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若干问题浅析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yun99a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调查来自农村、城市不同来源地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为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探索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进行问卷,对我院公共管理系本科专业的36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2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城市组贫困生心理症状相对严重,并且应对贫困方式积极性相对低一些。结论: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不同来源地心理健康差异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形成原因有必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城乡 心理健康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近几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贫困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据有关媒体报道:当前我国贫困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300万。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因为贫困生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还会带来自卑、焦虑等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社会稳定等诸多社会问题。为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国家、政府、学校采取了提供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因此,我们对城市与农村两种不同来源地的贫困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我院公共管理系本科专业的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32份。其中农村贫困生237人,城市贫困生95人;男生152人,女生180人。
  1.2 调查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2],对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上采用当场自评的方法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T检验。
  2、结果分析
  2.1 SCL-90结果分析
  与常模比较,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各项因子分都高出一些,而且城市贫困生的因子分普遍比农村贫困生的因子分高;在抑郁与敌对因子上,城市贫困生与农村贫困生有显著差异。数据见表1。该分析说明贫困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症状,而且城市贫困生的症状比农村贫困生更加严重一些,尤其体现在抑郁与敌对等心理上。
  2.2 简易应对方式结果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的贫困大学生积极应对维度
  


  平均分都接近常模或略高于常模,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都低于常模;而且农村的贫困生的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更高一些,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更低一些。该分析说明贫困大学生能够积极的去应对困境,并且农村贫困生表现的更好一些。
  


  
  3、讨论
  
  3.1 造成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造成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的客观原因:
  一方面来自外界的压力。每一个家庭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尤其是贫困家庭,更希望下一代能出人头地,摆脱现状,这无疑要让贫困生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且家庭的现状使得贫困生在为目标而奋斗时捉襟见肘,约束重重,使得贫困生的压力进一步加剧。长时间的心理压迫很容易造成紧张、焦虑和自卑等情绪[3],从而导致心理症状的产生。
  另一方面来自同龄人的差距。在大学中,贫困生与同学朝夕相处,文化层次、生活条件等差距时时刻刻都能体现出来,“低人一等”的思想就会时时冲击大脑,久而久之就会对贫困生笼罩自卑的阴影,使得贫困生产生自闭的心理,对周围人充满敌意。
  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原因还来自贫困生自身。许多贫困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强烈的自卑感,怯于与外界沟通;或是带有过分的自尊,与人相处过于敏感。在这方面,
  由于农村的贫困生长期生长在艰苦的环境中[4],形成一些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而城市的贫困生则生活在都市的花花世界中,容易沾染种种不良风气[5]。所以农村的贫困生比城市的贫困生适应能力更强,自我调节能力更强。因此,城市贫困生的心理症状比农村贫困生更加严重一些,更容易产生抑郁、敌对等心理;而农村贫困生应对困难更加积极一些。
  3.2 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加大帮扶力度,完善各种帮扶制度。有了完善的制度,可以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生活负担,减少实现目标的种种约束,同时减少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对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症状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其次,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单单通过提供贷款、勤工俭学、减免学费等经济政策来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是在心理上“资助”他们。要发现经济贫困对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影响与创伤,不仅仅在物质上提供帮助,更要在精神上做更多的工作,应将贫困生的帮扶和教育相结合,物质救助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引导他们从心理上脱贫。
  第三,针对不同来源地的贫困生,解决措施的侧重点要有所区别。对于农村贫困生,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发现和完善自己身上闪光点来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心理。针对城市贫困生,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以及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等不良行为,发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良作风。对于贫困生个体,造成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形成的问题各有差异,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
  最终,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贫困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增强对困境及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应对能力,让逆境成为进取的动力,在困境中不断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68-70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蔺晓贤,田秀菊.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6(12):2248-2249
  [4]阮鹏.大学新生综合症发生原因与预防[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4):301-302
  [5]郭晋,龙兴跃.大学生财产犯罪原因与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2006(4):64-65
其他文献
2004年11月15日晚19:45分,在安徽卫视的电视荧屏上出现了全新的音乐、全新的剧场栏头、《第一剧场》横空出世;而伴随着安徽卫视走过数十年风雨的《黄金剧场》已完成历史使命、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和特点,探讨了七种提高高职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方法: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因材施教,实施艺术专业学生独立教学;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心得,加强教后反思。教师只要努力了解和掌握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对症下药,科学施教,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必将有改进。 
摘 要:网络具有自身的功能与特点。它具有全球性、时效性、开放性、交互性、分散性。网络的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精神,寻求应对措施:树立网络德育的新理念,建立服务型网络德育教育与管理机制;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健康的网络观念;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网站,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综合治理,优化网络
摘 要:本文从英语拒绝语的多样性角度对收集的具体语料进行分析,认为一个拒绝的意图,可以有众多语言和具有策略性的手段来实现,拒绝者会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来满足当时的交际目的,以获得交际成功。  关键词:拒绝语 多样性    对于拒绝语,国内外已有些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做过专门研究,但都局限于单一角度,如礼貌语用,跨文化语用及二语习得等方面。本文从维索尔伦顺应性理论的多样性角度,努力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功
巴布亚新几内亚恩加省的波尔盖拉(Porgera)金矿,不仅超额完成全部预期生产指标,而且随着新露天矿的开拓正在迅速转入采用最新输送和选矿技术的新阶段。 The Porgera gold mi
摘 要: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一个融合的整体,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同步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协作性学习,搭建思维发展的平台;巧设学生熟悉的、开放性的或比较性的问题,在问题讨论中培养批判和创新精神;在自评与互评中培养批判和创新习惯等策略和手段,将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综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
我把从教英语这门学科一年多来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让更多的同行倾听我心灵深处的呼唤,共同来为我们的英语课改事业献计献策,用一颗明敏、忠诚的心来对待我们的英语教
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励无疑是最好的策略,尤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跨文化意识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就更需要灵活运用激励措施,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努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在英语课的教学中,通常运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激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营造激励  
DNA甲基化是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且许多研究结果显示DNA甲基化模式在胎儿出生时已经形成,印记基因H19(imprinted maternally expressed transcript (non-protein coding)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面对幼儿各种不合规范的错误行为,也许教师经常采取惩罚的方式。惩罚虽能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但很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幼儿在受罚后出现暴力行为,有的幼儿会拒绝学习,对教师不友好。即使幼儿表现出顺从,也可能是出于怕受罚。在许多情况下,惩罚并不能保证幼儿产生正确行为,也不能保证幼儿懂得应该怎么做。  对待幼儿错误行为的积极教育方式是引导。引导是帮助幼儿理解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