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麻醉学术会议学术总结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kitty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盐酸普鲁卡因是静脉复合麻醉(IBA)的常用药物之一。我们发现在IPBA下施行上腹部手术时,术毕人红细胞膜ATPases活性有所下降。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普鲁卡因对离体人红细胞膜ATPase活性是否有直接影响。结果:一定浓度的普鲁卡因对Na+-K+-ATPase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对Mg2+-ATPase活性无明显作用,对Ca2+-Mg2+-ATPase活性有轻微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应用IPB
为探讨失血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用14只犬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随失血量的增加,犬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均逐渐降低,周围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则逐渐升高。SV、CO对失血后反应最为敏感,且能反映失血性休克的严重程度。提示临床在大型手术,估计术中失血较多或需对失血性休克情况
通过对间断追加药物组与连续输注组的临床及药代动力学的观察比较,了解持续硬膜外输注利多卡因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持续硬膜外输注法同样可维持良好的镇痛与肌松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血浆利多卡因浓度与间断给药组无显著差异。但间断给药组药-时曲线波动明显,而输注组药-时曲线平稳。药代动力学参数除消除半衰期和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差异外,余参数无临床生理意义的差异。本研究证实,持续输注法是临
期刊
期刊
采用一种自制带气囊的导管,经充气的气囊阻断小支气管所属肺单位的气体交换,测定该处的PCO2,并与静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作对照,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对20例患者测定,结果提示:阻-PACO2值能准确地反映PCO2水平(P<0.001),结合PETCO2测定,在无创条件下能为临床酸碱紊乱的患者提供重要的治疗依据。
单肺通气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使非通气侧肺内分流减少50%。吸入麻醉药可抑制HPV反应,使s/t增加,PaO2下降。就氟烷和氯胺酮对HPV和s/t的影响,在22例开胸行非肺部手术的成年患者中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在OLV2分钟时s/t明显上升,10分钟时呈下降趋势,但氟烷组s/t明显高于氯胺酮组,表明氟烷时HPV有抑制作用。PaO2、PaCO2、PO2、pH等观察指标有相应变化,但尚在正常
在2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观察了充氧停跳液和异搏定停跳液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并以钾停跳液作为对照。分别在缺血前、再灌注前和再灌注后不同时期测定血清心肌酶(LDH、CPK、GOT),心肌丙二醛(MDA),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并作线粒体比表面测定。结果显示充氧组和异搏定组再灌注后心肌酶释放量和心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轻,线粒体比表面无明显减小。提示充氧或异搏定钾停跳
期刊
比较了三种剂量(1mg/kg、0.75mg/kg,0.5mg/kg) 氯胺酮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了静注0.5mg/kg氯胺酮后,不同年龄的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发现阈下剂量氯胺酮对心血管的兴奋作用,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低于分离麻醉剂量的影响幅度,儿童组心率反应较显著,50岁以上组则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各组心排血量增加,每搏量改变不明显。分钟通气量除儿童组外,皆因呼吸频率减慢呈下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