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抑郁状态与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50例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其中对照组50例,观察组100例,借助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对全部患者在住院三天之内,出院时与出院三个月以后的抑郁状况给予测评。
结果:150例患者在入院的时候发生抑郁的概率是38.7%,其中有31例患者属于轻度抑郁,占总人数的20.7%,有18例属于中度患者,占总人数的12.0%,有9例属于重度患者,占总人数的6.0%。心理护理组的患者在出院时与出院以后三个月的时间内的抑郁情况在整体上都有所下降。
结论:科学合理的对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大为提高。
关键词:老年心脑血管患者抑郁状况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45-0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仅具有健康人的心理特征,同时也具有病态的反常表现[1]。在其患病以后往往在心理上会产生抑郁等症状,对患者的康复以及预后造成极大影响,如果可以在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的前提下,深入分析患者抑郁心理与个性特点,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那么就能提升治疗效果与其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50例心脑血管患者,其年龄均大于60岁,平均年龄65.2±5.34岁;其中男性83例(55.3%),女性67例(44.3%);住院时间为3天至88天,平均时间为25.4±7.5;其中脑出血患者39例,占26%;冠心病心绞痛20例,占13.3%;急性脑梗死53例,占35.3%等。可以将所有病人划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100例,给予其心理护理;对照组50例,无心理护理。
1.2方法。
1.2.1评价工具。评价工具即为SDS与普通资料调查表。对全部患者在住院三天之内,出院时与出院三个月以后的抑郁状况给予测评。
1.2.2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该充分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合理的心理护理:①分析每一位患者的基本特征,为其进行针对性的功能康复训练与用药及营养指导;②必须对抑郁状态严重的患者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③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时,必须要主动与热情,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护环境;④为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生活习惯。
2结果
在入院的时候,1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人的抑郁自评量表总得分38.3±7.9。略微高于国内的正常范围。在所有的患者当中,处于抑郁状态的一共有58例,占据150例总数的38.7%。其中具有9例重度抑郁症病人,占总人数6.0%,其中具有18例重度抑郁症病人,占总人数的12.0%,其中具31例轻度抑郁症病人,占总人数的20.7%,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在接受心理护理以后,患者在出院之时与出院以后的三个月给予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在整体上的抑郁状况显著好转。如表2所示。
3讨论
脑血管患者常常会出现抑郁、躯体化等多种严重的心理问题[2]。有关研究表明急性心脑血管中大概有30%至50%的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抑郁主要是心境以及情感处于苦闷的状态,其对生活丧失动力与兴趣等,个别患者还会产生自杀想法。抑郁的诱因往往是肢体功能丧失以及脑血栓等,患者会觉得其自身在社会与家庭中的地位不再牢固,前途渺茫,缺乏自信,常常自责,感觉孤独与绝望等等。可以选取很多方法引导抑郁患者将个人想法倾诉出来,其中包括填写问卷以及与别人交谈等,从而保持其心理与精神层面的放松与平衡。在此调查的1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人中,出现抑郁情绪的概率为38.7%,概率较高。而抑郁情绪能够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降低其免疫力,不利于身体的康复。所以,在进行总体护理的时候,必须要深入分析患者的抑郁特征,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或者是心理治疗,从而帮助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康复。可以让患者家属更加频繁的探望患者,使其必须关系融洽和谐;可以让其多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不再过于关注疾病的痛苦,培养其对生活的兴趣,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希望与自信[3]。
我国卫生政策开始重点关注对疾病的预防。通过此项调查研究可知,在心理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的共同作用下,在3个月内患者的抑郁状况明显好转,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在出院后三个月至半年的时间里,抑郁严重程度好转较慢,严重者会发生反弹。所以必须要充分关注患者出院以后的生活状况,给予合理的护理服务,或者可以创建社区服务中心,对老年心脑血管病人进行积极的心理保健以及健康宣传教育,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聂道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园地,2013,13(04):67-69
[2]林海萍.脑血管病人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效果评价[J].天津护理,2012,09(08):89-90
[3]赵文静.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9,10(05):45-49
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50例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其中对照组50例,观察组100例,借助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对全部患者在住院三天之内,出院时与出院三个月以后的抑郁状况给予测评。
结果:150例患者在入院的时候发生抑郁的概率是38.7%,其中有31例患者属于轻度抑郁,占总人数的20.7%,有18例属于中度患者,占总人数的12.0%,有9例属于重度患者,占总人数的6.0%。心理护理组的患者在出院时与出院以后三个月的时间内的抑郁情况在整体上都有所下降。
结论:科学合理的对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大为提高。
关键词:老年心脑血管患者抑郁状况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45-0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仅具有健康人的心理特征,同时也具有病态的反常表现[1]。在其患病以后往往在心理上会产生抑郁等症状,对患者的康复以及预后造成极大影响,如果可以在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的前提下,深入分析患者抑郁心理与个性特点,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那么就能提升治疗效果与其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50例心脑血管患者,其年龄均大于60岁,平均年龄65.2±5.34岁;其中男性83例(55.3%),女性67例(44.3%);住院时间为3天至88天,平均时间为25.4±7.5;其中脑出血患者39例,占26%;冠心病心绞痛20例,占13.3%;急性脑梗死53例,占35.3%等。可以将所有病人划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100例,给予其心理护理;对照组50例,无心理护理。
1.2方法。
1.2.1评价工具。评价工具即为SDS与普通资料调查表。对全部患者在住院三天之内,出院时与出院三个月以后的抑郁状况给予测评。
1.2.2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该充分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合理的心理护理:①分析每一位患者的基本特征,为其进行针对性的功能康复训练与用药及营养指导;②必须对抑郁状态严重的患者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③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时,必须要主动与热情,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护环境;④为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生活习惯。
2结果
在入院的时候,1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人的抑郁自评量表总得分38.3±7.9。略微高于国内的正常范围。在所有的患者当中,处于抑郁状态的一共有58例,占据150例总数的38.7%。其中具有9例重度抑郁症病人,占总人数6.0%,其中具有18例重度抑郁症病人,占总人数的12.0%,其中具31例轻度抑郁症病人,占总人数的20.7%,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在接受心理护理以后,患者在出院之时与出院以后的三个月给予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在整体上的抑郁状况显著好转。如表2所示。
3讨论
脑血管患者常常会出现抑郁、躯体化等多种严重的心理问题[2]。有关研究表明急性心脑血管中大概有30%至50%的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抑郁主要是心境以及情感处于苦闷的状态,其对生活丧失动力与兴趣等,个别患者还会产生自杀想法。抑郁的诱因往往是肢体功能丧失以及脑血栓等,患者会觉得其自身在社会与家庭中的地位不再牢固,前途渺茫,缺乏自信,常常自责,感觉孤独与绝望等等。可以选取很多方法引导抑郁患者将个人想法倾诉出来,其中包括填写问卷以及与别人交谈等,从而保持其心理与精神层面的放松与平衡。在此调查的1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人中,出现抑郁情绪的概率为38.7%,概率较高。而抑郁情绪能够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降低其免疫力,不利于身体的康复。所以,在进行总体护理的时候,必须要深入分析患者的抑郁特征,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或者是心理治疗,从而帮助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康复。可以让患者家属更加频繁的探望患者,使其必须关系融洽和谐;可以让其多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不再过于关注疾病的痛苦,培养其对生活的兴趣,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希望与自信[3]。
我国卫生政策开始重点关注对疾病的预防。通过此项调查研究可知,在心理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的共同作用下,在3个月内患者的抑郁状况明显好转,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在出院后三个月至半年的时间里,抑郁严重程度好转较慢,严重者会发生反弹。所以必须要充分关注患者出院以后的生活状况,给予合理的护理服务,或者可以创建社区服务中心,对老年心脑血管病人进行积极的心理保健以及健康宣传教育,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聂道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园地,2013,13(04):67-69
[2]林海萍.脑血管病人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效果评价[J].天津护理,2012,09(08):89-90
[3]赵文静.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9,10(05):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