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制度的反思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z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小时候读过《百家姓》,只是跟着老师念,根本不了解其中的意义。后来在国内外读书做事,虚度了几十年,逐渐知道了中国的姓绝不止百家。明朝有《千家姓》一书,没有读过也没有考虑过,中国的姓氏是否就到千家而止。可是我知道了,世界各国的姓氏制度是颇有分歧的。有的国家根本没有姓。在中国,姓氏制度在各民族之间,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姓氏制度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仍然没有加以考虑。
  在德国读书的时候,听一个德国同学讲过德国犹太人姓氏起源的一些笑话。原来犹太人从前就是没有姓的。几百年前,德国警察局规定每一个人都必须有个姓。这对日耳曼人来说本是“司空见惯浑无事”的,然而却难坏了犹太人。他们走到警察局,恭候发落。此时不怀好意的德国警察,却来了威风。“到门后边去站着!”他们怒喝。于是有的犹太人就真的站在门后边。结果“在门后边”就成了他们的姓。还有更恶毒的恶作剧。犹太人央求德国警察,给自己赐个姓。于是连“放屁”等一类的脏词儿都成了犹太人的姓。
  这故事,我当时听了觉得好笑。及今回思,却只觉得悲哀。在姓氏里面竟还隐含着一部民族压迫史!
  这是姓氏制度带给我的第一次反思。
  以后,我在治印度和中亚古代语言之余,有时迫于形势,有时出自兴趣,我也搞了一点中外历史的研究。在这里面,我认识到了姓氏的重要性。治中国历史而不注意姓氏的研究,是根本不行的。过去和现在的历史学家,写过不少的关于姓氏的专著和论文。我顺便举一个例子:姚薇元的《北朝胡姓考》,陈寅恪先生给本书写的序里说:
  寅恪以为姚君之学,固已与时俱进,然其当日所言,迄今犹有他人未能言者。此读者自知之,无待寅恪赘论。惟不能不于此附著一言者,即吾国史乘,不止胡姓须考,胡名亦急待研讨是也。
  寅恪师在下面列举了一系列的中国少数民族的姓名,从六朝一直列到清代,给治史者极大的启发。他不但号召别人来研讨,而且现身说法,自己著文,参加研讨,写了许多著名的论文,比如《元代汉人译名考》《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三论李唐氏族问题》《李太白氏族之疑问》等,在中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中国历史上姓氏问题之引起争论者,绝不只限于寅恪先生所论。即在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姓氏实亦大有研讨之余地。其中颇有与历史相联系者。比如寅恪先生所提出之李姓,据目前科学统计,李姓实为当前中国的第一大姓。其来源究竟如何呢?他们绝非都是李耳的后代,这是绝对可以肯定的。仅李唐一代,就制造了不少的李姓。有许多波斯人到了中国改姓了李,著《海药本草》的李洵即其中之一。再如马姓。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前,比如汉朝的马援,《三国演义》中的白袍小将马孟起等,当然都可能是土生土长的“马”。唐代伊斯兰教传入以后,有许多姓马的穆斯林,可能或多或少地与“穆罕默德”“马哈茂德”等有关,与马援和马超难以联系了。
  这只是我顺手举的几个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姓氏问题之复杂远远不止这一些。在这方面也还大有研讨的余地。
  我在上面曾说到德国犹太人的姓氏问题。这样表现姓氏上的民族压迫,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可以找到的。在本辞典的附录中,有一篇关于姓与庄地名的文章,里面讲到“ ”的来源很可能与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岳飞有关。他惨遭奸臣秦桧杀害后,他的后代怕再遭到奸臣杀害,携家带眷,逃到安徽省涡阳县一个僻静的地方,并把“岳”字拆开,把“山”字放在“丘”字上面。这个传说的真实程度,我们无法推测。但是,揣情度理,勿宁说是可靠的。此外,我还想到另一个传说。今天中国姓“闻”的,不一定都是闻太师的后人。宋代的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被杀害后,他的后人也为了同样原因,将自己的姓改为“闻”。揣情度理,我认为,这同样是可靠的。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偶尔读到了一些文章,其中谈到,现在给小孩子命名最流行、最时髦的风气是起单名,结果造成了同名过多的现象,这给有关方面无端制造了大量的困难。
  比如说,今天最流行的单名是“军”“宁”等,再加上传统的双名“宝珍”“玉珍”“淑贞”“兰英”等和一度时髦的双名“卫东”等,这样一些名,若与三大姓配在一起,试问普天之下将会有多少同姓又同名的人呀?事实上,专就我接触到的这一点社会层面来看,姓名叫“李军”“张军”“王军”的人,就不知道有多少。有时候,中学一个班里就有三个“张军”,再加上“李军”“王軍”,则教员点名,邮局送信,有人打电话,公安局登记人口,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人口普查,会引起多么大的混乱,不是一清二楚了吗?况且我国已经有了专利法和版权法,这些都与姓名有关。
  上述情况在这里会引起多么大的混乱,不也是一清二楚了吗?多么精细的电子计算机对此也将束手无策。文明社会,每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姓名,这是必不可少的。姓名有点重复,哪一个国家也难以完全避免。但若过了头,则必然影响社会的运转。这一点也用不着再求得证明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华姓氏大辞典》)
其他文献
“茄子!”“Cheese!”……不论中外,大家拍照时总会嚷几个口号,就为了能展现出整齐如一的笑容。而在你印象中,除了《蒙娜丽莎》,有几张世界名画是面带笑容的?为什么名画中的人都不苟言笑、表情严肃?下面将为你揭晓答案。几种推测   有人认为,以前的人不爱笑,可能因为当时卫生条件不好,大家都是一口坏牙,所以不便露齿。但也有文字说,当时人们的牙齿都不太好,彼此彼此,所以一口烂牙并不会削弱一个人的吸引力
今天上午在我步行上班的路上,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太太问我是否可以扶她走到她的车旁。我告诉她我会帮助她。她立刻挽住了我的胳膊。她走不快,幾步就得休息一下。她跟我谈音乐。我告诉她我也喜欢音乐,她就开始与我谈论起柴可夫斯基和其他作曲家。我们总共走了10分钟的时间。   她告诉我,她现在老了,行动不便,很少有机会与人交谈,能和我说这么多话真是太好了。她太激动了,脸上洋溢着喜悦。当我们到达车的停放处时,她对我
有一首流行曲的歌词是这样的:“你不要等眼中有泪,不要等心中有悔,不要等乐声止舞步歇,你要给自己一个机会。”  其实歌词不过是劝一个人不要爱上一个不爱他的人,可是听在我们这些出来跑的人耳中,又别是一番滋味。  一份工作就是一份工作,尽心尽意,合理地高兴地做,可是有朝一日,看到周围人的面色开始孤寡,灯光转为惨淡,也就是告老还乡的时候了。  神经需比较敏感,切勿呆呆坐在当地直到心中有悔,趁有机会之际悄悄
吃“粽”抗癌    别看小小的一只粽子,碧绿的箬(读音:若)叶一层一层剥开来却是绚烂的文化。  小学时就听说端午节包粽子是给屈原吃的。老师描述道,这位三闾大夫忧国忧民却又报国无门,自沉汨罗江后,曾给人梦中托兆说:感谢你们投下米饭食品,只是全给江中蛟龙抢吃掉了。于是,人们改用竹箬、苇叶、菰叶把米包裹起来。关于粽子的起源就笼罩上一层瑰丽的神话色彩。  从现代考古挖掘成果来看,用植物叶子包裹植物种子进行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倒台后,“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一个明星人物。他个头不高,秃脑门,白胡子白头发,看似温和,话语中却常常暗藏坚韧。利比亚作家穆拉德曾经撰文写道,贾利勒在一个敏感时期护佑着利比亚民众的利益。他不像埃及和突尼斯政变后的临时领导人那样,为获得西方支持而在民众与大国间“和稀泥”,他勇敢挑战前政权残余势力和极端势力。他身上,体现了利比亚人的价值观与信仰。    卡扎菲的半
晚清思想史上,康有为的《大同书》算是一本奇书,乍读此书,满篇皆是天马行空,荒诞不经之内容。如书中如此描绘未来大同社会的人类样貌,“大同之世,自发至须眉皆尽剃除,五阴之毛皆当剃落,惟鼻毛以御尘埃秽气,则略剪而留之”,而在“太平之世,人人皆色相端好,洁白如玉,香妙如兰,红润如桃,华美如花,光泽如镜”。  读到此处,除了“莫名惊诧”之外,常人或许并不清楚康有为从何处得来这臆想般的未来图景。对于老师的大同
【摘要】高中教育应该着力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确保学生可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以此实现高中语文模式创新对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化高中语文教学的学科发展导向,因势利导,进一步促进高中教育发展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实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目标,为高中教育增添更加深刻的教育价值与现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粤教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G
【摘要】文学作品中诗歌作为重要部分,在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文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程规定实施后,要加大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才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精神与内涵,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诗教学;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自身问题。新诗教学中教师占据重要地位,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新诗。但实际中部分教师未能全
长江大桥快建成时,我的家搬到一片新宿舍区,接着上了小学,学完旧式的汉语拼音后开始学习汉字。一天,我突然发现这些古怪枯燥、由各种笔划构成的汉字后面,竟蕴藏着那么奇妙美丽令人心动的东西。  那是一个萧瑟的秋晨,风从教室的窗口吹进来,凉凉的,阔大的梧桐叶在窗外悉悉索索响。老师开始朗读新的一课《秋天》:"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听老师的读书声,我盯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  郭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