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Merkel细胞癌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g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4岁.7年前于右耳后发际部内侧出现孤立性豌豆大结节,初为皮色,渐暗红,坚实,有移动性.皮损增大较快,至今已达鸡卵大小,破溃,表面结污秽黑褐色痂,自觉疼痛.此间全身无任何异常感觉.2007年1月来我科就诊,经病理检查初步诊断为皮肤Merkel细胞癌,收入整形外科施行扩大切除术治疗.手术4个月后创口又再发一指头大结节,同年5月再次做扩大切除术,因经济困难,患者放弃放射线治疗.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其他文献
皮肤光老化是指紫外光长期辐射引起的慢性损容性皮肤损伤,表现为面部等曝光部位皮肤粗糙、深皱纹、色斑增多等.为了寻找安全有效的天然防光物质,我们应用夏枯草进行皮肤光老化的防护研究。
期刊
目的 利用滚环扩增技术检测耐氟康唑白念珠菌的TAC1点突变,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特异的检测核酸单点突变的方法,同时进一步了解TAC1点突变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收集33株耐氟康唑白念珠菌(8株来自美国,25株来自澳大利亚),根据文献报道的与耐药有关的点突变和挂锁探针设计原则设计4个挂锁探针.提取DNA、PCR扩增获得TAC1的三个目的 片段;然后用滚环扩增技术检测耐药株的点突变.将滚环扩增所得结果与
患者女,59岁,因躯干、双下肢红斑、丘疹伴痒1个半月于2009年1月31日入院.患者于1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出现数个大小不等红斑,其上覆米粒大小丘疹,瘙痒明显,在当地诊所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12、病毒灵口服,曾自服中药(具体不详),并拔火罐治疗,部分皮疹可消退,留有色素沉着。
期刊
患者男,67岁,以周身皮疹1月余、发热1周为主诉入院.1个月前双大腿出现红斑样皮疹,伴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于外院诊为荨麻疹、过敏性肺炎给予抗生素、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2 d后皮疹消退,症状减轻,甲泼尼龙渐减量.治疗期间发现颈部、腋下、腹股沟多枚肿大淋巴结,行淋巴结穿刺后诊为淋巴结结核.1周前开始给予抗结核治疗,患者出现发热,最高39.8℃,皮疹复现并泛发周身.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体检:颜
期刊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皮肤色素缺失性疾病,以局部黑素细胞部分或完全缺失导致皮肤白斑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自身免疫学说被多数研究者认同.有研究显示,白癜风患者体内存在抗酪氨酸酶抗体,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性相关[1]。
期刊
迪苏(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是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高效、安全的免疫调节剂,适用于多种皮肤病,如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和病毒性皮肤病(尖锐湿疣、扁平疣、单纯疱疹等),具有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特点。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促进皮肤科事业的发展,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迪苏临床应用有奖征文”活动,内容如下。
梅毒的发病与梅毒螺旋体(Tp)在体内大量繁殖及其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个体差异大.简华慧和韦秀玲[1]对50对首诊梅毒患者及其配偶进行3年追踪诊疗,共发现91例梅毒患者,其中一期梅毒15例,二期梅毒36例,潜伏梅毒40例,5对仅一方患梅毒的配偶,发病前一直有密切接触史,未进行安全防护,在长达两年的追踪检查中梅毒血清学检查一直为阴性。
期刊
患者女,53岁,足跟部走路时出现皮疹,伴疼痛1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走路后双足跟部有半球状物鼓出皮肤,疼痛,将足抬起后鼓出物消失,疼痛缓解.每逢走路或受压后鼓出物明显,疼痛出现.既往体健,无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期刊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TNF-α刺激的HacaT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以及对HaCaT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和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①以TNF-α(10μg/L)单独或TNF-α(10μg/L)与他克莫司(10-8mol/L、10-7mol/L、10-6mol/L)同时作用HaCaT细胞,在24h和48h分别观察胞核
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primary erythermalgia,PEM)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疼痛异常性疾病,由Mitchell在1878年首次描述并命名.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儿童期开始反复出现热刺激或者运动后的对称性肢端红斑、充血和烧灼性疼痛,遇冷后症状可以部分缓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