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根本,也是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的关键部分。本文对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一、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1、水泥
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是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到的水泥應当选择大厂生产的水泥,为保障水泥的质量完整,应该积极选用低热水泥。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派专业人员检查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确认水泥的凝结的时间、安定性与强度符合施工需要。
2、骨料
房屋建筑中使用的骨料(砂、石)要求比较严格,所选骨料应当满足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好、无有机杂质的要求。粗骨料最好采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根据相关的建筑材料试验得出:每立方混凝土可降低水泥用量2025kg,减少10kg水泥,温度降低1℃。
3、外加剂
为减少混凝土开裂需要选择适合的外加剂,这是避免裂缝的有效方法。在所有的外加剂中,粉煤灰对于混凝土的防裂效果是最好的。粉煤灰的使用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而木质素磺酸钙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泥颗粒会产生分散效应,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加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钙减水剂(即木质素磺酸钙),就可明显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10%左右的拌合水,节约10%左右的水泥,从整体上降低水化热。
4、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好坏将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配合比设计出现问题,最终配制的混凝土将无法满足房屋施工的要求。配合比的设计应当首先要满足强度等级、混凝土性能等基本要求。在达到泵送混凝土流动性标注后,采用少量水泥,以及水灰比小的配合比,可以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
二、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1、裂缝防治技术
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外界气候、技术手段、机械作业等原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建筑体地面或墙体出现局部裂缝的现象。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考虑到由于外部气候条件、天气状况的不同,混凝土的结构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其裂缝宽度的控制也会有不同的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裂缝问题的预防与控制,普遍以施工期间的技术强化与重点监管为主。如果等到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就为时过晚了,很难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与质量标准。为了科学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技术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与韧性。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使用量很大,难免会出现建筑物墙体裂缝的现象,所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以保证建筑物的内部质量和整体美观感。按照标准的建筑设计,对于拉应力是应该避免的。但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导致拉应力很难避免,尤其是温度原因引起的拉应力几乎无法消除,给施工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原材料不均,水灰比不定,离析现象等因素的存在,加上同一块混凝土中的抗拉强度存在差异,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让裂缝很容易形成。做好建筑施工工作,必须要弄清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展开施工。
2、建筑整体强度控制的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根本保障。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国家及地区相关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试验方法等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试验、试配,从而达到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的目的。在施工配料中如果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现象发生,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砂石的含水率可能会与设计的配合比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同时,在混凝土现场施工环节,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强度检验,一旦发现水泥、砂、石的配级难以达到标准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对于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
3、建筑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梁柱节点箍筋一般施工措施存在的弊病主要表现为: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台,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但采用分层下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必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近年的作法是将梁板模板(含侧模板)全部安装完毕后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施工程序的优点是钢筋堆放、运输及绑扎较安全,交叉作业少,支模和绑钢筋不冲突,工效较高。但若不采取特别措施,会出现节点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间距无法保证的问题。
4、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与振捣技术
1)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混凝土浇筑: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向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新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提下才能浇筑,这样能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有效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施工裂缝。实施混凝土浇筑还要注意气象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好不要在天气剧烈变化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
2)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 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5、混凝土的养护和管理
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与周围的温度和湿度有关,所以混凝土处于不同温度下会得到不同的硬化效果,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对浇筑的混凝土拌合物及其在养护中和养护后的温度有必要作出控制。
1)在正式进入养护阶段前,应注意对刚浇筑完的混凝土采取降低蒸发速度的预防措施,避免因混凝土表面蒸发速度大于混凝土内部水上升到表面的速度,特别是在气温高、大风、低湿度或在它们的组合下,从而导致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特点是在高温天气施工中,应采取包括润湿模板,选择一天中最低温度时浇筑混凝土,设置挡风、遮阳设施、喷雾等缩短从混凝土浇捣到开始养护之间的时间。在冬季施工时,对刚浇筑的混凝土,应采取排除表层多余的水,以避免受冻。在混凝土受冻前,其抗压强度至少达到5Mpa。
2)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可由加热至100℃的拌和水以及平均温度不超过65℃的骨料来实现。应先对水和骨料拌合,使拌合物温度降低到小于40℃后,再加入水泥拌合。
3)在高温、低湿度、高风速及其任何的组合下,浇筑混凝土会带来损害新拌的和硬化的混凝土质量。对通常的结构,浇筑时的温度不宜高于35℃。对大体积混凝土则宜低于15℃。
4)为控制高温的影响,对拌和水、骨料应采取冷却措施,水泥也要保持低温。对运输和浇筑的设备可采取遮挡或洒水等措施。
5)高温下的润湿养护特别重要,且养护时间至少为7天。对平板型结构,应采用防风板、遮阳板,并对周围空气采用冷却和润湿或喷雾。
6)避免在正常条件下由于混凝土表面受热产生开裂,拆模后的结构构件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宜控制在不大于20℃。大体积混凝土和施工缝处的温度差,宜控制在10℃~15℃。
结束语:在对建筑结构质量造成影响的各项因素当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一个关键因素;在对混凝土类型的结构进行施工时,是否采用了正确技术以及合理技术,将会对建筑整体结构质量与安全造成直接影响。所以,要选择好施工材料,控制好振捣技术、浇筑技术以及养护技术,从而保证建筑结构质量达到较高的水平,使施工单位能够获得更多社会与经济效益,促进建筑建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瑛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控性探究 [期刊论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2]李添 浅谈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27期
[3]刘裕东 探讨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一、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1、水泥
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是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到的水泥應当选择大厂生产的水泥,为保障水泥的质量完整,应该积极选用低热水泥。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派专业人员检查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确认水泥的凝结的时间、安定性与强度符合施工需要。
2、骨料
房屋建筑中使用的骨料(砂、石)要求比较严格,所选骨料应当满足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好、无有机杂质的要求。粗骨料最好采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根据相关的建筑材料试验得出:每立方混凝土可降低水泥用量2025kg,减少10kg水泥,温度降低1℃。
3、外加剂
为减少混凝土开裂需要选择适合的外加剂,这是避免裂缝的有效方法。在所有的外加剂中,粉煤灰对于混凝土的防裂效果是最好的。粉煤灰的使用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而木质素磺酸钙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泥颗粒会产生分散效应,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加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钙减水剂(即木质素磺酸钙),就可明显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10%左右的拌合水,节约10%左右的水泥,从整体上降低水化热。
4、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好坏将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配合比设计出现问题,最终配制的混凝土将无法满足房屋施工的要求。配合比的设计应当首先要满足强度等级、混凝土性能等基本要求。在达到泵送混凝土流动性标注后,采用少量水泥,以及水灰比小的配合比,可以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
二、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1、裂缝防治技术
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外界气候、技术手段、机械作业等原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建筑体地面或墙体出现局部裂缝的现象。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考虑到由于外部气候条件、天气状况的不同,混凝土的结构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其裂缝宽度的控制也会有不同的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裂缝问题的预防与控制,普遍以施工期间的技术强化与重点监管为主。如果等到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就为时过晚了,很难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与质量标准。为了科学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技术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与韧性。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使用量很大,难免会出现建筑物墙体裂缝的现象,所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以保证建筑物的内部质量和整体美观感。按照标准的建筑设计,对于拉应力是应该避免的。但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导致拉应力很难避免,尤其是温度原因引起的拉应力几乎无法消除,给施工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原材料不均,水灰比不定,离析现象等因素的存在,加上同一块混凝土中的抗拉强度存在差异,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让裂缝很容易形成。做好建筑施工工作,必须要弄清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展开施工。
2、建筑整体强度控制的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根本保障。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国家及地区相关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试验方法等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试验、试配,从而达到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的目的。在施工配料中如果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现象发生,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砂石的含水率可能会与设计的配合比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同时,在混凝土现场施工环节,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强度检验,一旦发现水泥、砂、石的配级难以达到标准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对于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
3、建筑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梁柱节点箍筋一般施工措施存在的弊病主要表现为: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台,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但采用分层下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必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近年的作法是将梁板模板(含侧模板)全部安装完毕后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施工程序的优点是钢筋堆放、运输及绑扎较安全,交叉作业少,支模和绑钢筋不冲突,工效较高。但若不采取特别措施,会出现节点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间距无法保证的问题。
4、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与振捣技术
1)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混凝土浇筑: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向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新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提下才能浇筑,这样能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有效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施工裂缝。实施混凝土浇筑还要注意气象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好不要在天气剧烈变化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
2)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 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5、混凝土的养护和管理
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与周围的温度和湿度有关,所以混凝土处于不同温度下会得到不同的硬化效果,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对浇筑的混凝土拌合物及其在养护中和养护后的温度有必要作出控制。
1)在正式进入养护阶段前,应注意对刚浇筑完的混凝土采取降低蒸发速度的预防措施,避免因混凝土表面蒸发速度大于混凝土内部水上升到表面的速度,特别是在气温高、大风、低湿度或在它们的组合下,从而导致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特点是在高温天气施工中,应采取包括润湿模板,选择一天中最低温度时浇筑混凝土,设置挡风、遮阳设施、喷雾等缩短从混凝土浇捣到开始养护之间的时间。在冬季施工时,对刚浇筑的混凝土,应采取排除表层多余的水,以避免受冻。在混凝土受冻前,其抗压强度至少达到5Mpa。
2)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可由加热至100℃的拌和水以及平均温度不超过65℃的骨料来实现。应先对水和骨料拌合,使拌合物温度降低到小于40℃后,再加入水泥拌合。
3)在高温、低湿度、高风速及其任何的组合下,浇筑混凝土会带来损害新拌的和硬化的混凝土质量。对通常的结构,浇筑时的温度不宜高于35℃。对大体积混凝土则宜低于15℃。
4)为控制高温的影响,对拌和水、骨料应采取冷却措施,水泥也要保持低温。对运输和浇筑的设备可采取遮挡或洒水等措施。
5)高温下的润湿养护特别重要,且养护时间至少为7天。对平板型结构,应采用防风板、遮阳板,并对周围空气采用冷却和润湿或喷雾。
6)避免在正常条件下由于混凝土表面受热产生开裂,拆模后的结构构件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宜控制在不大于20℃。大体积混凝土和施工缝处的温度差,宜控制在10℃~15℃。
结束语:在对建筑结构质量造成影响的各项因素当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一个关键因素;在对混凝土类型的结构进行施工时,是否采用了正确技术以及合理技术,将会对建筑整体结构质量与安全造成直接影响。所以,要选择好施工材料,控制好振捣技术、浇筑技术以及养护技术,从而保证建筑结构质量达到较高的水平,使施工单位能够获得更多社会与经济效益,促进建筑建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瑛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控性探究 [期刊论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2]李添 浅谈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27期
[3]刘裕东 探讨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