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子曰”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nshui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知难》说:“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天下寥寥矣;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之知难也。”再读《论语》,读前人注,读五四以来各家讲说,偶有心得,立即付诸笔札。于“读其书难,知其言更难”自觉有所知焉。
  
  “子曰”之“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读《论语》,开篇就是“子曰”。要读懂“子曰”,先要懂“子”。
  子为尊称。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子,在春秋时代本是一种爵位。傅斯年《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说:“遍检春秋之子爵,全无姬姓(除吴)。姬姓不封子;而封子爵者,凡有可考,立国皆在周前,或介戎狄,不与中国同列。莒子、郯子、邾子、杞子,古国也。潞子、骊子,不与中国之列者也。楚子,一向独立之大国也。吴子虽姬姓,而建国亦在周前。见殷有箕子微子,我遂疑子是殷爵。所谓子自是王子,同姓之号,及后来渐成诸侯之号,乃至一切异姓亦如此称。我疑凡号子者大多是殷封之国,亦有蛮夷私效之。要均与周室无关系(吴子楚子解见后)。且看子一字之降级:诸侯 ——微子,箕子。诸侯之大夫 —— 季文子,赵简子。士人 —— 孔子,孟子。乃至于 —— 小子,婊子。”看来,子,从春秋时代的一种爵位,变成一种对人的尊称,已经降格。
  子非自称。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之《写作的模仿》:“抒发思想言论的书籍,称之为‘子’,大半是门弟子或传其学者所加,或为后世目录家所补题,并不是作者自称其写作为‘某子’。‘子’虽是男子之通称,也是男子的尊称。《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话,概用‘子曰’发端,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周秦之际,诸子百家书籍都没有自称为‘子’的。到了汉代,也还是如此。”这就可以确认,《论语》这部书不是孔子自己编的,甚至也不是他的学生曾参、有若们编的。书中既称“曾子”、“有子”,子又非自称,则必为其子弟辈编篡而成。这对判断《论语》的成书年代,是一个旁证。
  
  “子曰”体现一种创造
  
  以“子曰”开头,是一种偶然,还是另有原因?
  有专家认为,这是当时社会百家争鸣竞争激烈的一种反映。王季思《百家争鸣和先秦诸子的文学成就》说:“现传的《论语》、《孟子》、《墨子》等书,各段文章大都以‘子曰’、‘孟子曰’、‘子墨子曰’开端。子者,老夫子也。先秦早期诸子的书,体近语录,因为大都是学生对老师言论的记录。”为什么要用“子曰”开头?王先生说:“跟孔子同时聚众讲学的还有少正卯。相传孔子门下的学生曾经三次跑到少正卯那儿去听讲,可见双方竞争的激烈。其他各派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样存在。后来有些学派影响逐步扩大,实力逐渐雄厚,内部又出现分歧,如儒家后来分为八派,墨家后来分为三派。为了证明自己的货色是真正的‘张小泉’、‘王麻子’,各派的学者各自把老师的言论记录下来。”用“子曰”开头,恐怕主要是当时的一种客观需要,可以证明自己确系“正宗”。
  “子曰”体现一种创造,说明学术传播是有根有据的,不是无中生有、随意杜撰的。“子曰”是生活中那个活生生的孔子的真实记录,是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有他的哲言嘉行,也有他的辛酸无奈。比如《雍也》:“子見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就是一个赌咒发誓、力表清白的孔子。又如《阳货》:“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这又是一个饥不择食、急于谋生的孔子。所录一是一,二是二,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掩瞒,也不粉饰。把一个人过五关斩六将的光辉一面和他失荆州走麦城的真实一面同时展现,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看到过第二例。
  
  “子曰”证明师生平等
  
  “子曰”说明只是孔子的一家之言,表现出师生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老师不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可以与他共同讨论。
  从逻辑上说,既然有“子曰”,就有非“子曰”。事实上,《论语》中除了“子曰”,还有“曾子曰”、“有子曰”等。金克木《<论语>“子曰”析》说:“‘子曰’,大家都说是‘夫子曰’,即‘孔子说’。但是书中还有‘孔子曰’十一处,‘有子曰’四处,‘曾子曰’十三处,‘子夏曰’九处,‘子贡曰’六处,‘子游曰’三处,‘子张日’二处,其余才都是‘子曰’。这些需要分别对待。”可见这个问题早已有人注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中还记录有学生说的一些有时恭敬、有时不恭敬甚至很不恭敬的话。比如《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这就表明子路对读书的看法,与孔子认识并不一致。又如《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里记录了学生中有人愿意学农的事实,孔子虽然不赞成,也只是背后发一通议论,当面却不得不坦率承认自己“不如老农”和“不如老圃”。这就不是“家长制”。把学生说的话和老师说的话,不分尊卑长幼,如实记录,并且在一本文集里一起编排,在中国历史上,也没有看到过第二例。
  
  “子曰”不是唯我独尊
  
  “子曰”不是唯我独尊,体现出一种对别人的尊重,尤其体现出对批评者一种罕见的尊重。
   既有“子曰”,自然会有“我曰”、“他曰”,即批评。对批评是坦坦荡荡地面对,还是一概视而不见?《论语》记录“子曰”之时,并没有把对“子曰”的批评一笔抹杀,也没有反过来批评批评者。
  比如《子罕》:“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这是批评孔子没有“成名”,尚不涉及自尊。又如《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批评已经很不给面子,说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再如《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就是非常尖锐的批评了,说他有愧“夫子”的称号。这些“达巷党人”、“石门晨门”以及“荷莜丈人”都是何许人也?普通老百姓而已。把普通人的批评甚至嘲讽编进文集,使之与文集一起流传,在中国历史上,除了鲁迅的杂文集有这种类似的编排方式外,并不多见。这种胸怀,其实是一种自信。
  “子曰”后来逐步变成一种武器,一种借以反对舆论一律、申明自己主张的思想武器。丁守和《抗战中的文化教育精神》说:“知识分子作为士,是人文价值的守望者,只讲是非;而如果作为仕,则要考虑利害。从比干到伍子胥,知识分子是乞求以道统压王统,在历代大臣的奏议中,充斥‘子曰’、‘书曰’、‘传曰’、‘先王曰’。中国知识分子不同于一般的专家,他们最富于人文精神。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一点,往往为那些一见“子曰”就觉得头疼的人士所忽视。而这种有意无意的忽视,恰恰把“子曰”的积极意义一笔抹煞了。
其他文献
政府扶持文艺创作,经济资助固然重要,但并非给了钱就万事大吉。有些地区的政府为文艺创作花了不少真金白银,但精品还是出不来,原因就在于未能和艺术家和谐合作,艺术家们气不
结合本系实际情况,对涉外护理班学生进行护理美学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进行实际操作考核;并对学生学习护理美学前后的护理服务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探讨护理美学在护
考虑到较厚的阻尼层内高阶剪切效应不应忽略,使用Reddy的三阶位移场描述阻尼层的纵向位移,使得在分界面上不仅位移连续,而且应力连续,从而提出ACLD结构的一种新模型&#39;应力
现代读者的最大特点是生活节奏加快,读报时间缩短,对报纸的忠诚度降低。读者看报最根本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这当然要靠其内容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但是,版面设计的作用恰恰就在于降低读
以广惠(广州-惠州)高速公路青山隧道为例,介绍了山区公路隧道防、排水材料的类型及特点,分别说明了隧道防、排水设置方法和施工技术。
回顾建国以来的理论界,我总感到充当吹鼓手的太多,而充当"出头鸟"的太少,因而也就不能不显得"出头鸟"特别可贵。所谓"出头鸟",就是指敢于提出一些创新观念的理论家,其可贵处
正确预测挤压膜阻尼对于MEMS器件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过去,弹性悬臂微梁挤压膜阻尼的解析计算一般采用Darling等提出的模型。但基于格林函数法的Darling模型简化了流-固耦合关
损伤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的核心技术之一,但至今仍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测试噪声及各种环境不确定性干扰所导致的模态参数识别精度不高是制约损伤识别技术走向实用化的关键问题
反封建主义,自五四以来已有80年的历史。五四的科学与民主精神,曾使中国革命排除千难万险,取得辉煌胜利。但是革命胜利以后,特别是1957年反右后,为什么又渐渐丢掉了科学与民
模型修正即为利用结构现场实测的振动信息修正不精确的有限元结构动力模型。鉴于测量的模态数据一般是不完整的,因此在进行模型修正时,希望测量的低阶模态数据融于修正模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