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日召开的某市党风廉政责任制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痛斥了少数领导干部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影响,支持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牟取不正当利益等腐败现象。
这条新闻被转载到几大门户网站的醒目位置。笔者简单浏览了一下新闻跟帖的网友评论,发现领导义正词严的“痛斥”并没有得到网友们的一句赞誉。相反,网友留言中满是对“痛斥”的真实性与实效性的置疑。
不知从何时开始,领导面对媒体痛斥某一丑恶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官场时尚。领导痛斥权钱交易、痛斥公车私用、痛斥瞒报安全事故、痛斥“机关病”……凡政治与社会领域中引人注目的丑恶现象,几乎全都在“痛斥”之列。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痛斥”是政府公关、特别是政府危机公关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所谓的“作秀”。“痛斥”是一种态度表达,其目的是表明政府的公正立场,以改善政府及其负责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如今越来越多的领导对“痛斥”青睐有加,乃是因为他们发现“痛斥”具有高收益低成本的特性。一方面,“痛斥”有助于优化政府部门及领导本人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痛斥”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既存的利益格局与官场秩序,自然不会给有关政府部门及领导本人带来麻烦。既然如此,领导们又何乐不为。
然而,随着“痛斥”数量激增,“痛斥”的公信力却在急速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无论痛斥者如何声色俱厉、义正词严,却越来越难以唤起公众的积极回应。
“痛斥”丧失公信力,乃是因为“痛斥”之后公众总是看不到理想的结果。尽管各级领导们的“痛斥”一次比一次严厉,但被他们所“痛斥”的丑恶现象非但没有绝迹,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痛斥安全生产监管不力之后,公众所看到的却是一场又一场接踵而至、惨绝人寰的矿难悲剧;痛斥公车私用之后,公眾所看的却是“特权车”在马路上更加嚣张地横冲直撞;痛斥领导干部纵容配偶子女牟取不当利益之后,公众所看到的却是丧失群众信任的官员依然高高在上。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某些“痛斥者”也被他们所痛斥的丑恶行径俘虏,最后沦为别人“痛斥”的对象——看看那些“落马”的贪官污吏,哪一个没有过“严厉痛斥腐败行为”的记录?既然如此,公众哪还有理由相信“痛斥”的真实性与实效性?
缺乏得力的行动,“痛斥”就难有公信力。“痛斥”无伤于社会丑恶现象,是因为“痛斥”之后政府有关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痛斥”之类的政府公关,毕竟只是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辅助手段,建章立制与执法执纪才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主旋律。如果有关政府部门及其领导,没有撼动不良利益格局与官场秩序的勇气,不能采取积极果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无法真正遏止权力腐败等丑恶现象的泛滥,那么,那些义正词严的“痛斥”只会成为公众反感的“官场秀”。
面对越来越多见之于媒体的“痛斥”,公众已经逐步从“审美疲劳”转向“反感”。笔者唯有希望明智务实的政府领导少一点“痛斥”的表现,多一些实际的政策行动,真正让我们的社会远离恶行。
这条新闻被转载到几大门户网站的醒目位置。笔者简单浏览了一下新闻跟帖的网友评论,发现领导义正词严的“痛斥”并没有得到网友们的一句赞誉。相反,网友留言中满是对“痛斥”的真实性与实效性的置疑。
不知从何时开始,领导面对媒体痛斥某一丑恶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官场时尚。领导痛斥权钱交易、痛斥公车私用、痛斥瞒报安全事故、痛斥“机关病”……凡政治与社会领域中引人注目的丑恶现象,几乎全都在“痛斥”之列。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痛斥”是政府公关、特别是政府危机公关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所谓的“作秀”。“痛斥”是一种态度表达,其目的是表明政府的公正立场,以改善政府及其负责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如今越来越多的领导对“痛斥”青睐有加,乃是因为他们发现“痛斥”具有高收益低成本的特性。一方面,“痛斥”有助于优化政府部门及领导本人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痛斥”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既存的利益格局与官场秩序,自然不会给有关政府部门及领导本人带来麻烦。既然如此,领导们又何乐不为。
然而,随着“痛斥”数量激增,“痛斥”的公信力却在急速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无论痛斥者如何声色俱厉、义正词严,却越来越难以唤起公众的积极回应。
“痛斥”丧失公信力,乃是因为“痛斥”之后公众总是看不到理想的结果。尽管各级领导们的“痛斥”一次比一次严厉,但被他们所“痛斥”的丑恶现象非但没有绝迹,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痛斥安全生产监管不力之后,公众所看到的却是一场又一场接踵而至、惨绝人寰的矿难悲剧;痛斥公车私用之后,公眾所看的却是“特权车”在马路上更加嚣张地横冲直撞;痛斥领导干部纵容配偶子女牟取不当利益之后,公众所看到的却是丧失群众信任的官员依然高高在上。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某些“痛斥者”也被他们所痛斥的丑恶行径俘虏,最后沦为别人“痛斥”的对象——看看那些“落马”的贪官污吏,哪一个没有过“严厉痛斥腐败行为”的记录?既然如此,公众哪还有理由相信“痛斥”的真实性与实效性?
缺乏得力的行动,“痛斥”就难有公信力。“痛斥”无伤于社会丑恶现象,是因为“痛斥”之后政府有关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痛斥”之类的政府公关,毕竟只是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辅助手段,建章立制与执法执纪才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主旋律。如果有关政府部门及其领导,没有撼动不良利益格局与官场秩序的勇气,不能采取积极果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无法真正遏止权力腐败等丑恶现象的泛滥,那么,那些义正词严的“痛斥”只会成为公众反感的“官场秀”。
面对越来越多见之于媒体的“痛斥”,公众已经逐步从“审美疲劳”转向“反感”。笔者唯有希望明智务实的政府领导少一点“痛斥”的表现,多一些实际的政策行动,真正让我们的社会远离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