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需要就是志愿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她是邓稼先、杨振宁的老师和好友,是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是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项目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她隐姓埋名30余载,用三个“我愿意”肩负起国家的重托。她,就是王承书——一位不为公众了解的核物理学家。
  不为诱惑的爱国者
  王承书出生在上海一个殷实的诗书之家。和普通的女孩子不同,她从小就有着极高的理科天赋。1930年,成绩优异的王承书被保送到燕京大学物理系。在她看来,物理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自然科学,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被严重破坏的国家需要这样的科学来支撑。她所热爱的物理学,不仅是个人兴趣,更是日后拯救国家的利器。
  1941年,王承书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1944年获博士学位。在美国学习期间,她勤奋好学的品质在异国他乡绽放出灿烂的光芒。她与导师合作提出“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一发表就轰动了世界,至今仍被科学界沿用。乌伦贝克教授对她高度评价:“她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她的前途无可限量,如果在美国继续工作研究下去,将会极大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然而,王承书没有被美国优越的物质条件所诱惑,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回国,并且要带着一身本事回去!”她虽是一位女子,可她瘦弱的身体里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她说:“我就是要为国家做贡献,我不能等人家把中国建设好了再来。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王承书夫妇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动身前她还邮寄了300多个包裹的书籍回国。
  1956年10月6日是王承书终身难忘的一天,在离别了15年的国土上,她第一次看到了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她坚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美好。
  隐姓埋名的大专家
  王承书的一生面临有很多选择,在一次次国家需要的时候,她肩负起国家的重托,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多次从零开始,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和工程物理学家。
  1956年,刚刚回国的王承书连家都没安顿好,就按照组织安排立即投入工作,到北京大学任教。由于当时国家的需要,王承书放弃了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的统计物理学和熱力学专业,调到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第4研究室)从事铀同位素理论研究。面对回国后的第一次选择,她没有犹豫,也没提任何条件和要求,毅然决然服从国家需要,不惜从零开始。
  1958年,我国筹备了热核聚变研究室。聚变能被认为是人类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也称人造太阳。当时这一技术在国内是一片空白,也是王承书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这对于年至46岁专业已经定型的她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考验。面对钱三强的邀请,王承书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我愿意”。 “半路改行我不怕,我愿意接受这个任务!”接到任务,王承书马上带领一些同志到苏联去学习,在回国的七天七夜路途中,她把资料全部翻译成中文,并很快印刷出版。经过两年努力,王承书已经十分熟悉这个领域了,她带领着一支理论队伍潜心钻研,填补了我国在热核聚变理论方面的空白,为我国受控热核聚变和等离子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当王承书准备在热核聚变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时,一个突然的情况,不但令她再次从零开始,更让她从国际物理学领域彻底“消失”。当时,苏联撤走在我国的高科技领域专家,带走大量技术资料,只留下一堆拆不走的机器和厂房,我国浓缩铀生产随即陷入困境,而生产浓缩铀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技术。面对严峻形势,1961年3月,钱三强再次找到王承书,说:“承书同志,现在国家需要你再次转行,这件事情要绝对保密,你看行吗?”王承书平静地说:“我愿意!”她似乎是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掷地有声的三个字。从此之后,王承书的行踪不为人知,因为这次的选择,意味着她将放弃之前所有的成就,从此隐姓埋名。
  尽职尽责的好党员
  王承书不仅将毕生精力献给了铀浓缩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甘当人梯,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铀同位素分离领域的高级人才。1961年,王承书主持了铀同位素分离理论培训班,培养了我国第一代铀同位素分离理论队伍,为苏联专家突然撤走很快渡过技术难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3年底,高浓铀投入试产,其优与劣是决定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否成功的关键。大家都不敢保证数千台机器启动后能否产出合格的高浓铀。大家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结果的出现。终于报告出来了,王承书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笑容,投产成功了!王承书带领团队交付产品的时间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113天,保证了原子弹的装料。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掌握高浓铀研制技术的国家。
  为了搞科研,王承书常年住在集体宿舍,很少回家,也顾不上照顾丈夫和孩子。由于工作地点离家较远,1958-1978年期间,她每周只能回家一次与家人团聚。为了带队伍,她言传身教,直到80岁高龄还拿着放大镜一篇篇看学生论文;为了保密,她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销声匿迹,再没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连给学生的著作审校也不愿署名。
  1961年,王承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天开始,她就把工资里的大部分钱用来交党费,剩下的几十元钱里还要拿出一部分去资助学术活动和生活困难人员。有人劝她:“王先生,你不能这么交,你还得生活呀。”王承书摇摇头:“我既然入了党,就要给党做贡献。”丈夫去世后,王承书将家里积蓄10万元以丈夫的名义捐给了“希望工程”。
  1994年6月18日,王承书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在遗嘱中强调,将家中的国库券交最后一次党费,银行存款捐献给“希望工程”。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王承书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精神。她光辉的一生将鞭策着核工业人牢记使命,勇往直前!
其他文献
中国音乐行业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整体的实力.我国音乐行业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着较多问题,也是我国发展相对薄弱的环节.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音乐行
期刊
市场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在现代市场经济形势下,谁把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谁就赢得了企业制胜的先机.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电梯工程公司(以下简称:“电梯工程公司”)充分认识市
期刊
近年来,我国体育需求不断增加,提供商业性体育竞争表演的产业也开始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体育播出平台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截至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10亿人,成为
期刊
当中国巨轮开足马力远航、中国伟大复兴日新月异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狂袭神州大地,中国人民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央企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迅速行动,主动担起央企责任使命,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冠
期刊
以疫情为令——武汉火神山医院5天通电;河南“小汤山”电网工程4天完工;武汉雷神山医院电力“生命线”3天接通;黄冈“小汤山”医院2天全部通电……一条条电力“生命线”在新
期刊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兵器装备集团(以下简称“兵装”)提高政治站位,第一时间快速响应,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转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具体行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战疫责任体系,织密群防群治、群策群力联动“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应有贡献。兵装为防控战疫捐赠3 500万元(含物资100万元)。  闻令而动十条措施定路径  兵装党组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
期刊
2020年,武汉.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城,辐射宇内.为遏制疫情蔓延, 1月23日凌晨,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号通告,自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
期刊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党委把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果断决策,迅速行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期刊
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河北省委及集团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聚焦“疫情防控、油非保供、员工和客户的生命安全”三件大事,驰援湖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