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混合债券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dou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透社六月中旬讯,深圳发展银行宣布计划发行价值约八十亿元人民币的混合债券。何为混合债券?相信对很多外行人士,甚至部分行内人士,混合债券都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其实,即使在欧洲及美国,混合债券或债务(hybrid bonds or debt)也是一个相当新鲜的名词。然而,正是这个鲜为人知的创新金融工具,其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在过去5年,发行的混合债券已达到240亿欧元(约合2610亿元人民币)。那么,混合债券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首先,混合债券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结合了债务及股本的各自特色。简单的来说,混合债券便是允许全部或若干百分率的债务被当作股本来处理。而该百分比则由专业评级机构如穆迪和标准普尔来评定。举例来说,10亿欧元混合债务如被评级机构认可将75% 当为股本, 发行人便可将7.5亿欧元在资产负债表上记录做股本,而剩余的2.5亿欧元则依旧被认作为债务(图1)。在这情况下, 负债只从10亿上升到12.5亿。债务股本比和债务资金比在发行前后一点冲击也没有。这一转变对很多商业机构的资本结构有深远的影响。此外,因为债券的利息率始终低于股本成本,公司大可用混合债券来取代部分股本降低其资本成本。此外,由于股票数目并没有相应增加,每股盈利只会有增无减,而这对很多企业的策略有着极大的帮助。
  评级机构在评估混合债券时一般都基于以下三种特性:
  永恒性 (permanence and maturity)—由于股本在理论上是可永存的,大多数的混合债券一般都有很长的到期日期。众多此类债券都有50~60年的期限。有些甚至更长, 如丹麦能源公司在2005年发行的混合债券,便以1000年为期限。此外, 有些更是永久的。
  利息递延 (interest deferral)—为了使混合债务更能像股本般运作,这类债券发行人有权递延支付利息。在有些情况下,发行人更规定必须递延支付利息。由此,正如股本一样,当商业机构在财务上有困难时,它能保留其资金流通性以渡过难关。
  


  从属性 (sub-ordination)—混合债券在财务结构上永远都属于最低债务等级,只能高于优先股及普通股。
  正因混合债务的这些特性,欧洲的商业机构均采用此类债券以达到不同目的,尤为流行的是合并与收购。意大利的Lottomatica便因不能再增加其庞大的债务但同时又不想损害其每股盈利,而采用混合债券作为购置美国Gtech的资金。混合债券亦能助如瑞典的Vattenfall及丹麦能源公司等这类不能发售股票的公营机构募集资金。同样的,德国的Otto Group和汉高等这类家族企业由于不愿稀释股本而无法发放股票,混合债券也因此成为了重要的融资渠道。此外,有些公司如德国的拜耳和瑞士的罗氏制药还用混合债券取代现有的其他债务以预防信用评级被降级所导致的种种问题。
  基于混合债券仍是新兴的金融创新工具,再加上近期在欧美各地因信贷紧缩带来的问题,现在很难判断其在将来所扮演的角色及地位。但作者在此大胆地预测,此类债券因其特殊的特性和功能必定会持续增长。混合债务特别适用于那些已耗尽借款能力及因市场紧缩而不能借贷或不愿发行股本的机构。另外,有些公司可能需要再融资,混合债券亦不失为一件可以考虑的金融工具。(作者在这里鸣谢冯林的大力协助)
其他文献
2005年,华友世纪在开始对移动互联网、移动商务、手机广告等多个业务领域反复的思考和探询后,最终决定在数字音乐领域寻求突破口,据此,有了收购华谊兄弟、华友飞乐、鸟人艺术和华友金信子四家唱片公司之举,从一个技术型的公司进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2006年5月,北京的主要街道、地铁站、公交车,视线所及之处,都是“手机上网,就上空中网”字样,空中网不惜以每年1200~1500万美金的代价,意图将自己打造
期刊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经说过:“今天的企业领导者通常在不知不觉中沦为‘某些腐朽作古的经济学家’的奴隶。”这句话用来形容如今那些执迷于市场份额的企业家非常合适。19世纪后期,也就是现代企业刚刚萌芽的时候,追逐市场份额可能是行之有效的,而那个时期经济学家们所鼓吹的“市场份额可以带来高收益,并产生持续性的竞争优势”,现在看来已不合时宜。殷鉴不远,曾经的美国铁路霸
期刊
195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的供求关系开始转变为买方市场,以市场为核心的营销策略开始形成。市场的主体是顾客,许多学者对顾客的购买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后,企业以顾客为中心制定营销策略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企业的营销目标也由市场占有率——获得利润而转向顾客忠诚——获得长期利润。1990年代,电子商务的出现给传统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些改变使得顾客的行为对企业获取利润日益重要,更多的学者开始深入思考企
期刊
查尔斯·汉迪先生不仅是成功的管理实践者,更有许多重要的新观念闻名于世,在其所著七本著作中,汉迪对未来的个人、组织及社会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组织的概念》就是能代表其核心思想的著作之一。  读《组织的概念》,就如同坐在这位睿智的白发老者面前听他将一些我们可能没有深入思考的问题娓娓道来。这里重点推介的“组织的未来”一文即选自于此著作,文中阐释了三个重要问题。①一直以来贯穿于组织的存在和
期刊
作为一个管理者,大概没有一个人的一生能比安迪·格鲁夫(Andrew S. Grove)更惊心动魄、更风云起伏。当然,他的一生也很容易概括:1936年出生于匈牙利布拉佩斯,1956年以难民的身份移民美国,1968年参与创立英特尔公司,1979年升任公司总裁,1987年成为首席执行官,1998年辞去CEO职位,任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  1997年美国《时代周刊》授予他“年度风云人物”,1998年美国
期刊
栏目主编:刘文瑞教授  本其主要撰稿人:王肖靖 冯建涛(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查尔斯·汉迪是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管理学家。他师承亚里士多德式传统,对管理学展开了哲学式的扣问。他的著作更多地秉承了《圣经》故事式的比喻方法,并由此而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汉迪由古老的历史启迪出发,把管理风格归纳为四种希腊神。他着眼于组织和人类的未来,认为未来的组织可以用三叶草来象征,并由此而走向网络化、联
期刊
在当代管理思想家中,查尔斯·汉迪无疑是翘楚中的翘楚。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对悖论的执著追问,汉迪反思与批判了建立在牛顿力学、泰罗主义和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管理范式与工业秩序,洞察与剖析了在以不连续性变革为显著特征的非理性年代中组织与个体将要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对人类社会的制度缺憾和人生的终极意义进行了深入思索。汉迪擅长以隐喻的形象和长者谆谆劝导的笔调来阐述他对社会的认识与对人生的理解,他的著作充满
期刊
在查尔斯·汉迪的众多见解中,有一项是专门讨论管理众神的。所谓管理众神,实际上就是对管理文化类型的探讨。汉迪用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诸神来形容管理风格,这种类似于布道的解释方式具有十分强烈的渲染力,有评论甚至认为这个见解是汉迪思想的精髓所在。不理解他对于管理文化类型的阐述,就不会真正理解汉迪的管理思想。  汉迪对于管理众神的探讨从哈里森(Roger Harrison)的论述开始。“哈里森认为,有四种主
期刊
市场经济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财富,但是市场并不能提供人类希望获得的所有东西。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竞争,人们已经习惯以市场规则办事,很多人逐渐在争权夺利中失去了自我,为了工作精疲力尽,很少时间和孩子玩耍、和家人交流,感情淡漠……这些,统统被人称之为“现代病”。  先哲们在很早就注意到这些问题。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最早详细论述了分工可以提高一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率,韦伯所倡导的理性化、
期刊
“投名状”是一部颇值得管理学者好好思考的一部电影,因为其中表现了中国人自组织与伦理本位的组织方式和科层体系的冲突。  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学教授史考特指出任何管理其实都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他称之为的理性系统管理模式,另一则是自然系统管理模式。前者强调权力是自上而下的,所以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规划、执行、监督、奖惩,管理者设定组织目标,将目标设计成工作流程,再监督员工分工做事,以流程、规章、组织结构与命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