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误”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注重开发错误”,更要善于利用错误,让错误发挥最大的功效。
对于学习过程中出错的学生(大多是学困生),要大力发掘其潜化的教育价值。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将错误藏着、捂着,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应切切实实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肯花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找错、议错、辨错的全过程,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知道改正的方法,并彻底“根治”错误。下面谈谈自己巧用错误资源的几点做法。
一、改编习题——示错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其内容编排基本上是一道例题配几道“做一做”,通过模仿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技能。如果经常这样照画葫芦,就会使数学学习简单化。这种简单化的数学学习一旦进入综合练习,学习障碍便凸显出来,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原因。
数学人教版二下退位减例4后,部分学生因思维定势或审题不清等原因,见“少”就减,容易出错。我试着将例题再改编成下面习题让学生解答。例1、“二(1)班在全校卫生评比中得了16面小红旗,比二(2)班少得了3面。二(2)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不少学生就列出了“16—3=13(面)”的错误算式。
通过改编练习,将潜在的错误及时呈现,然后通过比较、思辨,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反省中引出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所以教师要尊重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二、加强估算——知错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错误有时是非常可笑的。例如,他们根据本班学生共52名和女生25名,求出本班有男生77名,却全然不知道自己错了。可见学生的估算意识非常淡薄。教学中我重视加强估算教学,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知道解题的对错。
例2、“儿童商店卖了6个玩具娃娃,还剩30个。儿童商店原来有多少个玩具娃娃?”学生列出:①30+6=36(个) ②30÷6=5(个)③30-6=24(个)三种算式。我问:你们认为哪种算式是错的?说说道理。学生1说:②号算式肯定错,如果原来只有5个玩具,卖出6个后,不可能还剩30个。学生2说:如果原来有24个玩具,卖出6个后,应该还剩18个,而题里还剩30个,所以③号算式也不对。用估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符合新课标要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知错的好方法。
三、引进反思——找错
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水平快速提高的有效方法。同样,让学生反思错误产生的原因,也能促进学生充分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得以养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与分析,让他们明白为何出错,才能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化错误为正确。
针对“例1”,我问:为什么有同学会列出“16-3=13(面)”的算式来呢?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有的说因为刚学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的问题”,受例题的影响,所以算式列错了。有的说看见“少”,就以为用减法计算了。我顺势提醒学生:不能仅根据个别字、词来确定算法,要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通过反思,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会了审题,学会了反思,学习能力也大大增强。
四、对症下药——改错
找到了错误的原因,教师就应针对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改正。例3:“爸爸今年35岁,小明今年9岁,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学生列出了:①36-9+10=37(岁)②36+9+10=55(岁)等几种错误算式。通过讨论,让学生汇报,生1:爸爸今年比儿子大27岁,10年后,爸爸和儿子都长了10岁,所以还应大27岁,怎么能大37岁呢?所以①式不对,应改为36-9=27(岁)。生2:②式把三个数相加,更没道理,应改正过来。教师及时表扬这两位学生,全班学生都明白了:今年爸爸比儿子大27岁,10年,15年,20年后爸爸仍然比儿子大27岁,只用36-9=27(岁)即可。
通过这样的练习,深化了学生认识,发展了数学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顺错更题——用错
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巧妙利用,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与创新意识。
针对例2,学生列出了①30+6=36(个)②30÷6=5,③30-6=24(个)三种算式,大家都认为:①号算式是对的,②号和③号算式是错的。教师问:要让②号算式对,或让③号算式对,题目该怎样改呀?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激起了学生的热情。有人说:要让②号算式对,只要将问题改为“剩下的玩具是卖出的几倍?”要让③号算式对,只要将问题改为“剩下的比卖出的多几个?”或“卖出的比剩下的少几个?”就可以了。根据错误算式改编题目,一题多练,触类旁通,发挥了习题的最大功能。
六、错误拼盘——理错
为了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发挥“”错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及错误产生的原因,运用反馈矫正的对策进行搜集、整理和记录。可以将搜集的典型错例制作成选择题、连线题、问答题、判断题等多种形式的题型,进行对比练习、强化训练,让学生辨析提高。如可将例2三种常见错误制作成连线题。
儿童商店卖了6个玩具娃娃,还剩30个。
同时,还可以通过写教后小记等形式获得反馈信息,进而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反馈策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题目的错解,更重要的在于训练学生分析、思考的方法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增长智慧,逐步变得聪明起来。但愿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巧用“错误”资源,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学习过程中出错的学生(大多是学困生),要大力发掘其潜化的教育价值。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将错误藏着、捂着,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应切切实实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肯花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找错、议错、辨错的全过程,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知道改正的方法,并彻底“根治”错误。下面谈谈自己巧用错误资源的几点做法。
一、改编习题——示错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其内容编排基本上是一道例题配几道“做一做”,通过模仿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技能。如果经常这样照画葫芦,就会使数学学习简单化。这种简单化的数学学习一旦进入综合练习,学习障碍便凸显出来,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原因。
数学人教版二下退位减例4后,部分学生因思维定势或审题不清等原因,见“少”就减,容易出错。我试着将例题再改编成下面习题让学生解答。例1、“二(1)班在全校卫生评比中得了16面小红旗,比二(2)班少得了3面。二(2)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不少学生就列出了“16—3=13(面)”的错误算式。
通过改编练习,将潜在的错误及时呈现,然后通过比较、思辨,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反省中引出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所以教师要尊重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二、加强估算——知错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错误有时是非常可笑的。例如,他们根据本班学生共52名和女生25名,求出本班有男生77名,却全然不知道自己错了。可见学生的估算意识非常淡薄。教学中我重视加强估算教学,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知道解题的对错。
例2、“儿童商店卖了6个玩具娃娃,还剩30个。儿童商店原来有多少个玩具娃娃?”学生列出:①30+6=36(个) ②30÷6=5(个)③30-6=24(个)三种算式。我问:你们认为哪种算式是错的?说说道理。学生1说:②号算式肯定错,如果原来只有5个玩具,卖出6个后,不可能还剩30个。学生2说:如果原来有24个玩具,卖出6个后,应该还剩18个,而题里还剩30个,所以③号算式也不对。用估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符合新课标要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知错的好方法。
三、引进反思——找错
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水平快速提高的有效方法。同样,让学生反思错误产生的原因,也能促进学生充分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得以养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与分析,让他们明白为何出错,才能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化错误为正确。
针对“例1”,我问:为什么有同学会列出“16-3=13(面)”的算式来呢?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有的说因为刚学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的问题”,受例题的影响,所以算式列错了。有的说看见“少”,就以为用减法计算了。我顺势提醒学生:不能仅根据个别字、词来确定算法,要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通过反思,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会了审题,学会了反思,学习能力也大大增强。
四、对症下药——改错
找到了错误的原因,教师就应针对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改正。例3:“爸爸今年35岁,小明今年9岁,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学生列出了:①36-9+10=37(岁)②36+9+10=55(岁)等几种错误算式。通过讨论,让学生汇报,生1:爸爸今年比儿子大27岁,10年后,爸爸和儿子都长了10岁,所以还应大27岁,怎么能大37岁呢?所以①式不对,应改为36-9=27(岁)。生2:②式把三个数相加,更没道理,应改正过来。教师及时表扬这两位学生,全班学生都明白了:今年爸爸比儿子大27岁,10年,15年,20年后爸爸仍然比儿子大27岁,只用36-9=27(岁)即可。
通过这样的练习,深化了学生认识,发展了数学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顺错更题——用错
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巧妙利用,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与创新意识。
针对例2,学生列出了①30+6=36(个)②30÷6=5,③30-6=24(个)三种算式,大家都认为:①号算式是对的,②号和③号算式是错的。教师问:要让②号算式对,或让③号算式对,题目该怎样改呀?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激起了学生的热情。有人说:要让②号算式对,只要将问题改为“剩下的玩具是卖出的几倍?”要让③号算式对,只要将问题改为“剩下的比卖出的多几个?”或“卖出的比剩下的少几个?”就可以了。根据错误算式改编题目,一题多练,触类旁通,发挥了习题的最大功能。
六、错误拼盘——理错
为了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发挥“”错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及错误产生的原因,运用反馈矫正的对策进行搜集、整理和记录。可以将搜集的典型错例制作成选择题、连线题、问答题、判断题等多种形式的题型,进行对比练习、强化训练,让学生辨析提高。如可将例2三种常见错误制作成连线题。
儿童商店卖了6个玩具娃娃,还剩30个。
同时,还可以通过写教后小记等形式获得反馈信息,进而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反馈策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题目的错解,更重要的在于训练学生分析、思考的方法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增长智慧,逐步变得聪明起来。但愿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巧用“错误”资源,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