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记忆之一 怀集的“非遗”珍存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city_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遗”珍存,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一幅立体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一段动听的故事。在生活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的今天,抽点时间去品味这些珍品,感受一下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情趣,既是一种舒适的休闲方式,也是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
  让我们走进广东“非遗”的殿堂,一起去领略广东民间艺术园地的朵朵奇葩。
  “怀集县有三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两个市级保护项目。其中有地方小戏,有传统舞蹈,大多是从广西传过来的,传承历史比较悠久。”提起怀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罗少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起来,言语间充满自豪和欣喜。
  位于粤西北部的怀集县,东北部接清远而通湖南,西部连广西而入云贵,南部行绥江而达广州出海洋,乘五岭余脉,踞粤、桂、湘交汇点,属北江支流的绥江上游,在三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壮、瑶三族一百多万人民。从绥江岸边一带的考古发现,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渔猎繁衍,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年)置县,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怀集县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历史文化,留下一笔极具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贵儿戏’、‘龙鱼舞’、‘春牛舞’、‘舞壮狮’、‘凤舞’、‘采茶舞’。”说起怀集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罗少山如数家珍。
  “土”味十足的地方小戏:贵儿戏
  怀集桥头镇一带的乡村,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看贵儿戏。
  贵儿戏大约起源于清朝末叶,由民歌说唱而发展为多人的有故事情节的地方戏剧。舞台上,贵儿戏的表演更是“土”味十足。据说,在全国所有的戏曲剧种中,只有贵儿戏没有弦乐伴奏,只使用锣鼓钹和唢呐等打击乐乐器,加上民间小调的徒歌唱、粤语方言的道白,令桥头群众过足了戏瘾。
  贵儿戏是广东省13个地方小剧种之一。100多年来,演出的剧目多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古装戏,偶有现代戏。古装戏有《横纹柴》、《乞儿与状元》等,现代戏有移植或创作的《白毛女》、《红梅迎春》、《山村血泪》等。兴盛时期有40多个戏班,目前比较活跃的有徐闲村班和拱桥村班。
  1996年,桥头镇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贵儿戏)”;2006年,贵儿戏入选肇庆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统的民间舞蹈:龙凤狮牛
  历史上,怀集是古百越人和瑶、侗、俚等多个民族相安共处的聚居地,因而流传着丰富多彩的古老民间舞蹈,龙鱼舞、春牛舞、凤舞、壮狮舞便是其中的代表。
  龙鱼舞
  清道光十六年(1837年)龙鱼舞已在怀集县凤岗镇的龙凤村、怀城的富杨、下郭、柑洞、连麦沙边等地出现,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
  龙鱼舞主要由“龙鱼出海”、“鱼嘴斗趣”、“金龙穿角”、“织壁”、“鱼跃龙门”、“龙鱼入海”等环节构成。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配有吹奏乐。打击乐有大锣鼓、小锣鼓。演出服饰为黄色唐装衫裤,用红色布捆边,腰扎红绸带,头饰红布捆边黄布巾,布巾前额佩红缨球一只;表演的内容以模仿海底动物的戏耍情景为主,表达歌舞升平盛世,庆丰年之情。
  2006年,龙鱼舞入选肇庆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又成功申报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春牛舞
  “每年春节至元宵期间,怀集下帅壮族瑶族乡的村民总要表演一种民间舞蹈——春牛舞,祝福人们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据罗少山介绍,春牛舞于清朝光绪二年(1874年)从广西贺县(今贺州市)传入下帅壮族瑶族乡,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节目之一,乡土气息十分浓郁。
  “春牛舞主要道具有‘春牛’、‘犁’,一般由三个演员扮舞,一人舞牛头,一人舞牛尾,一人扮演农夫。有时在一番春牛舞后,二或四个采茶姑娘上场,用壮族语言唱采茶歌,边跳边唱,场面十分热闹。”罗局长兴致勃勃地向作者介绍说:“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怀集春牛舞的道具比较抽象。”
  2008年,春牛舞成功申报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又被申报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凤舞
  据志书记载和当地老艺人口碑,凤舞是在清乾隆(1785年)由广西传入怀集诗洞镇,逐渐在当地流传,最后在怀城镇大梨村撒塘寨扎根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凤舞多以双凤表演为主,而且有雌雄之分,多在春节或庆典演出,演出场地可在舞台、农家门前屋内或村镇广场。演出时一人举队旗,两人举彩旗,两人舞凤。舞者穿着黄色的艳装,在悠扬的鼓乐和唢呐伴奏下,翩翩起舞,一会舞追逐、一会舞凤飞翔,一会舞觅食,还有戏水、洁身等动作,形态栩栩如生,寓意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太平盛世的憧憬。
  2007年怀集的凤舞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肇庆嘉年华民间艺术汇演获二等奖;2009年被肇庆市政府批准并公布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壮狮舞
  在下帅壮族瑶族乡,还有一种叫“壮狮舞”的广场舞蹈。清朝初期,随着壮族韦氏祖先从广西辗转广东连山小三江,尔后迁徙到下帅车福村韦寨传承,据当地村民介绍,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壮狮舞俗称“舞木狮”、“舞木猫”,因其外形介于狮猫之间故称。每逢春节至元宵为演出活动期,曰为“耍年宵”。表演时,在广场(或舞台)中设置一八仙桌,舞者跟着欢快的锣鼓点登场起舞,两笑面佛和两猴子的扮相者,在壮狮周围嬉戏追逐,气氛热烈生动,凸显了壮家人舞壮狮的独特风格。一位来自外地的苏先生称,过年舞狮到处有,但壮乡狮舞还是别具一格。
  1997年,下帅壮族瑶族乡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术(舞壮狮)之乡”的称号。2008年该传统舞蹈被公布为怀集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为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怀集县桥头镇世代流传着一项惊奇和震撼人心的攀爬悬崖峭壁的体力活动。被称为惊险的‘壁上芭蕾’。”采访中,怀集文化馆徐兆汉馆长还跟记者提到了正在申报肇庆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徒手攀岩。据说有四百多年的传承历史,为使这一技艺发扬光大,2003年怀集县在桥头镇建立了国际攀岩基地,每年农历“六月六”燕子节期间,附近七乡八寨,云集燕岩赏燕、看攀岩表演。徒手攀岩的竞技项目,因此名扬海内外。
  近日,记者从首届广东县域节庆经济发展论坛上获悉,怀集县国际攀岩节凭借丰富的攀岩文化内涵和经济社会影响力,成功荣膺“十大最具影响力广东县域节庆”。
  两千年的怀集,两千年的文化,那琳琅满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有说不完的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传承的是当地群众过去美好的精神追求。”罗少山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文化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法院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推进人民法院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
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以一种不同于作者以前的叙述方式肯定并展示了理论的重要性,表达了其对理论坚定的信念,本文主要探讨以下三方面:一、理论之后是否仍有理论;二、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问卷的方式,选取对象全部为基层部队的上官与义务兵,最终调查数据由本刊编辑部策划人统计形成。也许这些数据不足以管中窥一斑而知全豹,但可以把它作为现在
July 2000:Beijing Declaration and Joint Statement on the Issue of Anti-ballistic Missiles July 2001:Treaty of GoodNeigh borli ness and Friendly Cooperation May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省的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也难免的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新时代大背景要求下与时俱进的加以完善。  一、新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农民的文化需求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应有之义。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类能得以生存发展的本质属性之一,文化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媒介,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是知识分子或者城镇居民所特有的,它同样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需求。随着农民
11时47分,飞机飞临茂县上空。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第一个跳出机舱,伞花迅速绽放,消失在白云之中。第一批7名伞兵离机后,第二批8名伞兵也接着实施了伞降。飞机第三次飞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1周年。在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节日来临之际,我们心中更加充满了对人民子弟兵的敬意。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又一次让人民解放军
“穷人也可以笑,这本是神明注定了的。”这是匈牙利作家莫里兹在小说《七个铜板》开篇的话。  每次说起贫穷,讲起穷人生活,我就会想起这句话。我希望穷人能真正开心笑起来。可是,这并不容易。物欲横流的世界不知道有的人多么贫穷,更不会想到,穷人就连某一刹那露出的笑容,也带有太多勉强与忧伤。  我曾在苏北乡村生活近二十年,那时日子很惨淡,配得上“一贫如洗”这个词。可是,逢年过节,我妈妈都会努力地让生活多些亮色
8月25日下午,新加坡海军“坚信”号护卫舰在新加坡舰队司令黄志平少将的率领下,缓缓驶进中国海军上海扬子江码头,开始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 On the afternoon of August
有时想一个问题:读历史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可能以前就有过,但没有像现在这么明确。以前我好像就说过,一个人背后相关的历史有5000年或者50年有什么区别吗?人生如白驹过隙,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