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据SX58井油管柱的服役环境,在高温高压、含H2 S腐蚀介质以及拉伸应力协同作用的模拟工况下,采用全尺寸管柱应力腐蚀拉伸测试系统对油管柱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用扫描电镜和EDS分析了腐蚀形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油田工况环境介质及拉伸应力协同作用下,P110SS油管未出现开裂及断裂,表明在含PH2S=0.53 MPa、PCO2=0.17 MPa及80℃条件下、加载载荷为85%屈服强度的P110SS材料应力腐蚀不敏感,油管内壁无明显局部腐蚀,腐蚀产物膜主要由C、O、S和Fe元素组成,为硫化物和碳酸盐的混
【机 构】
: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 甘肃 敦煌 7362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SX58井油管柱的服役环境,在高温高压、含H2 S腐蚀介质以及拉伸应力协同作用的模拟工况下,采用全尺寸管柱应力腐蚀拉伸测试系统对油管柱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用扫描电镜和EDS分析了腐蚀形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油田工况环境介质及拉伸应力协同作用下,P110SS油管未出现开裂及断裂,表明在含PH2S=0.53 MPa、PCO2=0.17 MPa及80℃条件下、加载载荷为85%屈服强度的P110SS材料应力腐蚀不敏感,油管内壁无明显局部腐蚀,腐蚀产物膜主要由C、O、S和Fe元素组成,为硫化物和碳酸盐的混合物.
其他文献
针对我国油气田地面管道腐蚀穿孔失效频发的难题,首先介绍了几种不同材质管道腐蚀和开裂失效案例,然后基于我国油气田大量地面管道腐蚀失效分析,总结了内腐蚀研究需关注的重点问题.综述了缓蚀剂、内涂层、双金属复合管、非金属复合管等油气田地面管道常见的内腐蚀控制技术,以及内穿插修复、风送挤涂修复和局部补强修复等内腐蚀治理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现场应用效果等.最后分析了油气田地面管道内腐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随着低碳绿色发展目标的提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全球实现大规模碳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重视和发展CCUS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结合CCUS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状况调研,分析了CCUS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道/管柱腐蚀问题.国外油田利用CCUS技术进行驱油,提采增效工艺基本成熟;注入井筒主要通过阴极保护进行防护,生产油管通过缓蚀化学药剂的循环抑制腐蚀;在苛刻复杂地层环境,13Cr耐蚀管材发挥积极的防腐耐蚀作用.国内CCUS技术刚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经过10年的建设和实践,成为全国首个获得“青年文明号”荣誉的技术平台.为进一步促进大型仪器平台的共享服务水平,推动平台内涵式发展,提升公共平台的软实力,充分发挥大型科研仪器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支撑作用,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阐述了大型仪器平台开展“以人为本”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平台开展了以“青年文明号”品牌为载体,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党建、团建双结合,多管齐下,加强平台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大型贵重仪器的使用效益.
针对农业信息化实验室的便携式高值仪器设备管理现状,从设备信息管理不足、租借流程管理不规范、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等实际问题出发,设计并建设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便携式高值仪器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便携设备管理与移动互联网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将便携式设备抽象为唯一的条形码,实验基地抽象为地理围栏,利用移动终端扫码、定位、通信实现对便携式设备的入库管理、租借流程进行信息化,从而实现高效,便捷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目前已经整合到实验室管理微信平台,并在水稻大田实验中推广使用.系统的运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缩减了实验室设备
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是保障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前提.通过探讨医药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徐州医科大学建设经验与成效,总结梳理出建设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重要举措.通过增强职业荣誉感、打破职称晋升瓶颈、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引才力度等改革举措,着力打造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业务水平过硬的实验技术队伍,保障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为其他医药类院校提供可借鉴的建设经验.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科研教学的重要阵地,也是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实验室功能的发挥产生极大影响.从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角度,结合安全管理的“三E对策”理论,就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教育、化学试剂闭环管理,提出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模式,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实践依据.
核磁共振仪是一种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它的用途极为广泛.规范有效的培训流程和有序开放的管理,对于提高其共享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核磁培训过程方式、核磁培训具体内容,并就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培训工作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分享核磁仪器维护及管理方面的经验.严格、规范、详实的培训内容可以使研究人员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实验内容,解决成分鉴定或分子检测的科学问题,同时降低仪器使用的故障率,为核磁管理者提供参考.
氧气为强去极化剂,极易造成集输管线腐蚀穿孔.结合塔里木油田H区块实际工况,开发了一种抗氧缓蚀剂,研究了缓蚀剂的现场适应性.通过静态失重法评价了缓蚀剂的缓蚀行为,用SEM/EDS及超景深显微镜研究了缓蚀剂对腐蚀产物的形貌、结垢及点蚀的影响,并通过极化曲线和阻抗测试分析了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及缓蚀剂加量对A3钢腐蚀的影响.当添加缓蚀剂时,自腐蚀电位正移0.19 V,极化电阻值增大55Ω/cm2,阻抗弧增大,反应电阻降低,抗腐蚀能力增强;腐蚀产物膜中出现S元素,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吸附,形成致密保护性膜.随着缓蚀剂加注
随着油气田气举工艺技术广泛应用,管柱断裂失效时常发生,通过分析发现某些油管断裂与O2+H2 S共存环境有关.以80SS/90SS/110SS抗硫油套管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了O2/H2 S和钢级对抗硫油套管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性能的影响,探讨了O2/H2 S对材料抗SSC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O2+H2 S工况下抗硫油套管SSC敏感性比单纯H2 S工况明显增加,O2会引起溶液pH降低和严重腐蚀减薄,导致抗硫油套管SSC敏感性升高.随着钢级增加SSC敏感性显著升高.
首先归纳了多学科交叉实验室——致远创新研究中心的特点及管理难点;随后结合EHS(Environment,Health and Safety)管理体系,深入分析了多学科交叉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机制及其特色,重点介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体系,最后总结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新兴多学科交叉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