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建筑企业的发展来看,打造一支高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的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当前建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新时代产业工人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建筑业而言,建筑工人是行业和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各级工会组织应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推进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时代要求
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并从改革建筑用工制度、保护工人合法权益等方面指明了改革方向,制定了具体目标。
从建筑工业化的趋势来看,建筑业向工业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装配式施工、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劳动强度和用工密度,减少了对工人数量的依赖。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现场用工量大幅减少,工人作业环境和施工安全条件大幅改善。一批知识化、年轻化的建筑工人进入到建筑工业化生产安装环节,农民工将逐步被产业技术工人所替代。
从建筑企业的发展来看,打造一支高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的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当前建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筑工人的职业操守、专业技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决定企业转型升级、获得更大发展的关键要素。
从当前建筑工人的特点和需求来看,建筑工人主要来源于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政治地位和意识形态上都处于社会底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工人已逐步过渡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他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人需求已经从单纯解决温饱问题向更多元化更高层面发展。在物质层面,除了关注工资待遇,更注重企业福利待遇、工作生活环境等;在精神层面,他们希望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有和谐的团队氛围和公平公正的地位;在发展层面,他们希望通过努力来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制约因素
“民工荒”渐成常态。从目前来看,建筑工人的社会地位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建筑工人福利待遇差,工资发放还不够及时,一些工人甚至得不到基本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同时,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建筑业人工成本逐年升高,一线从业人员年龄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建筑工人从业人数下滑趋势已经明显显现,愿意从事一线施工作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人数越来越少。
建筑工人普遍缺乏系统培训。社会、行业、企业、院校均未建立建筑工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筑企业大多实行以包代管的模式管理,忽视对建筑工人队伍的建设、储备,缺乏培养建筑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不少建筑工人认为停工培训会影响自身收入和休息时间,缺乏接受培训的主观意愿。
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建筑工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建筑工人社会保险缴纳情况不容乐观,劳务企业不愿承担建筑工人社会保险负担,建筑工人对社会保险缴纳意识偏弱。大量劳务分包、专业分包单位未与建筑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出现工伤、失业、欠薪等问题后得不到及时解决和有效保障,维权难度大。建筑工人劳动环境和安全状况存在问题,工作中面临意外伤害和职业病,生活居住条件较差。
工会作用
加强建筑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工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建筑工人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教育引导建筑工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工会舆论阵地建设,积极主动适应建筑工人队伍结构、思想状况、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新趋势,加强互联网运用,充分运用工会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通过主题宣讲、学习教育、评选表彰等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崇尚知识、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提升建筑工人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
团结动员广大建筑工人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围绕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和企业中心任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在工人中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小发明小创造等技术创新活动。发动建筑工人为促进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献计献策,将合理化建议及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调动和激发广大建筑工人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
依法主动维护建筑产业工人合法权益。高度关注和深入调研劳动报酬、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安全生產等产业工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努力提升产业工人的安全感和获得感。督促分包企业与建筑工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确保工伤保险覆盖施工现场所有建筑工人。积极呼吁和推动建立健全建筑工人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方式,依法为建筑工人缴纳社会保险。通过创建“职工之家”“职工暖心驿站”“群团服务站”等,改善建筑工人学习生活环境和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督促用工单位按规定提供劳动保护用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增强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各自特点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建筑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做好联系服务建筑产业工人的桥梁和纽带。建立健全联系建筑产业工人的长效机制,推动工会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工会干部养成深入一线的习惯和自觉,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变化、企业经营生产和工人思想动态等基本情况,掌握工人队伍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构建覆盖广泛、快捷有效的服务体系,加大对困难产业工人解困脱困工作力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一线产业工人身上,加强工会联合会建设,最大限度把广大建筑工人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多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积极搭建建筑工人教育培训平台。工会组织要积极推动企业制定建筑工人培养计划和培训制度,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充分依托施工现场,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购买社会培训服务、新型学徒制等多种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把建筑工人教育培训工作纳入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体系,整合工会职工技能培训资源,发挥工会教育阵地优势,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夜校…‘工人大讲堂”“职工书屋”等学习培训载体建设,引导产业工人提高技术技能素质,培育更多“大国工匠”,使工会“大学校”作用取得更大的实效。
大力营造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氛围。充分利用工会舆论阵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推进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手段,积极宣传建筑工人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劳动、重视技能的良好舆论氛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新时代产业工人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建筑业而言,建筑工人是行业和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各级工会组织应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推进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时代要求
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并从改革建筑用工制度、保护工人合法权益等方面指明了改革方向,制定了具体目标。
从建筑工业化的趋势来看,建筑业向工业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装配式施工、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劳动强度和用工密度,减少了对工人数量的依赖。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现场用工量大幅减少,工人作业环境和施工安全条件大幅改善。一批知识化、年轻化的建筑工人进入到建筑工业化生产安装环节,农民工将逐步被产业技术工人所替代。
从建筑企业的发展来看,打造一支高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的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当前建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筑工人的职业操守、专业技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决定企业转型升级、获得更大发展的关键要素。
从当前建筑工人的特点和需求来看,建筑工人主要来源于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政治地位和意识形态上都处于社会底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工人已逐步过渡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他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人需求已经从单纯解决温饱问题向更多元化更高层面发展。在物质层面,除了关注工资待遇,更注重企业福利待遇、工作生活环境等;在精神层面,他们希望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有和谐的团队氛围和公平公正的地位;在发展层面,他们希望通过努力来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制约因素
“民工荒”渐成常态。从目前来看,建筑工人的社会地位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建筑工人福利待遇差,工资发放还不够及时,一些工人甚至得不到基本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同时,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建筑业人工成本逐年升高,一线从业人员年龄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建筑工人从业人数下滑趋势已经明显显现,愿意从事一线施工作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人数越来越少。
建筑工人普遍缺乏系统培训。社会、行业、企业、院校均未建立建筑工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筑企业大多实行以包代管的模式管理,忽视对建筑工人队伍的建设、储备,缺乏培养建筑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不少建筑工人认为停工培训会影响自身收入和休息时间,缺乏接受培训的主观意愿。
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建筑工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建筑工人社会保险缴纳情况不容乐观,劳务企业不愿承担建筑工人社会保险负担,建筑工人对社会保险缴纳意识偏弱。大量劳务分包、专业分包单位未与建筑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出现工伤、失业、欠薪等问题后得不到及时解决和有效保障,维权难度大。建筑工人劳动环境和安全状况存在问题,工作中面临意外伤害和职业病,生活居住条件较差。
工会作用
加强建筑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工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建筑工人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教育引导建筑工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工会舆论阵地建设,积极主动适应建筑工人队伍结构、思想状况、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新趋势,加强互联网运用,充分运用工会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通过主题宣讲、学习教育、评选表彰等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崇尚知识、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提升建筑工人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
团结动员广大建筑工人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围绕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和企业中心任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在工人中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小发明小创造等技术创新活动。发动建筑工人为促进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献计献策,将合理化建议及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调动和激发广大建筑工人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
依法主动维护建筑产业工人合法权益。高度关注和深入调研劳动报酬、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安全生產等产业工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努力提升产业工人的安全感和获得感。督促分包企业与建筑工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确保工伤保险覆盖施工现场所有建筑工人。积极呼吁和推动建立健全建筑工人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方式,依法为建筑工人缴纳社会保险。通过创建“职工之家”“职工暖心驿站”“群团服务站”等,改善建筑工人学习生活环境和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督促用工单位按规定提供劳动保护用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增强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各自特点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建筑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做好联系服务建筑产业工人的桥梁和纽带。建立健全联系建筑产业工人的长效机制,推动工会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工会干部养成深入一线的习惯和自觉,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变化、企业经营生产和工人思想动态等基本情况,掌握工人队伍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构建覆盖广泛、快捷有效的服务体系,加大对困难产业工人解困脱困工作力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一线产业工人身上,加强工会联合会建设,最大限度把广大建筑工人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多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积极搭建建筑工人教育培训平台。工会组织要积极推动企业制定建筑工人培养计划和培训制度,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充分依托施工现场,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购买社会培训服务、新型学徒制等多种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把建筑工人教育培训工作纳入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体系,整合工会职工技能培训资源,发挥工会教育阵地优势,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夜校…‘工人大讲堂”“职工书屋”等学习培训载体建设,引导产业工人提高技术技能素质,培育更多“大国工匠”,使工会“大学校”作用取得更大的实效。
大力营造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氛围。充分利用工会舆论阵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推进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手段,积极宣传建筑工人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劳动、重视技能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