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点评团

来源 :少年文艺(1953)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976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牌点评团
  《第三个火枪手》是一篇關于成长的小说。儿童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因其弱小而被欺凌,常常会产生心理上的挫败,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时,他们往往会寻求其他方式获得心理安慰。“我”想成为第三个火枪手,这让“我”能快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但仅仅通过拥有一把洋火枪来获得安慰和满足感,通常表明其内在依然是懦弱和脆弱的。李操老师的作品中,通过“追回镰刀”“抢回火枪”等情节,鲜明地呈现出了一个被欺凌儿童内心逐渐强大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其自信的恢复,身心的成长。在传统的儿童教育中,人们只关注行为的表象,而缺乏关注其内在的本质。事实上,关键的问题不是少年成为火枪手,而是需要有东西来支持少年的心理由弱变强的本质的转化。好的文学作品是能帮助教育者去理解这类儿童,从而能有效帮助其成长。《第三个火枪手》这是这样一篇值得细读的小说。
  儿童文学作家季春燕
  李操以他不疾不徐的叙述功底,讲述了《第三个火枪手》“丢点”的英雄情结,呈现了一位少年的梦想和“扬眉吐气”之后的“强大”。
  “丢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第三个火枪手”,他连开两枪,“我感觉自己成了大人物,威风八面”,一切委屈烟消云散,从此可以与周有乾“平起平坐”了,不再受周有乾欺负和其他同学的鄙视,一系列想法非常“解气”。从表面上看“丢点”的目的就是为了“报复”周有乾,从而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往深里想,“丢点”是想通过自己实现梦想来帮助别人一起实现梦想,所以才有了梦想实现之后,“你们要玩洋火枪,尽管玩,我什么都不要你们的”的那种超越了一般的“解气”的豪爽和气度,真正的内心是希望大家都成为“火枪手”。这或许就是作家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是一个少年走向未来幸福的重要法宝。
  儿童文学作家盛永明
  为文不怕文,就怕文绉绉。一旦文绉绉,就要装出一种腔调,不是正常人说话的样子了。写文章难,就难在火候的把握上,既要自然,像唠家常,又要有质朴的文气。李操是个朴实的人。朴实是做人的准则,也是作文的秘诀。短篇小说《第三个火枪手》,就是一篇文如其人的作品。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我”讲自己的故事,语言贴近孩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关于洋火枪的玩法与制作,细节生动。“链条是用轴铆合起来的,我把平头螺丝抵在轴上,几锤下去,轴就掉了,一节链条就拆分开来了。我拆了十节链条,把它们都穿在‘枪管’上。”别嫌絮烦,这样的描写富有生活气息,让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感。“有一次我下河,脚底被河底碎碗割了条口子,血直往外冒。我抓了把泥土把血堵住,很快,泥土就被血冲走了,我又抓了把泥土按在伤口上,血就不怎么流了。”看似无意的叙述,却是“我”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性格的生动表现。
  作家靠语言活着,更是靠深厚的生活经验立于不败之地的。有了丰富的细节,就没工夫去卖弄文绉绉了。在熟悉的生活中挖掘灵感,加工素材,写出来的东西与众不同,才有了它存在的价值。
  儿童文学作家马三枣
  作者档案
  李操,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在《芳草》《雨花》《少年文艺》《当代小说》等刊物发表,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盐若失了味》、长篇童话《塔格斯·冰火之战》(合著)等。话剧《盐若失了味》入围2019年第十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
  《水蜡烛》《老余和小余》《第三个火枪手》获“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奖。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葛根会    你吃过葛根吗?味道是那样的朴素,苦凉中有一种粉粉的甜。  你还听说过葛根的节日吗?那是在大理,一个叫“文笔村”的白族小村子,每年的正月初五,也就过年那几天,村里都要举办“葛根会”。不是葛根们在一起开会,是四村八寨的人到这里来卖葛根,买葛根,吃葛根,一个名副其实的“葛根节”。这个有趣的节日,据说远在唐朝就兴起了,和“文笔村”的村名一样古老,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白族是一个崇尚文化的
期刊
期刊
这是一篇幻想小说,聚焦于当下热议的消费主义。初读时“我”的视角有些奇诡,后来才发现她其实是幽灵。女孩被发现盗窃商场的裙子,在逃跑的路上摔下扶梯身亡,变成幽灵在商场徘徊往复。幽灵目睹的世界与生前的经历交错重叠,迭生的悬念一一得到解答。当生命最后的疑问得到关于爱的答案后,怨气最终消解,幽灵也恢复了自由。作品在手法举重若轻的同时,也保留了强大的感染力。  当人们频繁指出青少年消费主义的现状时,往往只说他
期刊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环保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出现了不少。当我乍看到这篇作品的题目时,心里没有漾起太大的阅读好奇。但是很快,我就被它吸引,被它逗乐,很舒适地沉浸到了作品“别有趣味”的轻松叙事里。  这篇小说的主题其实是很严肃的:红嘴鸥多年之后重回疙瘩山,但是却遭到盗猎者的觊觎。幸好有善良的疙瘩山老猎人麻五爷、善良的花奶奶以及胖三多的保护,红嘴鸥最终获救南飞,盗猎者落荒而逃……故事线索不复杂,人物也
期刊
《礼物》原名《商场奇谭》,写于2018年春节期间。  那个春节,我一直带着笔记本电脑,在商场三层的咖啡厅里写作。玻璃墙外,一家家店铺就像一个个岛屿,流水一般的行人,就在这岛屿之间缓缓流动,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流水之中,偶尔闪现出一两张使人印象深刻的少女面孔,有着一望而知的迷惘。这些年轻的脸,就像庞德的诗句,像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花瓣,深深印在我脑海中。在这迷宫一样的商场里,少女想要寻求的、将要得到
期刊
写这个故事,应是在去年的五月。因为文中提到栀子花——我喜欢在创作时,埋下这样的小细节。  今年的栀子花仍如期盛开,然而我们的世界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疫情,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将以怎样的姿态,介入和影响我们呢?  曾對高速往前的人类社会发展节奏,还有所谓的智能产品,抱有着深深的怀疑和警惕,深信“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觉得强大的科技,正切中人性中害怕孤单、虚荣、好利等弱点,
期刊
小说设计与解谜的过程相似:当谜面通过叙述呈现,谜底亦通过叙述逐一揭开时,小说似乎也就完成了它的任务——但又远非如此。  男孩小舟发现了一个谜,自己已经去世的好友布谷再次出现了。尽管他们只在街上擦肩而过,但布谷的身影分外清晰。小舟此后有了心事,他内心压抑着目睹好友去世而产生的愧疚感,于是,这个布谷的身影翻腾起他对好友的思念。曾经的布谷是一个灵动的、鬼馬的、调皮的孩子王,他的生命终止在那个天蓝得像玻璃
期刊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那时的乡村跟现在不同,寻常巷陌,鸡犬相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那是一大片开阔的平原,平原上有一个小山包,顺着小山包,一条小河缓缓流过。我就在这个小山包下,这条小河边出生长大。  我很喜欢这座小山,也很喜欢这条小河。去山上采野果,到小河里摸鱼虾,在河滩地里挖野菜、放鸭子,是我童年最快乐的事。  多年以后,当我拿起笔,想为孩子们写点什么的时候,脑海中不自觉浮现出这一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