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地理教学;激发兴趣;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94-1
在初中阶段,一提起地理教学,有很多老师感到无奈。虽说初中地理已成为中考学科,可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生、家长乃至学校都还不是很重视;甚至还有很多老师都说地理是小科目,所以教学成效并不是很明显。
托尔斯泰告诫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常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问题,可让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获取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俄罗斯”一节时,讲到俄罗斯的农业时,我设计一个小问题:“有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从电视新闻中得知,世界面积最大国家俄罗斯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粮食才能满足本国粮食的需求。听到这里这个小朋友就纳闷,为什么拥有世界最大土地面积的国家粮食还要进口?是俄罗斯的人懒惰还是什么原因”?同学们,想不想帮助这个小朋友解决他心中的困惑?”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们好胜心强,从而拉近他们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心中想探索新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内动力。
二、采用多种多样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地理课趣味性往往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我们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充分而深刻地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兴趣点,从而加以利用。教师必须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可以看到的、得到的联系起来,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丰富多样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常会引入竞争机制。因为青少年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所以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巧引歌曲,如学习“北京”时,我会引入《北京欢迎你》,让学生从歌词中获取有关北京的感性知识。
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到赤道周长4万千米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到地球是球体时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讲我国的黄河时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活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火花,拨动学生的地理“心弦”呢?
首先是教师会心的微笑,对学生而言,微笑时老师对自己独有的爱与鼓励,是他们渴望获得进步的动力!哪怕是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者是错误的回答,教师都应该微笑面对,此时微笑无语,蕴含的意境却胜过千言万语,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希望和勇气;其次是教师真诚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再次是教师善意的眼神,眼睛所透露的语言是最有力、有效的非语言交流工具之一。许多时候,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的成功,取决于我们的眼睛传达正确信息的能力。在跟学生交流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学生,这是对学生的礼貌,也是教师的修养;最后教师恰当的体态,体态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成为教育教学中师生进行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信息媒体。教师的体态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的体态语言,即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它在传递信息、影响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种是无形的体态语言,即教师的仪表风度。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以上四点做到位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教师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喜欢你,就会愿学你所教的课。
总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兴趣,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境界,从而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教学;激发兴趣;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94-1
在初中阶段,一提起地理教学,有很多老师感到无奈。虽说初中地理已成为中考学科,可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生、家长乃至学校都还不是很重视;甚至还有很多老师都说地理是小科目,所以教学成效并不是很明显。
托尔斯泰告诫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常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问题,可让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获取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俄罗斯”一节时,讲到俄罗斯的农业时,我设计一个小问题:“有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从电视新闻中得知,世界面积最大国家俄罗斯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粮食才能满足本国粮食的需求。听到这里这个小朋友就纳闷,为什么拥有世界最大土地面积的国家粮食还要进口?是俄罗斯的人懒惰还是什么原因”?同学们,想不想帮助这个小朋友解决他心中的困惑?”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们好胜心强,从而拉近他们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心中想探索新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内动力。
二、采用多种多样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地理课趣味性往往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我们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充分而深刻地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兴趣点,从而加以利用。教师必须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可以看到的、得到的联系起来,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丰富多样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常会引入竞争机制。因为青少年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所以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巧引歌曲,如学习“北京”时,我会引入《北京欢迎你》,让学生从歌词中获取有关北京的感性知识。
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到赤道周长4万千米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到地球是球体时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讲我国的黄河时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活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火花,拨动学生的地理“心弦”呢?
首先是教师会心的微笑,对学生而言,微笑时老师对自己独有的爱与鼓励,是他们渴望获得进步的动力!哪怕是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者是错误的回答,教师都应该微笑面对,此时微笑无语,蕴含的意境却胜过千言万语,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希望和勇气;其次是教师真诚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再次是教师善意的眼神,眼睛所透露的语言是最有力、有效的非语言交流工具之一。许多时候,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的成功,取决于我们的眼睛传达正确信息的能力。在跟学生交流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学生,这是对学生的礼貌,也是教师的修养;最后教师恰当的体态,体态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成为教育教学中师生进行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信息媒体。教师的体态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的体态语言,即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它在传递信息、影响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种是无形的体态语言,即教师的仪表风度。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以上四点做到位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教师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喜欢你,就会愿学你所教的课。
总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兴趣,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境界,从而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