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笔下生辉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文教学最让老师伤脑筋的是学生作文内容空乏无味,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把写作当成是苦差事。这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向生活去寻找写作的源泉,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是获得写作材料的基础 。当学生对事物有了具体的感知后,还需要一定的表达能力,可从建立的“材料库”中灵活地获取。多进行仿写练习,促进“消化”。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优劣有更感性的认识,可用比较法来体会。通过以上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增强了写作的信心,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关键词】治疗 “空洞” 观察 “材料库” 比较法 提高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老师发现学生惧怕写作的最大原因是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语言枯瘦干瘪,苍白乏力,颠来倒去总是那几句,没有新鲜活力,文章形如一条腹内空空的干瘪丝瓜。即使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描绘自己所陶醉的美景,记身边的亲朋好友,最后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寥寥几笔,或人云亦云应付了事。其实,这是作文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治疗学生作文“空洞”的毛病呢?本人也在作文教学中探索出一些做法。
  1 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观察力“以生俱得”,是不用人去教的。他们既然有五官(眼、耳、鼻、舌、身),自然就有“五觉”(视、听、嗅、味、触)。诚如刘国正先生指出:“我国的传统作文教学,大都是注意指导学生怎样写,不大注意指导学生向生活去探究写作的源泉。”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是获得写作材料的基础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就拿写景的作文来说吧,我们家乡百色市有一个风光旖丽的风景名胜——澄碧湖,学生们在春游、秋游时都去过,并被那儿的景色深深陶醉。但回来后,再让他们写澄碧湖的美景,他们又一筹莫展了。其中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把看到过的美景变为真正的感性加理性的认识。针对此原因,当学生再去游澄碧湖时,我先布置好几个预习要求。首先要选择好观察点,而且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点。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同一种事物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如:在高处看湖,可以观湖的全貌,感觉到湖的壮美;在低处看湖,可感觉到湖的博大胸怀;于远处看湖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而近处看湖,湖又微波粼粼,跳跃着点点星光。其次,让学生用不同的感官来观察。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身体来感触,用鼻子来嗅等。再次,要注意观察湖的静态和动态、形状、颜色、大小等。另外,还可观察湖在不同时间里所呈现的变化。如湖在早晚,在雨天晴天等都呈现不同景象。正如苏轼所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另外,还要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孤立地观察一种事物,要注意把它同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湖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等互相映衬形成一幅多姿多彩,富于变化,层次不同的美景图。观察时,还要注意用心体会湖的美,这才能做到融情于景,写出来才能感染读者。这样,教给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一种事物,这种事物在学生的脑海里就形成了多彩的,具体的感知,而不是飘渺的印象。于是,当学生在写文章时,才能在脑海里浮现出具体、生动的景物来,才不愁没有什么内容可写。
  当然,不同的文章体裁,不同的文章内容,不同的事物,观察的侧重点也应有不同。
  2 建立一个“材料库”
  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材料库”呢?学生在写作时,虽然在脑子里对所写事物有了具体的感知,但如何把它生动地表达出来,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呢?这就需要借助恰当的、优美的词句,许多学生常常为要表达一个意思,而不知用什么合适的词句,用什么方式表达而烦恼。那么,可从什么渠道来解决此类问题呢?
  其实学生们所持的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材料库”。说到这一点,先要正确认识语文教材及语文教学。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课文,要求学生理解内容是不够的。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的写作范文。学生可以从中学习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词汇、语句及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所以,在课文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让学生都准备一本 《采蜜集》,要求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后,都要记下几个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刚开始可少一些,一旦学生养成了习惯,就会越记越多,有的学生还对这些词句进行分类“管理”。如成语的作一类,重叠词的作一类,描写景色的为一类,写人外貌的为一类……一个个学期下来,就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用起来查找也挺方便。当然,“材料”不只是从所学课文中摘取,还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取,童话故事、优秀作文选、名人名著、科技读物等都是很好的摄取对象。
  建立一个容量大的“材料库”,单是以书面的形式记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还把“书面材料库”转移到自己头脑中并在写作时灵活运用。其中可让学生在记录好句段的同时,进行仿写练习,这样利于当场“消化”。比如,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理想的风筝》中有一段描写刘老师外貌的语句: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作者从总体到部分描写了刘老师的外貌,更重要的是从外貌中透出了刘老师的性格特点——忠厚,这是一段描写人物外貌很好的范例。我让学生进行仿写,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的爸爸又高又瘦,时间的长河在他的脸上冲刷出一道道皱纹,高高的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很斯文。他的爸爸给人的印象的确如此,这位学生把爸爸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通过让学生仿写,学生明白了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有一定的顺序,而且还要学会从现象透出本质,这样才会使所写的人物形象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多读多背,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捷径。读多了,背多了,写起作文来自然有话。多读多背也可以使作者的语言组织方式在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模式”。因此需要表情达意时,就会自然呈现。
  3 用比较法来体会语言优劣
  有相当多学生的文章容易存在着这样的通病,读起来基本通畅,但总让人感觉到没有多少味道。分析起来,其原因是语言千篇一律,陈旧呆板。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设置“语言板块”进行比较。且看下面的训练:让学生比较下面两段话——
  片段1:吃完饭后,我走到写字台旁,解开书包带准备写作业,突然发现我的铅笔盒不见了。这下,可把我急坏了,想要去找,但想到天晚了又不敢去找。
  片段2:吃完晚饭后,我懒洋洋地走到写字台旁,慢慢吞吞地解开书包带,准备写作业。咦?我的铅笔盒呢?“……唰唰,哗啦哗……唉!”书包都已经被翻个底朝天了,可还是不见铅笔盒的影子。我无力地瘫在沙发上,闭上眼,真烦死人了。一会儿,我又腾地站起来,紧握双手,暗骂自己:“李明呀李明,你怎么这么马大哈,竟然把自己心爱的铅笔盒给丢了。唉,只好自己找去。”但刚走到门外又犹豫了,此时正值冬季,天黑得早,外面月黑风高,风吹过之处带着尖利的啸声,此时此景,就像武侠小说里描绘的一个令人心神不安,好像就要发生什么可怕事情的场景那样,想到这里,我脊梁骨一阵阵发冷。
  这两段话都是描写一个内容的,但“片段2”明显比“片段1”具体、形象、引人入胜。“片段2”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等都描写得非常具体,特别在描写心理活动中,把“我”那种着急、懊悔、胆怯的、矛盾的内心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这样一比较,学生就能较容易明白该怎样写才能使语言具体、生动。
  运用比较法进行比较,可采用多种方式。如老师先规定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最后分析比较学生的作品;或者老师自行准备两段文章来让学生评优劣等。
  解决学生作文内容空洞问题的方法还很多,如教给学生用多种修辞方法,借用健康的民俗俚语,甚至歌词等来表达。实践证明,运用以上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写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医治”学生作文空洞的毛病,使他们的笔尖绽放出朵朵绚丽的语言之花来。
其他文献
学术期刊印数逐年减少是一个事实,但学术期刊的管理者和工作者不必过多自责,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说,这是网络的普及使学术期刊传播方式多样化的结果,是学术期刊的读者和订户的选
今天,中国华东修辞学会在金华召开纪念“陈望道先生名著《修辞学发凡》问世六十周年纪念大会暨语法修辞学术研讨会”。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首先让我代
马丁&#183;路德是基督新教的创始人,也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改革家.在宗教改革过程中,他创立了&#39;三唯&#39;理论,把<圣经>的解释权交给了普通群众;他否认教士阶层在
凡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都有这样体会,单教学生汉语的语法规律、词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使洋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汉语,措词用语恰当而得体。除了掌握汉语知识之外,还得了解华夏
作家笔下的奇异的感知和想象,往往是修辞园地里的奇花异卉。因为这些奇异的感知和想象本身,就是形象思维的体现,而积极修辞又无疑是这种形象思维的反映。许多具有修辞价值的广为
根据中国修辞学会关于重建中国修辞学会东北分会的决议,经中国修辞学会东北分会筹委会的努力工作,中国修辞学会东北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5月在吉林市隆重召开
2004年9月8日,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考试中心通知,我校2002级已参加大学英语全国统考的学生在2004年大学英语四级统考中平均通过率达到48.42%,比2003年35.87%高出12.55个
文章阐述了科技传播在促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经济建设的现代化;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技开发工作,推动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可
著名的明代话本小说《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潜伏着几则“字谜”,难为了一些专家,苦煞了广大读者。《拍案惊奇》卷八:(陈大郎)忽见远远地一个人走将来.你道是怎生模样?
小学科学课中,可通过问题情景、教师引导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