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μ受体与β-arrestin 2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2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芬太尼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μ受体与β-arrestin2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0) g,随机分为5组(n=8):NS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kg 2次,间隔30 min;M组(慢性吗啡耐受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30 min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kg;MF1、MF2、MF3组:吗啡用药同M组,注射吗啡30 min后分别皮下注射芬太尼3、6、12 μg /kg.各实验组每日给药2次,连续9 d,给药后进行痛阈测定.断头处死大鼠,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组织(PAG),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测定μ受体、β-arrestin2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 测定μ受体、β-arrestin2的蛋白表达.结果 注射吗啡后,M组大鼠痛阈值明显高于NS组(P<0.01),连续给药9天后,痛阈值降至给药前水平.与M组比较,MF2组与MF3组大鼠痛阈值下降趋缓,第7、9天,MF2组与MF3组痛阈值均高于M组(P<0.05或0.01),M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M组μ受体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M组比较,MF2组和MF3组μ受体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0.01),M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β-arrestin2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S组(P< 0.01);MF2组和MF3组β-arrestin2 mRNA及其蛋白表达高于M组(P<0.05或0.01),而M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6、12 μg/kg通过上调慢性吗啡耐受大鼠PAG 部位μ受体与β-arrestin2表达,可增强吗啡镇痛作用,部分延缓慢性吗啡耐受产生。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及曲美他嗪对其影响.方法 高脂高糖喂养大鼠6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 h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曲美他嗪组;另设糖尿病假手术组.正常喂养大鼠同样以结扎冠状动脉方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后设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组;并设非糖尿病假手术组.曲美他嗪组
目的 分析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在贲门癌与胃窦部癌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从2005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癌手术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中,随机抽取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标本211例,包括贲门癌标本110例,胃窦部癌标本101例.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以上标本常见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情况.通过SPSS 12.0软件对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结果建立数据库.结果 贲门癌与胃窦部
目的 报告脊髓脑脊液漏点精确定位后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自发性颅内低压的经验,并对靶向硬膜外血贴的治疗机制和价值等进行讨论.方法 6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男女各3例,年龄33~66岁),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分类第2版诊断标准.CT脊髓造影6例均发现脊髓脑脊液漏点.根据CT脊髓造影发现的脑脊液漏点位置选择穿刺部位,透视下注射混合碘造影剂的自体静脉血.结果 6例患者经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后获得临床痊愈.2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期刊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SNAI1基因启动子活性是否存在调控作用,并明确SNAI1启动子区重要的转录激活调控序列.方法 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一系列5'端缺失,保留共同3'端的SNAI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报告质粒分别与内参pRL-TK质粒、HBx重组腺病毒载体共转染人肝癌SMMC7721细胞,检测各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证实SNAI1基因系列启动子荧
根据美国卫生统计中心(AHSC)的报告,每21例子宫切除术后就有1例发生阴道穹隆脱垂,而每11例子宫切除术就会有1例将来需要行阴道顶端悬吊术或阴道封闭术[1].阴道顶端悬吊术通过将阴道顶端悬吊于骶棘韧带、直肠尾骨筋膜、宫骶韧带或骶骨上,从而纠正了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穹隆脱垂和小肠疝,其中骶棘韧带固定术因无需放置网片被广泛应用[2-3].我们于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问,对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子宫切
期刊
病历摘要  患者女,33岁.因发作性血压升高、心悸1个月于2008年11月19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发作时血压最高180/110 mm Hg(1 mm Hg=0.133kPa),心率最快115次/min.伴冷汗,胸闷,呼吸困难,腹痛,肢端麻木,濒死感.每日发作2~3次,每次持续5~20 min缓解.缓解期无症状,血压正常.发病以来体重下降5 kg.外院诊为"嗜铬细胞瘤".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期刊
第六届亚太地区糖尿病肢体病变会议暨第五届北京国际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论坛将于2009年8月14-16日在北京举行。亚太地区糖尿病肢体病变会议是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等亚太地区国家和地区骨科、糖尿病和血管外科专家发起的糖尿病足病学术团体。
患者男,51岁,以右季肋部疼痛间断发作10年余,加重3 d,左足麻痛10 d于2007年12月27日急诊入院.既往过敏性鼻炎病史30年,20年前因支气管扩张症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
期刊
为积极推动创伤骨科、髋关节外科的发展,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社和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主办的“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暨第六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学习班”拟于2009年6月19至22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