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于山水与人物的融合之间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ManWa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八岁考入广州美术学院至今,十年寒窗,转眼间我已年近而立。恍惚间,初进美院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但苦苦执着于寻觅往日的点滴记忆,却变得有些徒然。期间迷茫、彷徨、执着、狂热、无助、希望都曾伴随我走过难忘的美院十年。从初进美院的无知少年到如今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从不知笔墨为何物到初窥中国绘画之玄奥;从面对传统的一脸迷惑到逐渐学会了与古人攀谈;从一脸的无知到逐渐的自信,中国绘画给予我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迷醉。
  十年前,我是鲁南海边某座县城里唯一一位没有经历过高考复读就能考上美院的考生。当然这在现在已不再是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经历了,但在当时,内心里还是很值得欢喜一下的。初进美院的学子总觉得自己一定会是未来的大师,感觉盖棺定论的大师们也并不是无可挑剔的神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愈发让自己感到了从前的无知。对于绘画的迷醉,时时使自己狂热的不能自已。然而无论是纵情挥洒于笔墨意趣,还是沉浸于静谧工细的刻绘,执着于艺途,自己不时感到无助与迷惑。好在执拗的自己始终相信,坚持到最后终归能够寻觅到那“山穷水尽”之后的“柳暗花明”。
  我生在北方乡村,年未弱冠,心揣背井离乡之感来到都市。历经求学、工作、又求学的历程,眨眼已近而立之年,总以为自己已是“城里人”,却总会在最沉静夜晚的梦中回到家乡。那里有浅浅的小溪、哗哗的流水,有落光了叶子还倔强地伸着腰的树、有飘过饭香的一缕炊烟,还有那伴着和弦般的鸡鸣与犬吠,更有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
  “离家愈远,思乡愈切”。仿佛只有远在天边的游子,当他经历过迷茫、彷徨、挣扎、奋斗、喜悦、沮丧后才最能体会。记得八年前,在我即将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时,在毕业创作展上,我的创作感言是一首小诗:
  又梦家山
  生在北国,也就看惯了高高的山,和四四方方的院儿。
  那里的冬天有雪,暖暖的雪……
  南国的冬天什么都没有,总是热的,热的叫人心急。
  于是,我便做起了梦,
  把乡思寄到梦里,让月儿帮我邮回家中……
  月儿爬上了山,山却更静了,
  她该是怕家人听不到月儿的敲门声吧。
  那片家山,写在诗里,画在纸上,系在心头。
  天边的弯月,却不知你何时才肯照我还……
  本科四年,执着迷恋于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千年传承。也曾因各种皴法的千变万化,而苦苦寻觅于古人玩味笔墨间的智慧心得。如高山仰止般的顶礼膜拜于各位大师先贤。硕士三年,开始迷恋于在山水画的笔墨格局中融入人物,期盼画面承载与自己相关的故事。于是开始探索于风俗画创作的心路历程。迷醉在张择端与勃鲁盖尔两位东西方风俗画大师之间,也曾一度彷徨、无助,然而更多的是沉浸在他们的构图、造型、绘画语言的魅力与刻意拓进的勇气中,而收获良多。
  当有了想让画面承载自己故事的愿望时,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便是条件反射般地挣脱时间的尘封,跳入自己的脑海,清晰一如昨日。当笔墨语言不再是最大的障碍,以绘画语言的技术魅力承载个人心历路程,便成为画者永恒为之迷醉的课题。于是,我的创作探索中便有了童年最亲切的记忆:小桥流水、炊烟草屋、枯树荒山、野草怪事,更有那永远满脸憨笑却不失智慧的父老乡亲。
  近年,我也曾将目光投注于年轻人微妙而孱弱的内心世界,因此也有了将理想中的人物尝试融入更加唯美的自然环境中。于是年轻女性便不断地出现在我的画面里,她们以静谧的状态处于理想的自然环境中,与天地物语。
  不经意间,本科毕业到现在已有八年。八年中,在我的创作里,那缕淡淡的乡思情节却仍是最能缠绕我心间的永恒课题,挥之不去。从一开始画中只有静静的家山,到现在画中慢慢走进了梦中的父老乡亲。画里,他们的一举一动,其实是在传递着我对家山的那份思绪。我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将还会怀揣着这份思绪,继续着自己的创作,因为那里有我最亲的人。
  如今,当绘画成为一种习惯,于是我便如同一日三餐那样的平常。少有传说中的激情澎湃;少有美妙的灵光一闪;更少惬意的解衣盘礴。绘画伴随我,更似形影不离的伴侣、更似知心知意的兄弟、更似死缠烂打的对头。深入进来,才知先辈的伟大与自己的蠢笨,更知绘画绝非世人眼中的潇洒率意,实是苦心经营后的心血凝结。于是,如今每画一张画都要苦思冥想良久,方能按部就班地完成。甚至感到其中稍有差池,便觉前功尽弃,与自己的预想相去万里了。于是,每次都是谨慎小心、毕恭毕敬之态。
  尽管如此,当青灰的烟墨承载着我的思绪,与略带微黄的宣纸交融,慢慢地显现出我梦想的意境与倾诉时,我深知,此生我已无法与之分离。绘画似乎已成为唯一能够承载我情感,并能含蓄的将之宣泄的最好手段。
  张廷波
  1984年生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2002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6年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7年考入广州美院中国画系攻读硕士学位。
  2009年被广州画院聘为签约画家。
  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院中国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供职于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201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画院画家,广州画院签约画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读博士。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
其他文献
随着80年代大美学的热潮渐趋退却,学人们纷纷转向各自的专业美学建树,在西学风涌、后现代解构思潮和先锋艺术甚嚣尘上的时代,以叶朗先生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中国美学和书画美学一脉,历经30余年的艰苦开掘和默默耕耘,不断发扬国学的人文内涵和真精神。樊波先生承师门复兴传统之大任,既深入史料勾玄抉微,又纵横捭阖总其大要,不仅在中国书画美学理论领域卓有建树,贡献了《董其昌研究》《中国书画美学史纲》《中国画艺术专史—
期刊
【摘要】在满足人们精神文明需要的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绘画专业及视觉传达专业已经不能满足我省艺术类人才的培养需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发展的新专业,依托创意思维的表现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高校建立数字艺术专业,大力开展交叉性学科建设,培养适合我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人才,促进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是高校迫在眉睫的工作。  【关键词】高校;数字艺术;文化创意
期刊
【摘要】动画是动态的艺术,从艺术起源、东西方艺术史、动画本体论来看,动画都是以关注动的美感为其研究根基。所以,动画是纯艺术的研究范畴,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设计、传媒的方向去研究它的特性。  【关键词】动画;新媒体;本体论  100多年前,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连续拍摄下马的奔跑姿态,从而发现了动画拍摄与播放的秘密。在动画之初的实验阶段,能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确实是动画的主要诉求。1909年动画
期刊
【摘要】清代黄山画派名家戴本孝曾提出山水画要以“天地为真本”。探索此说之源,实与五代荆浩《笔法记》中的“搜妙创真”,在艺术理论方面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本文希冀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作品,对以自然为“真本”的写生技法进行初步探索,阐述山水画中面对自然本体的写生对当今中国山水画创作与研究之意义,同时正确认识与理解“真本”的精髓,创作出经典的山水画作品。  【关键词】自然;真本;山水画;写生;创作  写生在
期刊
【摘要】技术与艺术是无法分开的,艺术需要一定的技术来做载体。油画的基本画法主要是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这两种画法各有所长。在学习油画之前清楚了这两种画法的各自优劣所在,可便于学习所需。  【关键词】油画;直接画法;间接画法  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始终是人们寻找或追随的重点。一味地追求思想与艺术会对艺术有所影响。艺术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传达其中的内在意味,形式需要一定的技术
期刊
由自治区政府主办的广西艺术作品展览在2014年已是举办到了第二届,这次展览是在广西美术家协会组织举办了“关注时代——广西当代人物画创作作品展览”和选送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之后举办的,画家们为参加上述两个大展已经付出了诸多精力,拿出了精品力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对于参加2014广西艺术作品展览,画家们仍然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在有限的时间里,继续创作出新的佳作。本次展览参加的人数依然
期刊
观赵净的江南风景油画,让我想起孔子在2000多年前的一声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过我的感叹是赵净的艺术,因其对历史变迁中人文景观的关注而同时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这种矛盾和冲突所揭示出来的文化、艺术与人生的意义。正是在此解读的立场上,我觉得赵净的江南油画风景,超越了风景题材的限制而进入到了生命体验的境界;或者更具体地说是赵净通过描绘和营造感动他的江南水乡,表达了他对文化
期刊
徐钢为人平和低调。身为南京艺术学院山水画专业的老师,其平静的外表下对时下画坛众生相既保持着可贵的独立意识,更不乏清醒的保留态度,时见锐利的锋芒。对于中国画的风格趋向,或是对于目前艺术市场的回应,徐钢均能于流俗之外独抒己见。“士气”是他绘画过程中从未改变的价值定位,“园林”则是最近一段时期他基于中国山水画精神原乡的思考与实践。  ——于量2014年初秋  于量(以下简称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期刊
【摘要】“一八艺社”是我国较早的一个进步美术团体,社团的大多数成员在近现代木刻艺术领域里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使木刻艺术能够在短时间内立住脚跟、开花结果,进而使之成为革命战场上锋利的武器。我们希望通过对该团体前因后果的阐明,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在一个急剧变化的革命时代中,美术及美术工作者是如何发挥社会功能的。  【关键词卜一八艺社;木刻艺术;抗战时期  “一八艺社”是由当年设在杭州西湖孤山的西湖国立艺术
期刊
明代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位传奇人物,尤其是近年一些描写明代的小说和王阳明传记的出版,更是让他风靡一时。  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中后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曾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谥文成,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阳明一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据载他5岁才开口说话,12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