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视角的区域城市创新网络空间特征再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来源 :城市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城市创新一体化发展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既有区域城市创新网络的研究都以技术合作研发切入点,视角单一.依据“创新链”的理论,从技术转移的视角出发,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区域创新网络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直辖市、省会城市、制造业强市在区域创新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节点作用,上海与临近的苏州和杭州构成“八字形”结构的核心技术关联;(2)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技术扩散能力远大于技术集聚能力,制造业强市正好相反,其中上海在长三角区域扮演着重要的“技术策源地”功能;(3)相比技术合作网络,技术转移网络中的城市联系更加紧密,城市在两个网络中的地位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少部分城市由于地理区位、政策制度、供需关系等原因在两个网络中地位存在偏差;(4)依据城市在技术网络中的地位和职能,提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制造业强市、网络边缘城市的差异化创新发展策略.
其他文献
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方面,中央要求注重在高校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自1990年以来,坚持组织召开年度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指导意见,构建起了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仍存在“主体客体化”“目的工具化”等问题.党组织与申请入党学生之间是双向认知认同的主体间性关系,应同时尊重党组织和申请入党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党组织要立足学生日常生活场域,加强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坚持政治素养标准,努力克服形式主义作风,规范组织生活,增强组织功能.
“丧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可能对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北京市部分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多是通过新媒体接触到“丧文化”,搞笑和自嘲是其使用“丧文化”语言的主要目的,而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是其感到“丧”的主要原因.“丧文化”对经常使用“丧语言”的低年级非党员学生群体的影响略大,其中对他们婚姻价值观的影响又显著高于对审美价值观、自我和学习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和媒体都应增强责任意识,帮助青年学生识别和抵制“丧文化”的负面影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介绍了重庆科技学院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中的一些做法.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关理念,通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教学支撑平台、完善质量评价机制等,探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有效路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获得显著提升,专业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国土空间规划需要秉持多维度的、综合性的价值观.梁鹤年先生提出“城市人”(Homo-urbanicus)假设,强调个体在追求“自存”的同时追求“共存”,该假设从微观角度更好地揭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观和基本准则.规划技术的核心是如何将“共存”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方法,以指导功能区的优化.其难点是在单项评价之后,如何设计出体现“共存”的“算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效益最优策略.“非线性优化算法”是将“综合效益最优”这个定性目标转换为minZ这个定量的求极值运算,并给出可操作的运算过程.这种“算法”可以理解
司马迁《史记》对史统与文统的融合奠定了其在古文文统谱系中的重要地位.《史记》笔法对欧阳修的著述产生了深刻影响,“史迁风神”的叙事和言志传统为“六一风神”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内涵和艺术风格方面的借鉴范本.“六一风神”在内涵和特征方面既有对“史迁风神”的传承,又有其独到之处.“风神”理论对明清唐宋派和桐城派的古文理论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古文文统建构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效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空间公平为核心构建城市群利益共同体关系模型,选择分别对我国北方地区、西南地区协调发展起到引擎作用的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进行一体化发展成效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两大城市群双中心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强度、一体化响应程度均远超群内其他城市.(2)两大城市群成员一体化响应程度两极分化明显,且差异不断扩大,多数城市处于一体化不响应状态.(3)距离摩擦是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响应现状的主导因素,而城市个体实力决定了成渝城市群的一体化格局.研究建议:京津冀
城市间邻近性是影响其技术创新合作的重要因素.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09-2018年城市群内部和对外合作申请专利数据,探究多维邻近性对城市技术创新合作的影响以及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差异.研究发现:(1)地理邻近性能够促进城市间技术创新合作,并在经济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对技术创新合作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2)城市间经济差异对技术创新合作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同等经济差异下,地理邻近性程度越高合作概率越低,存在核心城市“帮外不帮里”的现象;(3)城市更愿意寻找技术结构差异大的合作对象以谋求更大创新空间,地理
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是理解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范畴之一.立足规律、教师、机制等方面,把握教学规律“四环”,即从认知、情感、意志、实践入手,加强学生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考察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所言”“所用”“所行”能力,即从教师的理论功底、授课技艺、人格魅力入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说服力、课堂吸引力、道德感染力;优化“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即从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协同机制入手,种好育人“责任田”,科学统筹各阶段教学育人,发挥课堂育人合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非首都功能疏解已成为推动区域协同、优化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有对功能疏解的认识多聚焦近年,还应重视首都规划的长期特征.研究建立二维功能疏解评分框架,系统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7版总体规划,绘制了 17项议题在总体规划中的脉络演进图,归纳出实践中规模型、布局型和综合型3类疏解策略,并预判各功能下阶段演进方向.研究提出一种长期视角的认识:市域“分散集团式”布局原则构成长期脉络,当前非首都功能疏解策略为其延续;不同时期“大城市病”治理策略构成阶段特征,各类功能围绕集聚与疏
融资冲突是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主要难题之一.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利用冲突分析图模型(Graph Model of Conflict Resolution,GMCR)理论,建立了历史街区更新的融资冲突分析模型,从而预测可能出现的融资冲突情景和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具体而言,通过模拟各方利益主体的出资策略和出资偏好,求解利益博弈下最稳定的融资均衡状态,从而分析融资方面可能存在的冲突情景;针对存在融资冲突的均衡状态,通过逆向分析获取解决融资冲突需要满足的出资偏好结构;根据逆向分析的结果,设计政策调整利益相关者的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