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剂之痛

来源 :女性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ha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美舒利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
  家住工人小区的田田小朋友聪明伶俐,懂事可爱,邻居们都很喜欢她。前两天,田田突然发高烧,邻居们热心地给她妈妈支招,各种土药方以及偏门的手法都用上了,却不见好。田田妈妈见情况不妙,抱她去了医院。母女俩从医院回来恰好碰到邻居吴妈,她赶紧上前对田田一阵嘘寒问暖。当她看见医生给田田开的药以后,皱起了眉头:“怎么现在医生还给患者开尼美舒利啊?前一阵新闻不是说这药吃死人了嘛!这医生真是不靠谱……”她说得田田妈心里直犯怵。
  其实吴妈嘴里说的那种药,在药剂学里叫做“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的作用机制还得从炎症的发生的主要特征说起。
  当机体发现外来有害物质的入侵,或者是机体误认为遇见的代谢物是有害物质时,炎症就会产生。其实炎症是人体免疫系统在工作的表现,能够引起人们对体内异常情况的注意,动员体内的免疫系统参加这一场“歼灭战”。这是一种正反馈的过程。
  当细胞受到感染发生炎症,它们就会在死亡的时候向外释放出炎症物质,这些炎症物质会造成很多效应,如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动员周边的肌体被迫加入“炎症”行列。而其中一个炎症物质就是“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由前体花生四烯酸在体内催化、加工形成。同时,花生四烯酸的前体又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他们在一种酶的催化下进行互相转化。为了缓解炎症的症状,药学家欲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办法达到这个目的。于是他们设计了一种物质,样子非常像花生四烯酸。当它们与这种酶结合后,就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酶就没有能力继续催化前列腺素的生成,炎症的症状就得到缓解了。
  这种药物就是非甾体类消炎药。
  非甾体消炎药专一性很强,只对这种酶起作用。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当身体里药物的浓度下降到一个水平后,它们会自动离开这种酶,让这些酶恢复活性。
  尼美舒利的副作用为何迟迟未能引起公众关注
  和其他药物一样,非甾体抗炎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一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副作用,比如上腹饱胀、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或出现肝脏功能轻度受损,还有类似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损伤,以及过敏反应。尽管会引起上述诸多的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患者在短期服用该类药物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微,能耐受,而且停药后不良反应就会消失,不会对该类药物发挥疗效产生影响。而且患者不需要凭医师的处方就可以直接在药店里购买到。
  我们在绝大部分药物说明书上都会看见类似的字句:“本品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X天。如病情无明显好转,应停止用药并及时征询医师意见。”尼美舒利通常是短期使用,本身副作用就比较轻微,也不必担心积累作用。不过,在儿童用药上应较为谨慎。针对儿童使用尼美舒利的安全性也有过一些研究,总的结论是其短期使用(10天以内)的安全性与其他解热镇痛药相当。不过,这些研究的样本量不是很大(单个研究人数多在百人左右,对多个研究的汇总评价也只纳入了一千余人的数据),因此结论仍不十分确定。
  总的来说,尼美舒利并不如新闻媒体报道的“夺命药物”般恐怖,虽有毒副作用,但大多不严重,发生率也很低,与同类药物安全性类似。不过在儿童用药方面,因为数据较少,谨慎起见可换用其他药物。
  我们看新闻报道时会发现存着或多或少的疑点:各大媒体在进行报道时无一例外援引2010年11月2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关于尼美舒利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预警”的消息,可是直到3个月后新闻才铺天盖地而来,而且多是针对尼美舒利的副作用进行负面的报道。这不免值得我们怀疑,一向敏锐的新闻媒体为何在3个多月以后才跟进报道,炒冷饭么?
  药物的毒副作用是确实存在的,也有多篇论文和调查报告指出尼美舒利存在的毒副作用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甚至是死亡的后果,并且都已经在专业期刊论文上发表。可是迟迟未见相关部门采取行动。尽管央视等权威媒体进行了警示,依然未见到相关部门的作为。为何直至2011年的 3、4月份事态才疾速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且舆论施加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了呢?今年3月底食药局召开了一次会议,药监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公布了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结果并没有出现致死案例,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也极少。当时药监局新闻办回应媒体表示,目前尼美舒利仍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允许用于儿童的退热药。对尼美舒利的安全性监测显示,该药使用的收益是大于风险的。
  
  处理药品监管问题我们仍任重而道远
  随着食药局相关调查以及会议的召开,尼美舒利药品事件也算是走到了尾声。在这次事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耐人寻味的疑点和让人深刻沉重的反思,也有在药品事件中受害者的泪水与教训。如果我们还不能从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让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那么不仅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恐怕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难以平复的伤害。在这次事件中,我们发现在药品监管的问题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首先亟待健全的是人们安全用药的理念。有一句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会具有毒性,就连饭吃多了都会撑死人呢。很多情况下,由于普通老百姓对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造成了乱吃药的悲剧。甚至我还见过有人在什么病都没有的情况下,开始服用抗生素。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理由竟然是:“没病的时候预防一下。”实在是令人感到担忧。
  而针对非甾体抗炎药,我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长期应用。需要长期用药时,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可能出现的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在使用非处方药(OTC)品种时,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使用剂量和疗程用药。不能主观臆断,想吃就吃。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可疑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咨询医师或药师后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必要时对不良反应给予合适的处理。
  而且用药期间不要喝酒,否则会加重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不宜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合用,因为可能增加出血的危险。
  也不宜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甾体抗炎药,否则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叠加。特别注意一药多名,同一种化学成分的药物可能以不同的商品名出现。如对乙酰氨基酚又称为扑热息痛,商品名有百服宁、泰诺林、必理通等;双氯芬酸又称为双氯灭痛,商品名有英太青、扶他林、戴芬、奥贝等。总之,只有医师、药师、患者和社会共同关注安全用药问题,坚持合理用药,尽量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才会真正地筑起一道安全用药的屏障。
  其次,要学会在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中学会甄别与识破谣言。早在2010年11月26日,央视就已经进行了警示,但一直未引起太大的关注。在相关的医学专业期刊上进行的报道,也仅仅在学术界引起了适当的关注,根本无法触及到老百姓。直至双汇火腿肠事件爆发,食品安全问题又作为一个热点浮上水面。因此尼美舒利作为药品的特殊性也被拿出来一起声讨、热议。为了赚取眼球,为了博点击率,在争相报道双汇事件的同时也不忘记顺便一起扫射已经是“尘埃落尽”的尼美舒利。由于各家媒体争相转载,好多媒体针对现在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疯狂炒作和夸大、不实报道,不少权威媒体也丢了节操没了下限,让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成了惊弓之鸟。
  第三,为何流言和恐慌的传播有如此肥沃的土壤?在新闻媒体报道了相关的事件后,人们就会利用自己充分的想象力试图还原整个事件的真相。大多数人缺乏食品药品方面的专业素养和相关知识,而我们每天都要把很多食物吃进嘴里,所以在进行有恶意或者无恶意的揣测时,自然会企图用生活中的常识解释学术界的问题。再加上一些既得利益团体的居心叵测的言论,进一步导致了事态的发展。一句平平淡淡的话经过人们的口耳相传,通过网络上毫不费力的复制、粘贴,就迅速演变成了流言,传播开来,甚至愈演愈烈。相关的部门反应迟缓,处理不当,在遇到类似的存在争议的问题时继续保持沉默,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尼美舒利事件中保持了适当关注的人又无师自通地成了药品、食品、医学方面的专家。现在几乎是每发生一件社会事件,就会有很多人去了解事情背后的种种丑陋。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让这些专家不再忽如一夜春风来遍布大江南北,让我们不必再为甄别这些吃进嘴里的东西而不断努力去学习,成为又一个领域的专家呢?
其他文献
光靠美容或美容手术,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皮肤和头发的活力的,美丽也可以来自体内,来自日常饮食。吃什么样的食物能帮助人们获得光洁柔滑的肌肤、健康顺滑的头发,哪些食物中的成分又可以促进这种内在的转化?下面是专家给出的一些建议,或许能帮助您找到最好的食物“保养品”。  维生素C—肌肤卫士  太阳中的紫外线会促进自由基等不稳定分子的产生,它们会像细小的子弹一样,来回穿梭在皮层之间,使肌肤变得黯淡、粗糙和脆弱。
期刊
Q:孩子感冒一定会流鼻涕吗?  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冒,主要是指鼻、咽、喉部的急性炎症,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常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这种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90%以上的感冒由病毒引起,小部分为细菌所致。由于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不同、侵犯的部位不同以及宝宝体质和年龄各异,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年龄大些的孩子症状相对轻,以局部症状为主,
期刊
一  宋卡卡刚下班就自顾自在镜子面前臭美:“又签了一大单子!什么是‘白骨精’?看本小姐就知道了!就是我这种漂亮的白领、漂亮的骨干、漂亮的精英!”  我朝程豆豆撅撅嘴,然后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妈,白骨精是不会老的,可是你很久以前就不是小姐了,你不知道吗!”  “程米米程豆豆!你们还想不想吃麦当当啊?”随即,她俯下身来给我们一人一个响吻,还巴眨着眼睛。  我跟妹妹程豆豆相差六岁,巧的是,我们同一天生
期刊
我知道,市面上流行的是成功小孩、主流小孩、优秀小孩—聪明乖巧、多才多艺、知书达理,英语班、钢琴班、芭蕾班、模特班成为人气最旺的标准宝宝制造车间,我就奇怪了,怎么就不能有冥想班、捉虫子班、玩泥巴班?为什么我们呕心沥血,就是为了把宝宝培养成一个样?  我不要标准宝宝。  幸运的是,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的宝宝,罗唯唐同学,已经成长为一个资深的非主流幼儿了。  他就是坨人肉闹钟,每天发明各种句式叫我起
期刊
我是单位推广部门的负责人,对上对下对内对外要做很多事,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我全心全意地投入,而且部门员工同心同德,所以工作起来也算得心应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分散了一部分心思去注意其他的事情。我发现手下的员工在上班时间里轮着“失踪”,有时是一个,有时是两三个,短的20分钟,长的有1小时。抓住一个问了,才知道是我的上级主任找他去谈话,了解工作情况。我心里顿时大大地不爽,要了解部门的情况你找我
期刊
一  林言能感觉到安薇的紧张,从上车起她就沉默不语,脸色一点点变得苍白。下了车,她的手甚至在他的掌心里颤抖起来。在民政局门口,安薇每走一步都步履沉重,仿佛奔赴刑场。林言有些心疼,搂着她的肩以示安慰。  看着进进出出兴高采烈的新人们,安薇越发裹足不前,眼见还有几个台阶就到了门口,安薇突然使劲抽出手,返身往回跑,险些跌倒。林言有些猝不及防,愣了片刻才追过去。  在街道拐角处,安薇颓然地跌坐在路边的台阶
期刊
当年也不知道是什么契机,我和同事们有了一次游黄山的机会。  走得匆忙,没预订好旅馆就出发了,火车票也是到站才买的。我还记得我们坐的是那种老式夜行慢车,没有空调,咣叽咣叽来到黄山脚下已近黄昏,坐缆车上山似乎是来不及了。按行程,我们当天是要上山的。不知是谁出的馊主意,一行人就啸聚起来,步行上山。登山望远,素以坐缆车为耻,步行上山倒是遂了我的心愿,其他几位青春少艾正好能借此机会释放压力。我们七个人朗笑着
期刊
初老症状你占几项   常在社交网站上看到关于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差距的测试,似乎总想从中得到“我还年轻”的安慰,殊不知道你身上的某些症状早已令你显现出了初老状态。对照下列选项,看看自己是否有初老症状吧。  只要一坐下来,小腹上的赘肉立刻显现  枕头、电脑键盘旁边出现万金油、白花油、风油精等提神药  一次熬夜,会累一个礼拜  以前烦恼青春痘,现在烦恼小细纹  如果不喃喃自语,脑子就会打结  懒得交新
期刊
在怀孕和哺乳期间,为了让宝宝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我把多吃当成了使命,根本忘记了体型的变化,觉得身上累积的脂肪是堆积的母爱。后来请了哺乳假在家专心带宝宝,除了散步,也没多少时间出门,即便出门,也是随便拣件宽松的衣服穿上。加上常常要喂宝宝,宽松一点的衣服成了我的首要选择。  休假结束,回公司上班前,我在衣柜里找衣服,可试来试去都觉得以前的套装不舒服,把人箍得紧紧的,最后干脆换上了休闲套装,自我感觉还凑
期刊
电视效应  台湾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热播,不仅捧红了程又青(女主角)和李大仁(男主角)的爱情故事,还捧红了一个新词——初老症。  所谓“初老症”,就是指都市白领因工作压力或生活紧凑而导致,心比实际年龄更容易衰老的症状。不知不觉,青春尚在,却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身心疲惫无所适从。  专家解析  “心理学上面并没有初老症这一说法。”专家认为,初老症的诱因可能是心力透支,“30岁本应该是很有冒险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