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级大震对川滇交界区域应力调整的可能性分析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2001年若羌8.1级以来欧亚地震带3次8级以上大震内存联系的探索,发现2008年汶川8级大震和2001年若羌8.1级、2004年印尼9级等巨大地震具有以下共性:①同属于印度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推挤的结果;②表明印度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推挤在本世纪初这些年来急剧加强;③它们的余震均是单方向延伸;
其他文献
自1992年起,<国际地震动态>杂志开始连载华北地区(33.0&#176;~42.0&#176;N,111.0&#176;~125.0&#176;E)ML≥3.0地震和首都圈地区(38.0&#176;~41.0&#176;N, 113.0&#176;~120.0&#17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附近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也大范围造成破坏。该地震发生对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趋势具有
地震预报发展战略在于创新论述了关于对地震预报异议的评议;地震预报的发展战略在于创新;避免误区、盲区要成为地震界的公德;为地震预报探索者提供公益性的信息与工具平台;关于经验性地震预报。
期刊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指以捕捉地震异常为主要目的的地下流体观测量的动态观测。而地下流体观测不仅仅观测到我们想得到的地震异常信息,同时还观测到一些与地震无关的信息,通常称为
本文阐述了新一代中国数字地震台网(NCDSN)产出的地震观测数据如何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进行光盘数据的安全备份。对数字地震观测数据的重要性和地震数据备份存储的特殊性;刻录盘的选择,备份数据的容量、速度的选取以及刻录盘的标识、存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数值模拟是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与其他各类学科如力学、材料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且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它与物理、化学实验和理论分析一起成为解决许多重大科学
期刊
基于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现状,作者对未来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①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地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②建议在选定的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开展密集和综合的地震和地球物理观测,以及资料的深入分析;③加强对板内地震发生物理全过程的基础研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论研究人才;④充分重视和利用亚洲地震委员会的平台,推动亚太地区地震和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