定位和特色积极参加国家级项目的申报、遴选工作。截止目前,长江大学已初步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质量工程建设体系,较好地实现了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取得显著成效
1.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开展“质量工程”建设以来,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化,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形成了高学历、高水平、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各精品课程建设小组通过几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的教学团队,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国家精品课程《生产测井原理》课程组主讲教师的博士学位比例达90%以上,近三年,承担教学研究项目1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12篇,出版教材及学术研究著作10部,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平均分为93.41,同行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平均分为93.6。
《沉积岩石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一方面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另一方面抓好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积极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促使教师队伍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承担了3项教学研究项目和4部教材的编写工作,获2009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国家级项目、省部级和油田合作项目20余项,获200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近5年,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承担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四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0余篇;承担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2项,国家重大装备项目1项,“863”项目子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5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40篇;出版电工电子系列教材和专著40部,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
2.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得学生受益面扩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近年来,长江大学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课外科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获国家专利小发明一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一项,公开发表论文25篇,其中核心1篇,并被EI收录。先后有5名学生获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大学生奖,66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14名学生获湖北省政府奖学金,65名学生获中石油、中石化奖学金。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获取省级优秀论文的数量逐年上升,获省优秀论文奖的学生共计26名。
2005年以来,通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组织与培训,长江大学的学生在全国和省级各类大学生电气信息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13项,获得专利1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金、银、铜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过去三年,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68篇,公开发表科研论文65篇。
2008年以来,长江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56项,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进取的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科研研究的能力。《基于高频大功率正弦信号的电磁感应效应研究》(081049804号)研究结论验证了加拿大教授CDLWELL的理论,《光学调色仪设计》(091048920号)在调色的方法和定量研究上取得突破,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两个项目的研究成果“电磁感应综合演示仪”和“光学调色仪”在挑战杯、全国物理演示仪器大赛等比赛中获奖,取得专利并在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开设的实验课得到应用。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过程中,设计研究院把工程项目设计与学生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尽量吸收大学生参加工程项目设计活动。2009年,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在参与对松滋、公安、通山、江陵等10县市400余村进行新农村规划设计时,广泛吸收学生参与设计,参加人数达134人。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工程设计知识,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设计动手能力。
三、存在困难与问题
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教学研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各项目组成员虽承担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研究项目,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研究论文,获得一定数量的教学成果奖,但总的来说数量不是太多,级别也不是太高。其主要是因为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影响了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和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省级项目设置有待完善
省级“质量工程”的部分项目由于缺乏其本身的建设目标和评估标准,而仅仅将其作为国家级“质量工程”的储备项目,因此评审时往往直接套用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的评审指标进行遴选,造成质量工程项目向少数学校集中,乃至全国范围内“质量工程”项目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
3.教师参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尽管教育部、财政部以及学校都在质量工程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建设经费,但其总量与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相比,依旧相形见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评定职称时,质量工程乃至教研项目均未能具备应有重视,故而,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积极性较难调动。
4.协调行业、企业的能力不足
对于学科劣势、地缘劣势明显的高校而言,协调行业、企业的能力不足,在实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市场要求的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四、意见与建议
(1)结合各省实际情况以及“质量工程”各个项目的特色,制定出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省级项目评审指标,避免各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使质量工程建设落到实处,进而发挥更显著作用。
(2)加强政策引导和计划调控,设立省属高校扶持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省属高校教学工作给予扶持。同时希望教育部门可以牵头,仿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模式,推动行会与学科劣势、地缘劣势的学校合作,共同制定符合行业要求的专业建设标准。
(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质量工程中人才培养类项目的建设时间,建议将该类项目的建设周期放宽至6~7年。
(4)及时总结,定期出版或印发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交流材料或定期召开全国性的经验交流会,互通有无,帮助各高校更好的进行项目建设。
(5)对高校职称评定提出指导意见,加大对教学方面的倾斜,完善经费中劳务费部分的合理分配,调动教师参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敦楷.谈基于内涵发展的质量工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23-25.
[2]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7,(5):19-20.
[3]张志红,顾明言.创新教学管理 实施质量工程 提高教学质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3-28.
(责任编辑:郝魁府)
关键词:质量工程;教学;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马寅秋(1979-),男,山西太原人,长江大学电信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湖北 荆州 434023)
在经历了连续数年较大规模的“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跃升至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发展的主题开始由数量扩张型的外延发展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型的内涵发展。为积极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这一重要转型,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初连续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两个文件,决定正式启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由中央财政拨出专款用于质量工程建设。
长江大学以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积极开展各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通过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分类指导、重点建设、突出效益的原则,将实施“质量工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整合优化学科资源,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核心竞争力。
一、采取有效措施
1.设立专门机构,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和配套政策
学校高度重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专门成立了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国资处处长、人事处处长、各院(系)负责人组成的“质量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决定“质量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总体规划。小组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以“质量工程建设”为重点,制订了《长江大学课程建设规划》,《长江大学专业建设规划》,确立了以先进的高等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有计划、有目标地建设一批具有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项目为目标的“质量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并先后颁布了《长江大学专业建设管理办法》、《长江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长江大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等10余项配套制度,划分了学校、院(系)和项目组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职责,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质量工程”建设。
2.采用项目管理方式,保证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
“特色专业”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成立项目组,明确任务和分工。负责人负责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建设任务落实、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审批及日常管理等。
“精品课程”实行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相关学院以过程管理为主,负责本单位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务处以目标管理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检查和评估工作。课程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负责人负责课程建设规划、落实建设任务、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审批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具体包括项目规划、政策制定和组织协调与管理,项目的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实施奖励。院(系)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国家级教学团队”实行在教务处及主管院领导统一指导下的项目负责人制管理模式。教务处、主管院领导指导和检查团队建设的进展和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团队和个人考核,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团队建设以岗位聘任制为基础,改革和健全管理体制,形成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教学工作组例会机制,建立质量考核制度,按照《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实施建设进度。
3.通过年终审核有效地调动学院(系)参与质量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长江大学将各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检查、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成果,作为年终院(系)目标考核的加分内容,例如国家级项目申报成功可增加200分,省级项目增加100分,校级项目增加50分。这样质量工程项目对院系成绩排名的影响就可达10~20%,从而在调动院(系)开展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重视质量工程项目的培育工作,为“十二五”期间质量工程工作打好基础
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示范中心等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校级立项建设,并以校级项目为基础进行省级项目申报;然后以省级项目为基石,结合学校定位和特色积极参加国家级项目的申报、遴选工作。截止目前,长江大学已初步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质量工程建设体系,较好地实现了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取得显著成效
1.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开展“质量工程”建设以来,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化,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形成了高学历、高水平、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各精品课程建设小组通过几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的教学团队,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国家精品课程《生产测井原理》课程组主讲教师的博士学位比例达90%以上,近三年,承担教学研究项目1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12篇,出版教材及学术研究著作10部,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平均分为93.41,同行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平均分为93.6。
《沉积岩石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一方面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另一方面抓好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积极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促使教师队伍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承担了3项教学研究项目和4部教材的编写工作,获2009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国家级项目、省部级和油田合作项目20余项,获200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近5年,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承担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四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0余篇;承担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2项,国家重大装备项目1项,“863”项目子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5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40篇;出版电工电子系列教材和专著40部,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
2.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得学生受益面扩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近年来,长江大学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课外科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获国家专利小发明一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一项,公开发表论文25篇,其中核心1篇,并被EI收录。先后有5名学生获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大学生奖,66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14名学生获湖北省政府奖学金,65名学生获中石油、中石化奖学金。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获取省级优秀论文的数量逐年上升,获省优秀论文奖的学生共计26名。
2005年以来,通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组织与培训,长江大学的学生在全国和省级各类大学生电气信息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13项,获得专利1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金、银、铜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过去三年,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68篇,公开发表科研论文65篇。
2008年以来,长江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56项,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进取的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科研研究的能力。《基于高频大功率正弦信号的电磁感应效应研究》(081049804号)研究结论验证了加拿大教授CDLWELL的理论,《光学调色仪设计》(091048920号)在调色的方法和定量研究上取得突破,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两个项目的研究成果“电磁感应综合演示仪”和“光学调色仪”在挑战杯、全国物理演示仪器大赛等比赛中获奖,取得专利并在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开设的实验课得到应用。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过程中,设计研究院把工程项目设计与学生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尽量吸收大学生参加工程项目设计活动。2009年,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在参与对松滋、公安、通山、江陵等10县市400余村进行新农村规划设计时,广泛吸收学生参与设计,参加人数达134人。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工程设计知识,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设计动手能力。
三、存在困难与问题
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教学研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各项目组成员虽承担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研究项目,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研究论文,获得一定数量的教学成果奖,但总的来说数量不是太多,级别也不是太高。其主要是因为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影响了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和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省级项目设置有待完善
省级“质量工程”的部分项目由于缺乏其本身的建设目标和评估标准,而仅仅将其作为国家级“质量工程”的储备项目,因此评审时往往直接套用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的评审指标进行遴选,造成质量工程项目向少数学校集中,乃至全国范围内“质量工程”项目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
3.教师参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尽管教育部、财政部以及学校都在质量工程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建设经费,但其总量与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相比,依旧相形见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评定职称时,质量工程乃至教研项目均未能具备应有重视,故而,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积极性较难调动。
4.协调行业、企业的能力不足
对于学科劣势、地缘劣势明显的高校而言,协调行业、企业的能力不足,在实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市场要求的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四、意见与建议
(1)结合各省实际情况以及“质量工程”各个项目的特色,制定出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省级项目评审指标,避免各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使质量工程建设落到实处,进而发挥更显著作用。
(2)加强政策引导和计划调控,设立省属高校扶持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省属高校教学工作给予扶持。同时希望教育部门可以牵头,仿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模式,推动行会与学科劣势、地缘劣势的学校合作,共同制定符合行业要求的专业建设标准。
(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质量工程中人才培养类项目的建设时间,建议将该类项目的建设周期放宽至6~7年。
(4)及时总结,定期出版或印发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交流材料或定期召开全国性的经验交流会,互通有无,帮助各高校更好的进行项目建设。
(5)对高校职称评定提出指导意见,加大对教学方面的倾斜,完善经费中劳务费部分的合理分配,调动教师参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敦楷.谈基于内涵发展的质量工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23-25.
[2]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7,(5):19-20.
[3]张志红,顾明言.创新教学管理 实施质量工程 提高教学质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3-28.
(责任编辑:郝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