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个月,我一直呆在中国,在北京和上海参加了无数场创业者的聚会和活动—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向他们讲述我所经历和观察到的硅谷。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观察者而不是真正的参与者,所以没有资格对正在创业的人们提供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但如果谈到这一年在硅谷的经历和感受,我倒是愿意把很多一直憋在心里的真实感受和情景倾尽所有地分享出来。当然,其实我真正在意的是,中国的创业者究竟对硅谷有着怎样的想象和期望,以及,发生在硅谷的一切究竟对国内的创业者来说有什么现实的价值。
所以,当我面对“硅谷目前最前沿的趋势是什么”这类被抛出来的问题的时候总是会语塞。你知道我在过去的一年里每天都在和从事各种不同领域科技创业的家伙们在聊天,他们中的至少50%的人在三四个月之内就会在LinkedIn上更新了他们的公司名称和title—之前的项目停止了,或迅速转型到了一个新的项目上。甚至包括那些你在TechCrunch的报道中找到的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它们可能在一开始被视为视频版的Instagram,颠覆Facebook?App?Center的第三方应用中心、邮件革命的先驱、新型社交购物网站等噱头,但除了一开始那一二个月在聚光灯下的喧嚣,之后很快就不再会有人提起,永远不会。
如果我将这样的现实扔给我的读者们或一些对硅谷仍然充满热望的人们,恐怕不少人要失望。事实上,你能够记住的那些硅谷传奇故事,几乎就是那些每年冒出来的不超过5个至10个的,被来自中国的访问者踏破了门槛的那些公司。那些大部分的创业者(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我看来是极聪明的人)和它们的项目,都和我们在中国的那些辛苦的创业者一样,成为被忽略的沉默的大多数。即便是Y? Combinator这种拥有顶级资源和人脉的孵化器孵化出来的项目,除了最开始的那段时间能迅速吸引到A轮融资外,大部分也都成了硅谷已经长达45年甚至今后更加漫长的历史中的一粒尘埃。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一个普遍的真实的情况。硅谷拥有大量来自全球各地的聪明人,鼓励技术驱动的原创产品,强调黑客精神,宽容失败,资本拥挤而聚集,但它从来都不是一个“青春创业物语”的天堂。如果我描述了它的另一面,恐怕你会觉得它在某些地方似曾相识:那些流量陡然完成变化的突然崛起的“明星应用”其实是因为抱上了Facebook和YouTube的粗腿;Y?Combinator的二流项目可能会获得一群大佬级别的天使用户;VC大亨们会以投资创业者的竞争对手为威胁胁迫创业者接受他们的投资;Facebook、苹果和谷歌正在将越来越多工具类应用创业者的成果化为己有变成自己平台上的标准配置;大量被收购的创业项目被砍杀;创业和投资大佬们通过撰写文章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然后在Twitter上疯狂转发,而主流的“科技媒体”越来越像是科技公司的新闻稿发布平台……
必须得承认,我对这一切的感受很复杂。很大程度上,在一个中国人没有到硅谷长期生活前,他可能习惯主观上夸大中国恶劣的创业环境与硅谷天堂式创业环境的差异。而事实上,去除掉糟糕的气候、过于严厉的监管、“像素级”抄袭的恶习和荒诞不经的“浮盈税”之外,这个星球上还有哪里的创业者像硅谷的玩家们那样,为员工越来越多地提供免费午餐和开放的办公环境,热衷于参加同行聚会和社交,VC与创业者在同一家咖啡厅里一拨拨地更换着交谈对象,工程师们发起黑客马拉松,热衷于带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去谈论那些最热门的传奇性创始人和产品经理的经验?
真的,至少在创业者这个层面上,我觉得中国的创业者和美国的创业者越来越像了。你不能否认,这件事还挺正能量的。
所以,当我面对“硅谷目前最前沿的趋势是什么”这类被抛出来的问题的时候总是会语塞。你知道我在过去的一年里每天都在和从事各种不同领域科技创业的家伙们在聊天,他们中的至少50%的人在三四个月之内就会在LinkedIn上更新了他们的公司名称和title—之前的项目停止了,或迅速转型到了一个新的项目上。甚至包括那些你在TechCrunch的报道中找到的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它们可能在一开始被视为视频版的Instagram,颠覆Facebook?App?Center的第三方应用中心、邮件革命的先驱、新型社交购物网站等噱头,但除了一开始那一二个月在聚光灯下的喧嚣,之后很快就不再会有人提起,永远不会。
如果我将这样的现实扔给我的读者们或一些对硅谷仍然充满热望的人们,恐怕不少人要失望。事实上,你能够记住的那些硅谷传奇故事,几乎就是那些每年冒出来的不超过5个至10个的,被来自中国的访问者踏破了门槛的那些公司。那些大部分的创业者(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我看来是极聪明的人)和它们的项目,都和我们在中国的那些辛苦的创业者一样,成为被忽略的沉默的大多数。即便是Y? Combinator这种拥有顶级资源和人脉的孵化器孵化出来的项目,除了最开始的那段时间能迅速吸引到A轮融资外,大部分也都成了硅谷已经长达45年甚至今后更加漫长的历史中的一粒尘埃。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一个普遍的真实的情况。硅谷拥有大量来自全球各地的聪明人,鼓励技术驱动的原创产品,强调黑客精神,宽容失败,资本拥挤而聚集,但它从来都不是一个“青春创业物语”的天堂。如果我描述了它的另一面,恐怕你会觉得它在某些地方似曾相识:那些流量陡然完成变化的突然崛起的“明星应用”其实是因为抱上了Facebook和YouTube的粗腿;Y?Combinator的二流项目可能会获得一群大佬级别的天使用户;VC大亨们会以投资创业者的竞争对手为威胁胁迫创业者接受他们的投资;Facebook、苹果和谷歌正在将越来越多工具类应用创业者的成果化为己有变成自己平台上的标准配置;大量被收购的创业项目被砍杀;创业和投资大佬们通过撰写文章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然后在Twitter上疯狂转发,而主流的“科技媒体”越来越像是科技公司的新闻稿发布平台……
必须得承认,我对这一切的感受很复杂。很大程度上,在一个中国人没有到硅谷长期生活前,他可能习惯主观上夸大中国恶劣的创业环境与硅谷天堂式创业环境的差异。而事实上,去除掉糟糕的气候、过于严厉的监管、“像素级”抄袭的恶习和荒诞不经的“浮盈税”之外,这个星球上还有哪里的创业者像硅谷的玩家们那样,为员工越来越多地提供免费午餐和开放的办公环境,热衷于参加同行聚会和社交,VC与创业者在同一家咖啡厅里一拨拨地更换着交谈对象,工程师们发起黑客马拉松,热衷于带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去谈论那些最热门的传奇性创始人和产品经理的经验?
真的,至少在创业者这个层面上,我觉得中国的创业者和美国的创业者越来越像了。你不能否认,这件事还挺正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