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因为它的抽象和单调,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作为数学教师,我也深感于此。试想,如果我们提供给学生的仅仅是一些毫无生命活力的数学知识,那么,在学生看来,数学就只是一堆枯燥乏味的符号,又怎么能对数学产生兴趣呢?下面我就如何开展数学阅读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
“数学阅读”,我们可以分为课内渗透和课外阅读两部分,主要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课本阅读和课外补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了解数学历史,感受数学悠久文化
数学历史源远流长,它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
2.试做数学名题,领悟数学神奇魅力
悠久的数学历史产生了许多名题,为了让学生充分领悟数学的神奇魅力,我们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名题作为例题或练习题,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名题的兴趣。
二、开展数学阅读,激发学习热情
1.精心挑选阅读书目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提高,课本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推荐更多有趣的数学阅读书籍,如《趣味数学故事》《奇妙的数学王国》《生活的数学》《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卷)》《数学万花筒》《数学家的眼光》等。这些课外读物都是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到新华书店经过反复比较、精挑细选后找出来的,而且不同的年级推荐的书目也是不同的。
2.创设阅读氛围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对数学课外阅读的指导,也要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营造阅读氛围就是很好的“催化剂”。从建设班风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及时将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向数学课外阅读,激发他们对此类书籍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需求,以此推动学生在课外的主动阅读。引导学生成立读书小组,鼓励他们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每一个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学习和成长。
三、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由于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1.阅读要动口
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阅读时,要求学生对其中的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准确理解。
2.阅读要动手
动笔图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己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动手操作:阅读图形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剪、拼、折、量等一系列活动深入理解;动笔演练:阅读计算类内容时,要求学生读中演——尝试演算验证推理,读后练——形成技能技巧。
四、保持阅读兴趣
1.展示交流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每天课前5分钟是我们班上的“新闻发布会”时间。教师积极发动学生主动到讲台前讲数学故事,或推荐数学名言,或出趣味题,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在分享的过程中也拓宽了知识面。
2.故事展演
引导学生自编自演数学故事,激励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阅读中。利用每周的数学自习课开展数学故事展比赛,让学生将数学报或其他课外读物上看到的数学故事用口头的形式讲述,全班共享,把一些有价值的故事打印出来让学生传阅。定期评比“数学故事大王”,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
3.分层评价
要使学生对数学课外阅读保持持久兴趣,我们采用了分层评价的方式。根据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整理分A、B两个等级进行评价:书写认真并且图文并茂、能把思路解释清楚的为A等;能主动整理摘录内容并书写认真的为B等,并结合平日的故事展演、手抄报评比等多项活动,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意义
1.拓展了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参与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益匪浅。阅读课外书籍已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课外阅读也因为走进了数学课堂,更得以体现它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丰富了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通过课内渗透、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将课内知识迁移到了课外,起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功效。使学生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丰富的数学方法、深邃的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使数学课堂更加丰润、厚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
“数学阅读”,我们可以分为课内渗透和课外阅读两部分,主要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课本阅读和课外补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了解数学历史,感受数学悠久文化
数学历史源远流长,它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
2.试做数学名题,领悟数学神奇魅力
悠久的数学历史产生了许多名题,为了让学生充分领悟数学的神奇魅力,我们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名题作为例题或练习题,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名题的兴趣。
二、开展数学阅读,激发学习热情
1.精心挑选阅读书目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提高,课本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推荐更多有趣的数学阅读书籍,如《趣味数学故事》《奇妙的数学王国》《生活的数学》《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卷)》《数学万花筒》《数学家的眼光》等。这些课外读物都是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到新华书店经过反复比较、精挑细选后找出来的,而且不同的年级推荐的书目也是不同的。
2.创设阅读氛围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对数学课外阅读的指导,也要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营造阅读氛围就是很好的“催化剂”。从建设班风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及时将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向数学课外阅读,激发他们对此类书籍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需求,以此推动学生在课外的主动阅读。引导学生成立读书小组,鼓励他们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每一个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学习和成长。
三、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由于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1.阅读要动口
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阅读时,要求学生对其中的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准确理解。
2.阅读要动手
动笔图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己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动手操作:阅读图形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剪、拼、折、量等一系列活动深入理解;动笔演练:阅读计算类内容时,要求学生读中演——尝试演算验证推理,读后练——形成技能技巧。
四、保持阅读兴趣
1.展示交流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每天课前5分钟是我们班上的“新闻发布会”时间。教师积极发动学生主动到讲台前讲数学故事,或推荐数学名言,或出趣味题,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在分享的过程中也拓宽了知识面。
2.故事展演
引导学生自编自演数学故事,激励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阅读中。利用每周的数学自习课开展数学故事展比赛,让学生将数学报或其他课外读物上看到的数学故事用口头的形式讲述,全班共享,把一些有价值的故事打印出来让学生传阅。定期评比“数学故事大王”,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
3.分层评价
要使学生对数学课外阅读保持持久兴趣,我们采用了分层评价的方式。根据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整理分A、B两个等级进行评价:书写认真并且图文并茂、能把思路解释清楚的为A等;能主动整理摘录内容并书写认真的为B等,并结合平日的故事展演、手抄报评比等多项活动,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意义
1.拓展了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参与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益匪浅。阅读课外书籍已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课外阅读也因为走进了数学课堂,更得以体现它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丰富了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通过课内渗透、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将课内知识迁移到了课外,起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功效。使学生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丰富的数学方法、深邃的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使数学课堂更加丰润、厚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