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魏晋文人群体的两种模式

来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继形成于汉末和魏晋易代之际的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两个文人群体,分别代表了汉魏风骨和魏晋风度两种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的变化、主体不同的境遇和心态变化,旨在分析他们的群体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文学创作。前者主要体现为以学优则仕为导向,积极关注社会和书写民生疾苦,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慷慨之格;后者则是追求遗世高蹈,诗歌中较少涉及社会现实,多表现个人的命运及内心痛楚,是一种抒发个人愤世尚隐的低沉之气。
其他文献
故园作为杜甫诗歌着重吟咏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洛阳的深沉眷恋。河洛文化的滋养,加之历史的积淀,洛阳早已不再只是一个有着古都称谓的城市,而是成为文化象征意义的精神家园。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洛阳,杜甫总是魂牵梦绕。蜀地暂安与中原凋敝的民生对比,使得杜甫虽漂泊西南或困顿长江,却始终无法忘情故园。杜诗故园心结还表现为友人凋零和衰朽残年的生命哀愁。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困顿,使得杜甫更想早些结束流亡的状态,回归故里。可战乱虽平,叛乱不断,归程受阻,这又加重了他的故园之思。
《西昆酬唱集》与李商隐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初,西昆体诗人有意寻访前朝诗家以立师法对象。李商隐华雅典丽的诗风恰好满足了以杨亿为首的西昆体诗人的文学诉求,故而,西昆体诗人选择宗法李商隐做诗,并结集《西昆酬唱集》。这是西昆体诗人带有明确目的性的选择。一方面,西昆体诗人继承李商隐做诗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富有创变,从而开辟了宋诗新貌,为宋初诗坛汇入了新鲜血液。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国竞争不断加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国际社会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的迂回曲折时期,中国在国际形势
期刊
孔庆三,1926年出生,山东省济南市王舍庄人.1948年4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1月,孔庆三参加了
期刊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寿光市孙家集街道有效整合现有服务阵地、队伍资源,创新开办“文明大集”,通过经常性、集中式文明实践活动,让广大群众在买卖日常生产生活物资之余,
期刊
对于中国人来说,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本是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达标之年
期刊
《卷耳》是《诗经》中在叙事方面很有特色的一首诗,因其人称指代的模糊性而产生了众多不同的阐释和英译本。理雅各、高本汉、韦利和庞德等4位译者参考中国的传统阐释,都舍弃了《卷耳》中国经学传统的阐释及其政治意义,从而简化了这种阐释所产生的复杂的“叙事层次”和“复合声音”。他们针对人称指代的模糊性,采取了3种处理方法明确“声音”与“叙事层次”,产生了3种叙事效果,表现了2种主题,塑造了2种人物形象,并结合不同的修辞手法,形成了不同强度的情感表达效果,从而丰富了诗歌的文本内涵,提供了新的鉴赏视角。
1948年,由于战争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侵袭,晋冀鲁豫边区灾荒接连发生,加重了边区人民的苦难,严重影响了边区的社会稳定。为了应对严重的灾荒,支持解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从实际出发,以人民利益为重,切实开展救灾工作,实行了发放救灾贷款和粮食、疏河开渠、节约募捐、发展副业、以工代赈等救灾措施。晋冀鲁豫边区的救灾工作,不仅解决了边区人民生产生活困难、稳定了边区社会、进一步发展了边区生产力,而且为边区政府救灾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曹丕代汉开创了一套授受九锡、逼主禅让的王朝禅代模式,因其行之有效且深入人心,在其后七八百年间被不断复制及实践。周隋禅代、隋唐禅代,皆效仿曹魏代汉模式:先制作九锡文,使权臣得以建立独立于中央之外的藩国,迈出“去臣化”的关键一步;再制作禅让文书,描绘出前朝气数已尽的必然结果,宣示受禅者应天受命的理所当然;同时辅以一系列政治运作,如炮制符命图谶、营造朝野舆论、制定仪式仪轨、议定禅让事项等,为王朝禅代起到辨别敌我、炮制舆论的效果。这一系列禅代程序并非单纯的表面文章,而是伴随着权力向受禅者阵营的逐渐过渡,有利于新王
郡县治则天下安,乡村治则社会稳.乡村是我国农村的基础单位,乡村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且特殊的地位.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深入贯彻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