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生成与超越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雅斯贝尔斯关于“生成与超越”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对大学的看法,从其大学理念中大学的灵魂到大学的目的都可以看到这种思想的影子。本文试图从这一哲学视角来对其大学的理念进行述评,这对当今中国大学的现状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生成与超越;大学的理念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其“生成和超越”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其教育思想的形成。
  
  一、生成与超越:雅斯贝尔斯的哲学观
  
  雅斯贝尔斯在其《人是什么》中谈到:“人是生成着的存在,人不能停留于现状。人必须在各种复杂的境况中不断地更新。实际上,人以双重方式接近自己:作为研究客体与作为所有研究方法无法接近的自由的生存。”[1]在前种情况下,我们获得的是具体历史、自然情境中关于人的知识,而后一种研究是要在“我们思维与行动的起源中体验”,将人作为精神,作为不断生成与超越的主体与个体去理解,永远需要理解但无论以何种方法都无法完全理解。雅氏将“上帝”作为人应追求的目标,它是人的完满状态,是一个认识能力能无限扩展的人;而认为“行”则是“内心行动”,进而认为人生就是人这个存在对“上帝”的研究(内心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在已有的存在中超越自我、获得新生并再次超越这个新我,轮流反复前进,及至达到与“上帝”“和二为一”的目的与结果,这时,才能认识到“无所不包,或大全”,即“存在”自身。
  雅氏的这一哲学观深深地影响了他对大学的看法,从其大学理念中大学的灵魂到大学的目的都可以看到这种思想的影子。
  
  二、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
  
  1.大学的灵魂追随于真理
  雅斯贝尔斯认为:“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2]在雅氏看来,真理不再是理智与对象的一致、认识内容与事物的一致,而是人在“去伪”过程中使真理自身得到“显现”。所以,只有胸怀真理并能通过思考使真理永存于世的大学,才是活着的大学、有灵魂的大学、有血有肉的大学,只有这样的大学才有可能在生成中实现超越。
  雅斯贝尔斯认为,任何形而上学的最重要功能就是阅读“密码”,哲学就是解码,也即认识真理,所以哲学思考是体验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这句话中的“理论思维”实际上主要就是哲学思维。这句话应用到学校也是恰当的:一所大学想要登上科学与文化的高峰,究竟是离不开哲学或哲学思维的。哲学思维使人通过自己独立的精神活动,探寻事物的本源,认识自己、超越自己,从而使大学这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3]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地生成与超越。
  2.大学的活力来源于交往
  雅斯贝尔斯认为:“不仅从知性到知性,从精神到精神而且从生存到生存的交往具有仅作为媒介的所有非个人内容与效果。”[4]大学师生通过灵魂的交流,“理解他人和历史,也理解自己和现实,就不会成为别人意志的工具”,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权威和中心。因而,即使有“辩护与抨击”,也不是“为夺权,而是为接近自己的手段”;有“斗争”,也是“一种相爱的斗争,其中每个人为他人提供所有武器”。大学师生真正的自由就在这种敞亮的交流中,“彼此苛求”“刨根问底”,实现所有其他真理。只有在交流中,“我才是自己,我不单纯活着,而是充实生活”。[5]
  雅斯贝尔斯很欣赏苏格拉底和孔子。苏格拉底的对话、反讽法、助产术“唤醒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外部施加的压力”;[6]孔子也如前者,在对话中给学生探索的自由,而不是给他们一个标准的答案,一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更是道出了圣师的虚怀若谷。师生间的交流不仅仅可以引起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增加、思维的发散,更多的是能够使彼此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认识到自己在自身的不断生成与超越中所起的作用。
  总而言之,当人在与其同类的社会生活中找到了认同感之后,他才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人只有在他内在的和外在的对话交流中,才能真正地把握住自我,从而超越自我,摆脱自我的束缚。
  3.大学的使命演绎于自由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自由唯有与超越者相关联并借助于超越者才是可能的”“自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关涉超越者的责任”[7]。正因为大学在很长时间内都坚守着自己与生俱来的清高和自由,它才有可能肩负起传授和研究高深学问的使命,在保守中不断超越。
  雅氏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学所造成的冲击,基于此,他提倡教授的工作基本上应由自己选择,他自己选择研究的课题,自己作出有关的决定,自己对研究承担责任;大学生则应获得全面自由的教育,同时正确处理精神成长与科学获知之间的关系,毕竟知识无法穷尽,只有自由的精神才能超越已有,拥抱世界。
  4.大学的目的致力于“全人”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世界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全”,是借助哲学的超验将主客体包容于一体,只能靠自我意识去接近。然而,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要试图在不断的生成与超越中趋向于自我的完满状态即“上帝”的生存意识,从而领悟“大全”。在雅氏看来,尽管“上帝”最接近了解“大全”,但“上帝并不是无所不能外在于人的信仰实体,而是人对自身发展和世界发展的最完美追求,是在历史形成中的最高总体性”。因而,“全人”是实体,一般意识、精神和生存形成的组合,是认识可以向四面八方扩展的“有教养的人”。人格的完善,情感的饱满,个性的张扬,思维的创新以及视角的独特等都应是“全人”所具备的品质。
  要培养“全人”并非易事,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就学生来说,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新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从事该学科研究的能力;就教师来说,学术成果的质量和教师的人格都是在聘任时需要慎重考虑的,尤其是教师人格对学生性格、态度、意志、能力和价值观的养成都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所以更不应忽视。
  
  三、简短评析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深植于其存在主义哲学之中,并在几十年的大学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升华,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普遍的借鉴价值。雅氏认为精神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之义,它的最终目的都应是为了使人变成人,是更富有、更聪明、更高尚的人,然后才是科学知识的养成,最后才是在宽厚的知识与完善的人格基础之上所带来的经济附加效应。人不是经济增值的工具,而是真实的自我存在。大学应始终坚持这一点,即使走出象牙塔,也不迷失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
  雅斯贝尔斯曾对他那个时代的大学危机进行了总结,认为“媚俗使得大学不再成为引领社会的先驱,固定的学习计划使得大学的学生逐渐失去独立创新的思想,而对科学的崇拜甚至迷信使得大学逐渐走向歧路”。[8]本质上说,大学就应该是“国中之国”,享有学术自由和自治,引领世界走向真理。只有在宽松的学术环境下,教师才能从事高水平的研究,学生才能与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创新而非沿袭前人的权威,大学也才能够一代代地延续关系世界命运的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1][4][5]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卡尔·雅斯贝尔斯文集[M].朱更生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2][3][6]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7] 梦海.自由与超越者——论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自由概念[J].浙江学刊,2001(5).
  [8] 赵卫平.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初探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学生识字效率低、回生率高,是一直困扰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难题。如果我们只极端化关注识字效率,只会造成教学生态上的灾难。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汉字的意韵之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教育教学现状。只有当教师认识到汉字的美,消除教学中的极化现象,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幸福的体验。我们应有这样的勇气——让识字教学的品质回归!  一、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感受汉字的价值  汉字教学应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兴趣出
摘要:课堂导入环节对一堂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在设计此环节时,要注重对教材的分析,注重对学情的了解,根据课文内容预设一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本文从不同年级的课文入手举了三个例子,说明了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在导入环节设计中要注重预设,在具体应用时还要做到顺学而导。  关键词:预设;语文;顺学而导    特级教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内容多且繁杂,知识点零细;加上学生又有些眼高手低,对字、词、标点、文章层次等不屑一顾,致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要考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做一个合格的编辑,这些是最基本的功夫。为此,笔者以一篇高中课文《景泰蓝的制作》为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既达到了正字词的目的,又对专业学习起了警示作用。  对于说明文的教学,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总习惯停留在对“说明对象
摘要:叶辛的小说《孽债》是新时期“知青小说”的一部开拓之作。《孽债》无论在题材上、写作技法上,还是在剖析人生这一层面上,都比以往的“知青小说”有所突破。  关键词:新时期;知青小说;叶辛;《孽债》    叶辛是知青作家的代表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个时期都有其代表作。他把自己的支边经历孕育于小说之中,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其90年代的代表作《孽债》,无论在视角选择上、创作技法上,还是
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为教学和学生学习开辟了新的教学环境,有力地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此,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开展与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为课堂教学创造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
一、校运动队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运动队缺乏凝聚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格追求以及心理状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现在运动员都是独生子女,由于自身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俄而都是有个性和想法的,加上运动队的训练本来就是很枯燥的,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而不想训练。老队员起不到带头作用,造成小队员有样学样,使运动队缺乏一定的凝聚力。  2.运动队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名篇佳作以美的姿态永远留于青史之中,沉积千年,历久弥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细细去品,都充满了神奇的美的力量,具有可贵的审美价值。重视这种美的力量,探究赏读,领悟体会,可以让我们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下面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一、品词析句,深悟语言美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审美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文言文
笔者不仅承担着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肩负着学校的教科研、校本培训工作,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顾了这头,误了那头,工作不轻松,效率也不高。后来,笔者读到一篇名为《神奇的便条》的文章,便改变了工作思路,结果就大为改观。  故事的梗概大致是这样的——  有一天,一名企管顾问来到了美国著名的钢铁公司总裁查尔什·斯瓦布的办公室,对斯瓦布说:“我可以提高公司的效率。”  斯瓦布犹豫了一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那么,如何优化写字教学呢?  1.榜样引路,激发参与兴趣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写好字的前提。写字是耗时费力的事情,小学生自制力差,往往
上篇长风破浪向未来    海南大学是于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海南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08年12月,经国家批准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海甸、城西和儋州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300多公顷。海甸主校区位于海口市海甸岛,滨海抱湖,海水入湖,湖海交融,椰风海韵,形成奇美亮丽的热带风光,是治学求知的理想之地。现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