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观出现在定格的刹那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b_c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看到意大利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是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我选了一门影视鉴赏课程,只是为了等那个满腹经纶白发苍苍的教授讲读完理论后尽快看到那些以观摩的名义放映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就是在那个时候看的。但是说实话,那时候年少无知,喜欢的电影是那些非常注重视觉冲击力和高科技的好莱坞模式。黑白胶片的《偷自行车的人》根本无法引起我们的兴趣。耐着性子看完,了解了大概的情节:一个穷人的自行车被偷了,然后他去偷别人的车。这样平凡无奇的故事,在中国每天都会发生。
  几年后的今天,我从杰夫·安德鲁的《导演视野——遇见250位世界著名导演》(以下统称《导演视野》)中,看到了一幅画面:一个脸上布满羞愧和困惑的失业男子,因偷窃自行车被群众揪住,残酷的是,他赖以为生、载着他四处贴海报的自行车早先已被偷,他因找不到车在绝望中才去偷别人的车。这是《偷自行车的人》最后偷车人被抓的瞬间,剧照上,众多人的围观,那种鄙夷的表情,偷车人满脸的羞愧和无奈的复杂表情的对比,让这个镜头中道德批判的意义开始丧失了犀利,变得分外的模糊,从而成为了电影史上一个定格的经典。早有评论指出,之所以观众并不讨厌偷车人,反而给予最大的同情,那是因为摄影机采取了偷车人的儿子——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的视角。剧情中,儿子和他的父亲走遍大街小巷去寻找他们丢失的自行车,那个孩子见证了父亲焦虑、困惑,直至最后的绝望,也把观众的感情牵引到同情的漩涡中,所以我们容忍他偷一辆别人的自行车,而且甚至替他祈祷希望他不会被人发现。这个时候观众的感情和导演的理性开始巧妙错位,德·西卡选择了理智处理叙事的发展,让这个偷车人当场被抓,与此同时,观众注视到他被愤怒且鄙夷的众人围在中间的时刻,情感从而陷入更深的同情漩涡不可自拔。
  这部电影被誉为意大利20世纪40年代新现实主义的典型——罗马的实景,非职业的演员,简单的故事,都取材自意大利战后劳工的赤贫状况。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在一篇对导演德·西卡的评论中指出,新现实主义首先是一种本体论立场,其后才能是一种美学立场。他的意思是说,首先应该注重表现事物的原貌,保持事件现象学意义上的完整性,然后才能提到电影中技巧性的东西。而安德鲁在他的《导演视野》中恰恰颠覆了巴赞的理论。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安德鲁从全世界选出不同的电影和导演,范围是从电影史萌芽到现今。而决定这250位入选的标准就是是否有独特的、个人化的“视觉风格”。他对此的解释是:“250位创造者如何用电影叙事的特殊文法要素——构图、灯光、摄影机移动、色彩、剪辑——来表达其‘视野’。”从这样的主旨出发,他选取的250张剧照就是为了体现这些导演的“视觉风格”,唯一不同的是,一位导演的视觉风格在他的影片中可能是移动的、完整的,甚至是演变的,但是用一张张剧照把这些“视觉风格”固定化、定格化、经典化,就是安德鲁在本书中要做的事情。这样做以后,就不得不涉及到这样一部被选取的影片的“细节”。因为只有细节才能被定格。安德鲁这样解释“细节”的问题:“也许真正能理解剖析电影视觉风格是将电影从头到尾欣赏一遍,但是本书至少能将一个影像的细节拉长欣赏,这些影像在银幕上稍纵即逝,可能有些细节根本没被注意,更别说其重要性了。”这样注重一个细节诠释一部电影,一个瞬间代表一位具有自己强烈个人印记的导演的方法无疑具有“一粒沙中见世界,一瓣花中看人情”的机敏和巧妙。
其他文献
本期主持 陈宏  陈宏,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泰州市教学能手,江苏省靖江市教科研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现任教于靖江市实验学校。  主持人语  莫罕达斯·甘地说:“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正如舒乙所说,一个现代城市有没有鸟、鱼、兽,是衡量这个城市适不适合人类安居的重要标准。它既能衡量人类意
赫赫有名的复旦大学麾下,有一个蹒跚学步才满一年的复旦学院,那是这座百年学府探索“通识教育”的改革产物。  8月14日,复旦学院刚刚举行了隆重的周年庆典。9月,则迎来了又一批新生。3000多名刚刚跨入大学的学子将走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内大学生的求学道路。  在专业教育盛行的土壤上推行通识教育,相互间的角力尽在不言中。复旦大学毅然在全国第一个推行自主招生,其真正用意正是避开传统专业院系的阻力,为通识教育搭
“青春”是现代的发明——它是现代启蒙知识分子、政治家和文学家表述的产物。它曾经被符号化为一个现代神话,它是不老的传说,是永恒的命题。但对青春的表达方式,却代代不同,它体现着表述当下的社会精神。不管是火热浪漫,还是残酷颓废,青春一方面释放出对于既有文化形态的破坏力,另一方面又充满着对理想形式的渴求,不论国界。  青春,这个被无数人无数次书写过的命题,在怀旧风甚行的消费时代被重新诠释,得到了老、中、青
在告诫信徒恪守高尚道德标准的传教掩护下,金钱、性与权力成为沃伦的三大追求。    号称美国“十大通缉要犯”之一、被悬赏10万美元捉拿的沃伦·斯蒂德·杰夫斯,日前意外被捕。50岁的杰夫斯看上去清瘦和善,却是拥有70多名妻妾、60多个孩子、个人资产上亿美元的“摩门教末世圣徒教会”(简称FLDS)的教主。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美国,竟然依旧存在“一夫多妻”制度,竟然依旧存在邪教肆虐,这是宗教信仰自由之累,
“黑色星期五”是由美国政府、商家、消费者共同打造的美国经典购物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达到了有序、诚信、刺激消费的目的,体现出美国消费型社会的特点和成熟的商业文化。  11月23日,是美国感恩节后第一天,也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五”。这里面的“黑色”与噩运无关。因为从这天起,美国人开始圣诞大采购,商家记账,红色表示亏损(即“赤字”),黑色寓意盈利,所以“黑色星期五”意味着财源茂盛。  当然,叫“黑色星期
只要美国人还在欧洲有着重大战略利益,它就绝不甘心就此放手,因此也不会轻易让北约这架看似无用的“机器”解体。    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来说,在老对手“华约”解体16年后,“生存”和“死亡”仍是个问题。  自1991年以来,失去战略对手的北约一直在为自己应扮演何种角色而苦恼,“9·11”事件后,这种苦恼进一步加剧。不少西方国家甚至认为北约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了生存,这个世界上主要的政治军
院子里有一块空地,大约有二十来平方米,常年长着一种不知名儿的小草,没见它开过花,尖尖的叶子,紫褐色的茎,在地面上趴上平平的一层如地毯一样,真可谓其貌不扬。任凭我们每天在上面踩来踩去几百次,依旧是生命不息。  妻很早就觉得这块地闲置在那儿怪可惜的,终于有一天从外面带回来豆角、黄瓜等一些蔬菜苗,唠叨我一定要把地翻过来栽上这些蔬菜。我不敢抗旨只得把地翻了,栽上它们,再浇些水。  那些苗儿还真活了,长得也
组织严密的反扒志愿者和自由散漫的网络反扒在宁波形成鲜明对照    2006年12月14日下午3点55分,网名“蚂蚁”和“兔子”的两个年轻人走在去宁波城隍庙美食城的路上这个宁波市中心的旅游景点拥塞着崭新的仿古建筑,饭店商场小吃摊和娱乐场所一应俱全和往常一样,这天下午,这里到处充斥着且行且看的人群,行乞者夹杂其间一个女青年迎面走过来,“蚂蚁”和“兔子”看见,一个中年的行乞者将她拦在了路中间  这是再常
最初决定要去看约翰·希尔克特导演的《关键协议》(The Proposition)并不是因为对西部片情有独钟,而是对澳大利亚出产的西部片感到好奇,另外也是冲着《关键协议》的编剧尼克·凯伍而去的。  自美国大导演约翰·福特、霍华德·霍克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创西部片的正宗之后,西部片向来是好莱坞的“史诗”招牌。60年代意大利导演瑟吉·里奥尼以“通心粉西部片”别立新宗,捧红的却还是美国影星克林特·伊斯特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会经历"成住坏空",区别只在于这个过程的长短。一般而言,生长得越快,衰败得越早,但这个规律对于互联网似乎失效了。网络虚拟世界的成长,是一个从无到有、深刻改变世界的快速过程,几十年过去了,互联网却好像还没有经历过什么真正致命的危机。  危机总会到来,而且常常是在人们毫不经意的时候。那时候人们会看到,人们为这个虚拟世界建立的规则,会面对现在尚未可知的威胁摇摇欲坠,甚至轰然崩塌。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