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深媒体人黄燎原:我喜欢郭伟的画
很喜欢郭伟的画儿,是因为郭伟的画儿一直有一种态度,一种对画儿而不是对“艺术”的严肃态度。这种态度大概包括认真严肃、小心谨慎、喜欢和热爱、不算什么又离不开的几个方面。“认真严肃”是说郭伟对待画画儿这个事儿很重视,“小心谨慎”是说郭伟对画画儿这个事儿“不敢”掉以轻心,“喜欢和热爱”是个递进的关系,它是说郭伟对画画儿这个事儿的一种“自然属性”的态度,“不算什么又离不开”是说郭伟对画画儿这个事儿所涉及的“艺术和职业”两个方面的背道而驰的想法(做法)。
著名策展人李旭:
他在创作的回溯里从不拘束
在今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中国当代艺术30年”展览的布展上,郭伟的作品《制造》给李旭“折腾”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他并没有告诉我一个排列的号码,他只是把组合的权力让给我了。”
在郭伟2013年的新作品出来之前,他多在布上作画。“在我记忆里,他擅长用绘制儿童的方式表达对成人世界的想法,用的方法是隐喻的。”李旭说,“从郭伊出生开始,郭伟就跟随着她的变化画她的成长,从画光屁股的小孩,到画面中的小孩子开始穿衣服,然后是穿着嘻哈风的街头少年。他的画面背后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一代人从小长大的过程,对观众来说,这个时候会有一种反差感,成年的他们能在画面中看到曾经的自己,在经历现在自己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你能感受到时间的重量,历史的流逝,时光在手心里溜走的感觉。这种画表面上会有种嘻嘻哈哈,有种闹腾,但内心实际上是有某种苍凉。”
在李旭眼里,郭伟是绘画界的高手。“他是个非常会画画的人。在中国当代绘画中,有些人是做观念绘画的,靠观念取胜;有一些则是就固定观念上进行持续表达。郭伟呢,很有意思,从他早期的红色的游泳的人开始一直到现在,他一直是年轻艺术家模仿的对象,比如他画上突然出现那种悬浮的颜料,拿刀片削去一层,露出很血腥的痕迹,或者他开始尝试播洒、滴洒油彩,这些都会很快被人所模仿。不过郭伟也很淡定,他就废了自己这个风格,然后再挖一口井,再继续探索新的方式。”李旭笑着说:“郭伟变得很辛苦啊。”
李旭坦言,虽然郭伟与周春芽年龄差不多,但李旭感觉郭伟更像自己。“我跟郭伟差了几岁,但我们相处一直没有年龄上的距离感,不像我跟何多苓、跟周春芽相处的感觉。他是我特别愿意交往的人,不会让你感觉特别累,不会特别强势,也很少让你失望。”
“我判别朋友和艺术家的标准中,把人定得非常高,对于郭伟来说,我更早认识的是他的人,他的作品是在之后慢慢积累中认识和解读到的。二者都非常棒。另外,郭伟的心态很好,他很厚道,你从来看不到他发火,脾气很慢,从来不慌不忙。不过他的内心却是很丰富、很有想法的。他画东西无论是很精雕细琢的,还是简笔速写的,都很有味道,何多苓也非常欣赏他。”李旭补充说。
“郭伟现在在用一种类似影像的方法在画画,像电脑的、技术的、数码的方式在画油画,这种方法很特殊很奇怪,以至于有人误解他的画是打印出来的,但其实他是故意的。如果你去过他的工作室,看见过他绘画的现场,你就会明白了。我认为他类似影像画的表达,还有很多可以走下去的可能,我很看好他。”
李旭认为,郭伟一直游走在美术馆与私密生活之间,在创作中的回溯里从不拘束。他的作品有这种张力,他的内心也一直不会衰老。
艺术家钟鸣:他个头和脑袋的造型均有幽默成分
在我印象中,郭伟是个非常幽默的人,按时尚的话来说,就是搞笑。他的个头和脑袋的造型均有幽默的成分,言语寻常却每每出人意外地爆料,跟面食中伴嚼的大蒜一样,格外添了滋味,让你觉着生活还有点意思,虽则微妙,转瞬即逝,但有那么一点莫名的刺激,总比没有的好——这不光是本土的境况,所以,有这样消解平庸琐屑的手段,他在艺术上便总该有些名堂,否则,在那样的环境中,你就很容易变得索然寡味,了无生趣——恰恰这又非常地危险了,因为一过头,你也很可能就堕落成了“油子”,通天晓地,玩世不恭,这是通病,狡猾而令人生厌,所以本土古籍概言之“君子精敏,小人狡黠”,占据手艺,艺术也就失了本性,腐朽之中,恰到好处地点亮自己的优势,犹如沉闷邦国中微暗之火,这正是郭伟摆脱旧窠的精要所在,看来人的向度是求不来,寻不来的,因为发乎本性,顺其自然。
郭晋眼中的哥哥:
所有人都喜欢跟他聊天
本来想从郭晋那里听来一点哥哥的“坏话”或者“爆料”,比如他最大的癖好,最“讨人嫌弃”的缺点,结果郭晋机智的回答啪地就让我的八卦念想破灭了。“当你和一个人相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人只有不一样,而无所谓优缺点,这种‘优缺点’的说法明显是基于某种标准的,对于我们从小到大相处这么多年的关系是不适用的。所以在我看来,无论人和事,郭伟是没有缺点的,有的是个性。”
在郭晋看来,哥哥就是天生的操劳命,从小就这样。“不过,在生活上我得到了作为兄弟能从兄长那里所能得到的一切,我很欣慰。在事业上我们也是毫无戒备、无所不谈的朋友。”郭晋说。
回忆起童年一起经过的难忘往事,“里面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郭晋选择了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故事讲给我。“记得我们还都是少年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一起准备去看望刚参军在新兵训练营的大哥。那时候郭伟大约刚满16岁,凌晨3点我们出发来到火车北站,做贼一样地爬上闷罐车,路途遥远,我们又紧张又恐惧,到站后,我们徒步了十几公里,到中午才到达,见到大哥寒暄几句,他就匆匆归队,我们又是徒步返回,回程中累得几乎绝望——同时也伴随着所有励志电影中的激励和郭伟特有的诙谐!大约临近凌晨的时候,我们终于又冷又饿地翻窗进入到一个小站,因为太困我躺在长凳上立刻就入睡了,不知过了多久,我被郭伟的一阵笑声惊醒——他正看着一个人躺在一个长凳上,一边呼呼大睡一边却在尿尿,这时我却发现我身上披着他的棉袄,而他却是身着一件薄薄的毛衣……”
在这段回忆中,哥哥郭伟作为兄长的照顾是细致无言的。而这些年下来,兄弟二人积累了很多对于艺术、对于生活的默契。“我们之间在看作品的时候,早已经没有观众能够体会的喜欢与否的乐趣了,尽是问题……哈哈!”他还没说完就爽朗地笑出声来。
谈起最喜欢跟郭伟一起做的事,郭晋替所有人给出了答案,“那肯定是和他摆龙门阵(聊天)噻!所有人都会喜欢跟他一起说话的,我也不例外,他拥有的诙谐是限于四川话这样的语言环境的,不能翻译,也不能移植。如果你懂四川的语境,你完全就会觉得,他就是一个笑星!”
很喜欢郭伟的画儿,是因为郭伟的画儿一直有一种态度,一种对画儿而不是对“艺术”的严肃态度。这种态度大概包括认真严肃、小心谨慎、喜欢和热爱、不算什么又离不开的几个方面。“认真严肃”是说郭伟对待画画儿这个事儿很重视,“小心谨慎”是说郭伟对画画儿这个事儿“不敢”掉以轻心,“喜欢和热爱”是个递进的关系,它是说郭伟对画画儿这个事儿的一种“自然属性”的态度,“不算什么又离不开”是说郭伟对画画儿这个事儿所涉及的“艺术和职业”两个方面的背道而驰的想法(做法)。
著名策展人李旭:
他在创作的回溯里从不拘束
在今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中国当代艺术30年”展览的布展上,郭伟的作品《制造》给李旭“折腾”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他并没有告诉我一个排列的号码,他只是把组合的权力让给我了。”
在郭伟2013年的新作品出来之前,他多在布上作画。“在我记忆里,他擅长用绘制儿童的方式表达对成人世界的想法,用的方法是隐喻的。”李旭说,“从郭伊出生开始,郭伟就跟随着她的变化画她的成长,从画光屁股的小孩,到画面中的小孩子开始穿衣服,然后是穿着嘻哈风的街头少年。他的画面背后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一代人从小长大的过程,对观众来说,这个时候会有一种反差感,成年的他们能在画面中看到曾经的自己,在经历现在自己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你能感受到时间的重量,历史的流逝,时光在手心里溜走的感觉。这种画表面上会有种嘻嘻哈哈,有种闹腾,但内心实际上是有某种苍凉。”
在李旭眼里,郭伟是绘画界的高手。“他是个非常会画画的人。在中国当代绘画中,有些人是做观念绘画的,靠观念取胜;有一些则是就固定观念上进行持续表达。郭伟呢,很有意思,从他早期的红色的游泳的人开始一直到现在,他一直是年轻艺术家模仿的对象,比如他画上突然出现那种悬浮的颜料,拿刀片削去一层,露出很血腥的痕迹,或者他开始尝试播洒、滴洒油彩,这些都会很快被人所模仿。不过郭伟也很淡定,他就废了自己这个风格,然后再挖一口井,再继续探索新的方式。”李旭笑着说:“郭伟变得很辛苦啊。”
李旭坦言,虽然郭伟与周春芽年龄差不多,但李旭感觉郭伟更像自己。“我跟郭伟差了几岁,但我们相处一直没有年龄上的距离感,不像我跟何多苓、跟周春芽相处的感觉。他是我特别愿意交往的人,不会让你感觉特别累,不会特别强势,也很少让你失望。”
“我判别朋友和艺术家的标准中,把人定得非常高,对于郭伟来说,我更早认识的是他的人,他的作品是在之后慢慢积累中认识和解读到的。二者都非常棒。另外,郭伟的心态很好,他很厚道,你从来看不到他发火,脾气很慢,从来不慌不忙。不过他的内心却是很丰富、很有想法的。他画东西无论是很精雕细琢的,还是简笔速写的,都很有味道,何多苓也非常欣赏他。”李旭补充说。
“郭伟现在在用一种类似影像的方法在画画,像电脑的、技术的、数码的方式在画油画,这种方法很特殊很奇怪,以至于有人误解他的画是打印出来的,但其实他是故意的。如果你去过他的工作室,看见过他绘画的现场,你就会明白了。我认为他类似影像画的表达,还有很多可以走下去的可能,我很看好他。”
李旭认为,郭伟一直游走在美术馆与私密生活之间,在创作中的回溯里从不拘束。他的作品有这种张力,他的内心也一直不会衰老。
艺术家钟鸣:他个头和脑袋的造型均有幽默成分
在我印象中,郭伟是个非常幽默的人,按时尚的话来说,就是搞笑。他的个头和脑袋的造型均有幽默的成分,言语寻常却每每出人意外地爆料,跟面食中伴嚼的大蒜一样,格外添了滋味,让你觉着生活还有点意思,虽则微妙,转瞬即逝,但有那么一点莫名的刺激,总比没有的好——这不光是本土的境况,所以,有这样消解平庸琐屑的手段,他在艺术上便总该有些名堂,否则,在那样的环境中,你就很容易变得索然寡味,了无生趣——恰恰这又非常地危险了,因为一过头,你也很可能就堕落成了“油子”,通天晓地,玩世不恭,这是通病,狡猾而令人生厌,所以本土古籍概言之“君子精敏,小人狡黠”,占据手艺,艺术也就失了本性,腐朽之中,恰到好处地点亮自己的优势,犹如沉闷邦国中微暗之火,这正是郭伟摆脱旧窠的精要所在,看来人的向度是求不来,寻不来的,因为发乎本性,顺其自然。
郭晋眼中的哥哥:
所有人都喜欢跟他聊天
本来想从郭晋那里听来一点哥哥的“坏话”或者“爆料”,比如他最大的癖好,最“讨人嫌弃”的缺点,结果郭晋机智的回答啪地就让我的八卦念想破灭了。“当你和一个人相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人只有不一样,而无所谓优缺点,这种‘优缺点’的说法明显是基于某种标准的,对于我们从小到大相处这么多年的关系是不适用的。所以在我看来,无论人和事,郭伟是没有缺点的,有的是个性。”
在郭晋看来,哥哥就是天生的操劳命,从小就这样。“不过,在生活上我得到了作为兄弟能从兄长那里所能得到的一切,我很欣慰。在事业上我们也是毫无戒备、无所不谈的朋友。”郭晋说。
回忆起童年一起经过的难忘往事,“里面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郭晋选择了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故事讲给我。“记得我们还都是少年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一起准备去看望刚参军在新兵训练营的大哥。那时候郭伟大约刚满16岁,凌晨3点我们出发来到火车北站,做贼一样地爬上闷罐车,路途遥远,我们又紧张又恐惧,到站后,我们徒步了十几公里,到中午才到达,见到大哥寒暄几句,他就匆匆归队,我们又是徒步返回,回程中累得几乎绝望——同时也伴随着所有励志电影中的激励和郭伟特有的诙谐!大约临近凌晨的时候,我们终于又冷又饿地翻窗进入到一个小站,因为太困我躺在长凳上立刻就入睡了,不知过了多久,我被郭伟的一阵笑声惊醒——他正看着一个人躺在一个长凳上,一边呼呼大睡一边却在尿尿,这时我却发现我身上披着他的棉袄,而他却是身着一件薄薄的毛衣……”
在这段回忆中,哥哥郭伟作为兄长的照顾是细致无言的。而这些年下来,兄弟二人积累了很多对于艺术、对于生活的默契。“我们之间在看作品的时候,早已经没有观众能够体会的喜欢与否的乐趣了,尽是问题……哈哈!”他还没说完就爽朗地笑出声来。
谈起最喜欢跟郭伟一起做的事,郭晋替所有人给出了答案,“那肯定是和他摆龙门阵(聊天)噻!所有人都会喜欢跟他一起说话的,我也不例外,他拥有的诙谐是限于四川话这样的语言环境的,不能翻译,也不能移植。如果你懂四川的语境,你完全就会觉得,他就是一个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