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静观皆有别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种有创见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新颖、独特而又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师生关系问题情境发散思维
  
  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代基础教育的主旋律,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一个没有创新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工程”的核心,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然而,个体的创新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整个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激发和发展的过程,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可能使学生将来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现笔者就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谈看法。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能否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否活跃,创造欲是否强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民主程度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自于师生的课堂上的平等、民主的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一环节,都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害怕教师的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积极、宽松的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动手操作。同时对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形成一个共同讨论、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如我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地讲解《论语宰予昼寝》,不知何时从教室的后方传来了打雷般的鼾声。我不由自主地循声走去,发现有位同学睡得正酣,便伸出了手……全班五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他们都为他捏了把汗,但我只是轻轻推醒了他,此时有人说一句:“于予与何诛?”学生哄堂大笑。于是我便借此机会在全班展开讨论。自那以后,那位男生在语文课上再也不敢睡觉了。事实证明,只有营造师生和谐、积极研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以迸发。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质疑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要解决问题引发出来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才有获得独特思路的可能。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以问激趣,以问促思,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究,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讨论、去总结,充分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老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通过亲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来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激情、创造性,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使学生的思维从书本拓展到自然、社会和生活。当然,当学生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老师还需充当点拨者的角色,对有关问题加以适当说明。例如笔者在执教《内蒙访古一段最古的长城》时,与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真正写长城的文字集中在第8、9两段,不足400字,题目却称作《一段最古老的长城》,能否换一个题目?课堂讨论并非是一种闲聊,讨论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发现文章的“断裂点”,找出文本中的接痕,并上溯到渊源或下寻到最新发展的踪迹。课堂讨论就是引导学生找出矛盾、进入矛盾;分析本身就是尝试解决矛盾。语文课堂要引领学生有个性地思考,而思考总是难免拒绝、否定、怀疑,并以此发现矛盾,找到多种对冲突的新的阐释空间。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一致的。提问不是对什么东西都要问,关键是要问得有价值。鼓励学生敢于对“权威”说“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质疑是指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不满足已有的结论,是思辨、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是解决创造性问题的开始。“学贵有疑,疑则多思”,教学中要大力倡导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学生的可贵与不足,不要因为问题的荒谬而不予理会。如教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时,书注: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薄弱了。书注把“邻之厚,君之薄也”看做假设关系复句。有的学生提出它应该是一个判断句,“邻之厚”,主谓短语作主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也”表判断。“君之薄”,主谓短语作谓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对于这样的质疑,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这说明了这名学生有认真阅读课文内容,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3.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发散思维是对同一问题,朝不同方向扩散,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探索多种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培养发散性思维应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入手,创设能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问题情境。
  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变通性是指能够根据问题条件的变化,破除定势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及时调整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改变原有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经过较大努力才能解决,即使得学生处于“跳一跳,摘到桃”的状况。如: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问: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答:示例一:颈联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借“瘴云墨”,营造出桂岭环境的不堪;“水连天”写出洞庭春色的别样,两地反差之大,写出了自己不得归的惆怅之情。
  示例二: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桂岭“瘴云墨”的不堪环境与洞庭“水连天”的美丽春色作比,以两地强烈的反差,写出了自己不得归的惆怅之情。
  示例三:颈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眼前“瘴云墨”桂岭环境的不堪,想到洞庭“水连天”美丽的春色,两地的反差之大,表达了自己不得归的惆怅之情。
  通过类似的训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自觉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这样,不仅能获得现有知识和技能,还能打破思维定势,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问题,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激活创造性思维。
  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力的发挥,并不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而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和实践。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参考文献:
  [1]刘国林.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福建中学教学.
  [2]潘贤锦.物理教学应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福建中学教学.
  [3]林婷.刍议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福建中学教学.
  [4]肖永琴.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福建中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阐述了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以人的基本素质形成与发展为核心,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它能促使学生体质、智力和非智力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
摘要: 高校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主要通过现当代文学课程、校园文化、校园网络等形式传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现代媒体为新平台。利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经典文学作品    高校文学课程中蕴含大量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青
2013年3月23日,我在华东师范大学聆听了吴亚萍教授的一节讲座,讲座题为《课堂教学转型变革的策略研究》。她在讲座中阐述了课堂教学要做到“三放三收”。”所谓“放”,就是要把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地面对问题,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谓“收”,就是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从中解读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困惑和差异。她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于是我尝试在自己的物理课
摘 要: 本文给新市民子女的健康成长开了一张爱的处方“一张笑脸、两句鼓励、三份关爱”:把微笑送给他们,拉近距离;把鼓励赠给他们,激发自信;把关爱洒给他们,温暖心灵,使新市民子女健康成长。  关键词: 新市民子女 微笑 鼓励 关爱 健康成长  近年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这些在城市生活和就业的人员我们把他们称为“新市民”。2013年,张家港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新市民子女入学积分管理”制度,为新市
摘 要: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二语学习者在语音输出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容易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引起误会,尤其在语用信息传递中,通过句子重音实现的语音处理中的“重点”和“突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通过对于被测试者习惯性错误的案例分析得出由于语音迁移引起的重音误置及音高变化不明显等语音特点对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句子重音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于语言信息突显实现的影响。  
摘 要: 我国西部的农村英语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旨在寻求制约当代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探求瓶颈的成因,最后提出改变西部农村英语教学现状、突破教学瓶颈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瓶颈 追因 建议  步入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我国农村英语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笔者植根西部,对西部城乡英语教学进行了多年研究,现总结西部农村英语教学
一  2013年春节前夕,带着社会提供的慰问品和救济金,我实地走访了班级中的几位典型贫困生,亲眼目睹了他们贫寒的物质生活:破旧的房舍、简陋的家具、粗劣的饮食、过时的穿着等桩桩件件,让我们苏南地区的人感觉触目惊心,但在与贫困生及其家庭成员的交流中,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流露出来的“心理贫困”更让我揪心:  案例1:男生小李父亲早逝,母亲在丝织厂打工,该生在校表现不佳,常有违纪现象,期末考试成绩
摘 要: 任何科学技术及其产品都有着双刃剑的功能属性,随着运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多媒体教学活动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不可避免地形成教学上的模糊思想和错误行为。为了澄清和减少诸如此类的意识行为,在一定的教学时期和范围内,有必要把多媒体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发展性课题予以深入探究。本文就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 运用  在学校教育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了
摘要: 从个人的发展来说,考研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而且是提高学生综合修养的过程;从专业角度来看,考研能提高专业素养;从就业角度来说,考研能使就业更上一个起点。因此,很多本科生选择考研。本文采用问卷调查、采访、咨询相关老师、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对翻译学院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考研方向及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外语类专业学生提供指导。  关键词: 外语类专业考研现状就业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由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在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部分學生“吃不饱”,另一方面又有部分学生“吃不了”,导致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阻碍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个:  (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不同。多年来,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小学与初中之间开课的不均衡,造成新课标面对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