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探母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liuxie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秋,太行山沟坎间果树上累累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田野里红彤彤的高粱、沉甸甸的玉茭、黄熟了的谷子随风摆动。
  武乡县蟠龙镇通往县城的公路上,三匹骏马奔驰而来,领头一匹枣红色的战马上,正是中共晋中地委书记、晋中军区政治委员于林(赵益三)。紧跟在后面的是他的两名警卫员。
  于林是在左权县参加完会议后,顺便绕道回武乡县王家垴村看望母亲的。几年没有见到母亲了,她身体还是那样健康吗?家乡的土改搞得怎么样?这是他在工作之余想到最多的问题。
  眼前是马庄,过了漳河十多里地就是自己的故乡了,于林和两名警卫员小心地牵着战马过了河。接着又翻身上马,留下一路飞扬的尘土。王家垴快到了,这个四五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坐落在向阳的山坡上。
  于书记和两名警卫员在村口下了马,他让两个小战士在路口等他,自己信步走回了家。推开家门,只听到一阵阵嗡嗡嘤嘤的纺车声。屋子里黑乎乎的,80岁的老母亲正盘腿坐在炕上纺花。
  “娘啊娘,你的儿子回来了。”他粗大宏亮的嗓门震得窑洞嗡嗡地响着回声。母亲抬起了头,面前正是她朝思暮想的儿子。只见儿子穿一身洗得发了白的黄色军装,打着绑腿,瘦瘦的脸庞,腰间皮带上佩带着手枪,看上去威武、精干。
  “益三,真的是你回来了!”母亲揉了揉眼睛,高兴地下了炕。“娘,我是在左权开完会顺便回来看你的,娘,我每天都在想你啊!”平日里老练沉着、指挥若定的于林在母亲面前温顺得像个小孩子。他紧紧地扑在母亲的怀抱里,任泪水一串串地滴了下来,滴在母亲的衣服上。
  过了一会儿,母亲要出去捡柴禾给他做饭,他赶忙对母亲说:“我还急着赶回去,村口人家还等着我。”
  “娘知道公家的事误不得,你就走吧,孩子。”
  “咱村土改搞得怎么样?”
  “土改快要结束了,没土地的人家都分上了地。按你上次信上说的,咱家土地都分给了村里人。”
  “娘,谁给你担水?”
  “我给人家纺花,人家给担水,村长也经常来帮咱。”
  时间过得很快,村长和乡亲们闻讯都来了。于林向大家问了好,他告诉大家,解放战争已经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快一年了。他还有很多话想要说给大家听,可是时间不允许他再停留。他对母亲耳语几句,在身上掏出了5张解放区的冀南票,递在了母亲手里。恭恭敬敬地给大家鞠了一个躬:“我走了,母亲就拜托大家照顾了。”
  “你放心走吧,我们会照顾好的。”“益三哥,你就带上部队狠狠地打吧。家里的事我们管。”村长和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于林在前面走,母亲和村里人恋恋不舍地在后面跟着。直到他们跨上战马,消失在大山里。人们这才往回走。
  “大娘,益三在你耳边说啥来?”有人禁不住问她。“让我给大家纺花。”老太太爽快地说。
  这是50年代初期春季的一天,一辆吉普车停在了武乡县上司乡政府门口。于林是在长治地委开完工业会议后顺便回家的。太原解放后,他参加了接管太原的工作,先是担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工业部部长,尔后又担任了省委常委、工业部部长。担负起了主管山西全省工业生产的重任。繁忙的工作竟然使他回家探望母亲的愿望一拖再拖。好在他经常收到母亲的来信,知道地方政府对母亲照顾得很周到,今天他来乡政府就是要当面感谢乡里领导,顺便听一听乡里的工作介绍。
  于林一行下车后,随同在门口迎接的乡里负责同志走进了乡政府。乡领导简要地汇报了近期乡党委和乡政府的工作情况。于林对他们的汇报很满意。
  听了乡里的汇报后,他说:“我首先要感谢组织上对我母亲的照顾,由于你们的照顾,才使我能安心工作。你们以后有事情来太原,尽管来找我,不违反政策的事我都会帮你们忙的。”接着他又说:“我们这一带是老区,我对故乡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前就是要大力引导人们走合作化的道路。但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注意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搞强迫。乡里还应该搞些加工业,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兴办各种合作社。”
  说话之间,通讯员端来了饭菜,一盘土鸡、一盘过油肉、一盘家常豆腐、一盘粉皮、一小盆鸡蛋汤、主食是荞面猫耳朵。看到桌子上的饭菜,于林皱起了眉头。脸色有些不高兴,屋里人谁也不敢吭声。
  于林走进厨房,乡政府工作人员正在打饭,看见部长走了进来,都赶忙和他打招呼。他随手拿起个大碗让炊事员给他打饭,炊事员说:“部长你是客人,乡长吩咐过不让你吃这个的。”于林笑着说:“我就喜欢红面抿虼抖,这是咱们家乡的特产。”炊事员无奈,只得给他盛了一大碗,于林喊来了秘书和司机,也让炊事员给他们一人打了一碗抿虼抖。三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书记、乡长看到这个样子,连忙给他们搬来两个凳子放在了院子里。于林边吃饭边说:“现在还是困难时期,谁也不能搞特殊。就是以后条件好了,我们也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我们党的老传统。”随后又说:“把那几个菜给村里老人们送去吧,以后不管谁来都一律在大灶上吃饭。”
  这时一间屋子里传来了孩子的哭声。于林浓黑的眉毛又皱了起来。连声问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书记不好意思地说:“一个干部家属,没房子住,暂时住在乡政府。”于林说道:“我说书记同志,咱们是有规定的,办公室不能住家属。去村里给他们找个住处。”“好,我下午就给他们去村里找间民房。”书记红着脸说。
  吃过午饭,于林专门进那间住着家属的屋子看望了孩子,还把给母亲带的奶粉给了孩子一盒。这会儿,书记已经把乡党委和乡政府成员召集到了一起,准备让于林给大家开会。
  在会上,于林激动地说:“同志们,我再说几句,我们牺牲了多少同志才换来今天的解放,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时时刻刻想到群众。要尽快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同志们,我听着你们的好消息。你们有信心把家乡的经济搞起来没有?”“有。”大家齐声回答。
  下午3时,于林和大家告别。吉普车缓缓地行驶在通往王家垴的土路上。
  1995年10月26日,曾长期担任省市领导职务的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老红军干部于林(正部长级),因病医治无效在太原逝世,享年83岁。
  走进太原双塔寺烈士陵园第一室,于林和他的战友们就长眠在这里。在卫恒书记和武光汤主席的骨灰盒中间,安放着于林的骨灰盒,骨灰盒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八个红色大字是党组织给予他的崇高荣誉,也正是他无私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
  (责编 孟红)
其他文献
运昌吾兄:  ……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全国大多数人皆然,惟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吾兄想来工作甚好,惟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如兄家累甚重,宜在外面谋一大小差事俾资接济,故不宜来此。道路甚远,我亦不能寄旅费。在湘开办军校,计划甚善,亦暂难实行,私心虽想助兄,事实难于做到。前
期刊
《党史文汇》2013年第3期,适值她出版第300期。  在这期刊物出版之际,我不禁想起了卞之琳于1935年写就的精短小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虽然诗无达诂,任何对诗词的阐释解读都存在片面性,都不同程度的妨碍诗词意境的表现。但我却愿意借这首诗来片面地解读作为编者的我们:  你在编辑部看文章,  看文章的人在远处看你
期刊
到2013年第3期,《党史文汇》已风雨兼程行至300期。这是可喜可贺的一个纪念点。  约起始自2003年,在埋头苦干于中共山西党史多卷本和专题著书的学习、研究与编撰之余,我有兴趣偶尔为《党史文汇》试笔撰稿,受到主编的指教鼓励和一丝赞许后,对刊物由衷产生几分亲切关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涉猎到的全国同类期刊也逐渐增多起来。但相比之下对《党史文汇》与众不同的办刊宗旨和风格,则分明领略到3个特征——它牢把
期刊
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河南省考察期间,专程赴兰考缅怀焦裕禄同志。我曾是焦裕禄身边的工作人员,受到习副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在座谈会上向习副主席汇报了焦裕禄的事迹。  4月1日,天空晴朗,风和日丽。吃过早饭,县委把曾在焦裕禄身边工作过的我和赵培德、秦家安、李国庆、王广礼接到焦裕禄纪念园,在展览大厅前等待迎接习副主席。  10点钟,习副主席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等同志的陪同
期刊
我到编辑部已近20个年头,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到胡子拉茬的眼镜大叔,在经历了刊物200多期的播种和收获后迎来了刊物的第300期,回想人生的一半都放在了这里,更多的只是感慨。  自己在编辑部多年来主要从事的是美编工作,刚工作时每月都是用画版纸来划版,面对一摞画版纸,手中的铅笔、尺子和橡皮就是我工作的武器。我需要细数每篇文章的字数来确定版面的大小,图片也需变换长宽面积来算所占文字数以协调版面长短,整个
期刊
2013年3月,《党史文汇》出版整整300期。  1996年7月《党史文汇》100期纪念,我写了《跨世纪的心愿》;2004年11月《党史文汇》200期纪念,我写了《不能停下追求的脚步》。没有想到,《党史文汇》300期纪念,似乎仍然需要我这个“老兵”来说点什么。  这,或许就是历史的使命吧。  历史使命之于《党史文汇》,应该包含三层含义:其一,作为以大众化宣传党史为己任的刊物,内容上必须体现党史的主
期刊
培养共产党人的清廉作风应从何入手?种种根本措施之基础,则在于思想教育与防微杜渐相结合,注意从平时的一点一滴抓起。礼物一事看似虽小,但论其本质却蕴涵不小。在这一方面,毛泽东等开国元勋堪称典范。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立新中国后的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一贯倡导清廉之风,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淡泊名利,甘当公仆。当礼物从四面八方纷呈而至时,他们总能头脑清醒地果断妥贴处
期刊
韩子重(1922—1949),四川长寿人。1938年就读于成都协进中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山西抗大三分校学习,毕业后在晋东南前线作战,兼战地记者。1940年被派回四川,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在中共川康特委搞军运策反工作。1949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11月27日牺牲于渣滓洞,时年27岁。  ……  事实是这样,中国社会仅有的是盗、匪、兵、贼、贪污、横暴、梅毒、娼妓、堕落与腐化、荒淫与
期刊
1979年9月3日至10日,由山西青年社倡议,与广东青年社联合发起,全国地方青年报刊第一届年会在广州举行。  1980年9月3日至10日,由山西青年社主办的全国地方青年报刊第二届年会在太原举行。  正是在太原年会上,时任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路正西介绍了团省委领导青年社工作的经验。他的精辟概括是:“既放手,又不撒手”。  为青年社选配可信赖的领导班子  1976年5月5日,《山西青年》复刊,主要负责人
期刊
90年前的2月上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了以罢工为主要形式的反抗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革命斗争。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中国工运高潮的“最后一个怒涛”,它谱写了中国工运史上一页激昂悲壮、荡气回肠的篇章。由于这一罢工斗争以1923年2月7日为顶点,故史称“二七”罢工,亦称“二七”运动。90年后,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正确评价“二七”运动,对我们弘扬“二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