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也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学会共处的能力、学会发展的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自主探究的原则
我在高一阶段始终强调如下习惯:(1)读书动笔的习惯。只要读书就要划出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记下心得体会,以便上课提问交流;(2)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备齐《现代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课外的阅读中随时查阅,积累生字词;(3)仔细阅读课文页下注释和课后附录的习惯。善于利用注释和附录读懂文章,善于辨别一般理解性信息和重要记忆性信息;(4)出声朗读的习惯。早读晚读课堂读书时,一定要大声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在朗读中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语感;(5)勤于思考,大胆提问的习惯。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大胆地向同学和老师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在语文课堂上,我坚决摒弃那种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做法,按照以下的基本框架来组织教学。自读预习。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阅读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过程,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全文,自主扫清文字障碍,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加旁批眉批、记下自己的鉴赏、评价、感受之类的文字,还要记下疑难点,以便与同学老师交流。发现交流。在自读预习的基础上采用让学生“说”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表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发现,让学生的视线进入课文的每一个角落。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并以引为线索,串起全文的主要内容。质疑提问。对于一篇文章,学生肯定有困惑之处,教师应鼓励、诱导学生把这些问题大胆地提出来,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哪些是基础知识性问题,哪些是文章内容技巧方面问题。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以便作深入的研究。讨论创新。根据上一环节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争论中迸射出思想的火花。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拔。
二、在课外阅读中贯彻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根据教材进行延展性阅读,运用从课堂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写评价鉴赏文章。比如,同学们学习了课文《鸿门宴》之后,围绕《我心中的西楚霸王》这一课题收集材料。要求学生节假日或课余有计划地阅读教育部推荐的文学名著,并引导学生扣住该作品的文学形象、语言特色、艺术技巧等方面确定一个课题来进行研读,以周记的形式整理成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集体交流。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减轻写作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写作的话题,每次课内或课外的作文写自己确定的题目,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记载本,随时记下自己的观察、思考所得。在课内外的阅读中,对所读文章的某一方面写联想,感悟,凡是能让自己感动的,能引发自己思考的材料,都把它写进记载本。到作文课时,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写自己想写的题目,记自己经历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己想抒的情。这样,学生就由对作文题目的漠不关心者变为发现写作话题的主动搜寻者,久而久之,作文的水平也就大大提高了。
为了改变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我尝试着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做法是:自改。每次作文后老师把本子收起来看是否完成了,然后再发下去,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反复修改,最好把原来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再用一个时间重抄上交。互改。可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组织学生学习评改标准,引导学生掌握评判作文的基本要求,如内容、结构、技巧、语言、书写、字数等。第二,将班级学生分成6~8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6人,将作文本交叉发下去,每人改一本别人的作文。要求: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写出眉批,给定分数,写总评及给定分数的理由,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以便交流。第三,每组推荐1~2篇佳作,交给老师审阅后,或安排时间请作者朗读,或张贴全班交流。
责任编辑 邱丽
一、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自主探究的原则
我在高一阶段始终强调如下习惯:(1)读书动笔的习惯。只要读书就要划出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记下心得体会,以便上课提问交流;(2)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备齐《现代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课外的阅读中随时查阅,积累生字词;(3)仔细阅读课文页下注释和课后附录的习惯。善于利用注释和附录读懂文章,善于辨别一般理解性信息和重要记忆性信息;(4)出声朗读的习惯。早读晚读课堂读书时,一定要大声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在朗读中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语感;(5)勤于思考,大胆提问的习惯。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大胆地向同学和老师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在语文课堂上,我坚决摒弃那种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做法,按照以下的基本框架来组织教学。自读预习。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阅读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过程,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全文,自主扫清文字障碍,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加旁批眉批、记下自己的鉴赏、评价、感受之类的文字,还要记下疑难点,以便与同学老师交流。发现交流。在自读预习的基础上采用让学生“说”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表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发现,让学生的视线进入课文的每一个角落。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并以引为线索,串起全文的主要内容。质疑提问。对于一篇文章,学生肯定有困惑之处,教师应鼓励、诱导学生把这些问题大胆地提出来,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哪些是基础知识性问题,哪些是文章内容技巧方面问题。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以便作深入的研究。讨论创新。根据上一环节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争论中迸射出思想的火花。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拔。
二、在课外阅读中贯彻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根据教材进行延展性阅读,运用从课堂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写评价鉴赏文章。比如,同学们学习了课文《鸿门宴》之后,围绕《我心中的西楚霸王》这一课题收集材料。要求学生节假日或课余有计划地阅读教育部推荐的文学名著,并引导学生扣住该作品的文学形象、语言特色、艺术技巧等方面确定一个课题来进行研读,以周记的形式整理成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集体交流。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减轻写作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写作的话题,每次课内或课外的作文写自己确定的题目,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记载本,随时记下自己的观察、思考所得。在课内外的阅读中,对所读文章的某一方面写联想,感悟,凡是能让自己感动的,能引发自己思考的材料,都把它写进记载本。到作文课时,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写自己想写的题目,记自己经历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己想抒的情。这样,学生就由对作文题目的漠不关心者变为发现写作话题的主动搜寻者,久而久之,作文的水平也就大大提高了。
为了改变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我尝试着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做法是:自改。每次作文后老师把本子收起来看是否完成了,然后再发下去,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反复修改,最好把原来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再用一个时间重抄上交。互改。可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组织学生学习评改标准,引导学生掌握评判作文的基本要求,如内容、结构、技巧、语言、书写、字数等。第二,将班级学生分成6~8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6人,将作文本交叉发下去,每人改一本别人的作文。要求: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写出眉批,给定分数,写总评及给定分数的理由,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以便交流。第三,每组推荐1~2篇佳作,交给老师审阅后,或安排时间请作者朗读,或张贴全班交流。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