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in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讨论了评价主体的选择,包括学生、学院级的管理机构、督导专家、教学系部、教师和企业,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同时说明了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6-0031-05
  目前,职业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在生源、师资等方面却面临着相当大的冲击。高职院校长期受生源问题制约,虽录取门槛不断降低甚至免试,但生源依然不足,高职院校的生存状况堪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受到格外重视,而构建一个适应职教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质量评价范围不全面
  在一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重视教学结果与教学效果的评价而忽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重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而忽视教学评价过程;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变成了教师奖惩、晋升、调动、加薪的重要衡量标准。此外,对于不符合事实的学生恶意评价不加甄别地就采纳作为结果。这就导致教学质量评价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也会受到遏制。
  (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不完善
  多数高职院校积极行动,采取了各项措施,但评价体系多拘泥于学校内部的评价,注重学生主体、同行和督导的评价,而忽略社会行业的评价。已有的评价体系虽有参考性,但与时代脱节。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建设浪潮的到来,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已陈旧,不能满足市场新需求和职教新精神。职业技能大赛已普及并受到高度重视,而旧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此毫无体现。
  (三)问题反馈缺乏时效且难以落实
  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缺乏时效性。除检查听课能及时反馈外,其他评价结果则要经过很长时间、很多环节的统计分析。评价结果的反馈很重要,但反馈有时因与业绩、职务、个人考评等挂钩,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因此,教学质量评价流于形式而未深入。
  (四)评价体系信息化水平不高
  评价工作仍以写材料、填表、审核汇报等为主。一些高职院校将教育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于实现计算机化或网络化,未能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提供的全新沟通机制和具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教学质量评价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评价体系信息化仍需要大量的投入。
  (五)定量定性分析欠合理
  定量定性研究决定了评价工作真正实现科学性、可操作性。高职院校的特殊复杂性导致在评价过程中定性问题难以衡量,因此,硬件成了评价的主要标准。但硬件只能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等定性的因素,也影响着学生能否成才。如何提高评价体系中的量化标准是今后工作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六)重教学管理,轻教师素质
  多数高职院校将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参考,期望“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但不考虑教师自身发展,一课定结论或只指责、不指导的教学质量评价严重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利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相当重要。各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难的困扰,究其原因是专业设置的问题,而专业设置又是专业建设的第一环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由于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应性,同时未与企业或行业生产挂钩,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就业率低。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行业以及社会的需求,必须通过市场来检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与服务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就必须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能立即投入工作创造效益,而不是再经过长期的实习培训等才能胜任。凡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的高职院校,其发展就快、质量就好。
  事实上,就业导向已经成为高职高专教育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同时,专业建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考量教学质量的高低,首先就要判断该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是否坚持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二)多元整合的课程开发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主要任务是开发一套完整的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实施进程的课程方案。依据高职教育的定位,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以情境性和实践性为主,最终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纵观国内外高职教育成功经验,课程模式呈现出形式各异且极为复杂的特点,在课程开发方面,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程观综合化的趋势要求主体课程坚决不能采用单一模式,将社会实用性作为优化标准,课程开发选择“多元整合”已成共识。这样,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就更加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途径的优化。因此,多元整合的课程开发也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保证。
  (三)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功能,是指参照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收到的实际效果。学校应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校都必须时时刻刻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付诸实施,促成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变管理为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选择,提供合适的阶段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使学生最终都能符合统一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指标。
  (三)软硬件结合的资源优化
  教学资源优化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学资源优化包括对硬件资源的优化和对软件资源的优化,教学设备的种类、数量、科技含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学实训基地是完成高职实践教学的场地。为培养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需要创设模拟实际生产的实践环境,否则教学质量将大打折扣。   因此,在各方面资源条件的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软硬结合”和“两手抓”的原则,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
  构建并优化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行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1.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先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开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通过严谨的评价程序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评价能让教学质量监控更加真实、客观、可靠,根据反馈信息对症下药,提高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同时为学校发展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树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总体目标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科学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分析教学状态,依托方便快捷的信息反馈网络,强化反馈和调控功能,进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综合考虑学生、督导、同行、企业等多方面的评价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具有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科学实用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
  3.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除按照权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客观公正原则之外,还需按照以下原则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具体评价指标时,一方面做到覆盖面广、便于操作,另一方面做到主干比较清晰,程序相当简化,实施起来方便易用,同时可操作性要强。
  (2)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在做到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又要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可操作性,使各参与评价主体都能接受和认可整个评价过程并能积极参与进来。例如,为使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可采取全面与重点相结合,过程与效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诊断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中,既有众多的观测点,又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可以创造性开展工作。
  (3)实效性与全面性相结合。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到各个要素,同时还要注重实际效果,避免因评价投入过多却忽视正常教学现象的出现。如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在充分考虑系统性和覆盖面的基础上,要把当前各高职院校的实际办学状况突出出来并作为重点,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经费投入不足等实际问题。
  (4)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成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相对固定的,呈现静态性;与此相反,教学过程却是动态的。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应动态进行,应根据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一方面,一些评价标准指标会随着高职院校内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另一方面,类别不同、地域不同、历史不同的高职院校,其评价标准也绝不会相同。对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做到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
  (二)选择不同的评价主体
  1.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对教学有着最直接、最全面的感受和体验,对教学最具发言权。但学生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因此,评价前的教育和引导很重要且必要。
  2.学院级的管理机构
  成立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直接由学院相关党政班子领导、教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等组成。主要评价系部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质量评价、专业培养目标、招生就业情况、有无教学事故与差错、教学资料、教学组织与安排、实践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纪律、教学态度等。
  3.督导、专家
  督导、专家是教学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主体及实施者。督导必须德高望重或专业技能过硬,一般不承担任何教学任务,以保证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的客观公正性,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和教师水平、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学系部
  成立相关的系部评价小组负责系部范围的教学质量评价,成员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娴熟的教学经验,对本专业学科领域认识相当深入,对评价客体的专业领域也有一定的了解,能从领导、同行及专业的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5.教师
  授课教师必须对所授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就是以自我为主体,教师依据评价原则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主动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教育教学工作等做出评价。教师之间也要进行互评。
  6.企业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企业必须参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需要与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有机统一。通过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企业依据双方制定的标准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进行质量评价和监控。
  (三)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1.主要内容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括教学系部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专业建设评估指标、课程建设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等六部分。
  2.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方法
  笔者将回收的有效问卷作为因子分析的基本材料,原则是所选用的因子经过SPSS10.0统计软件因子分析后,其特征值必须大于1,因子所包含的变异量经旋转后负荷必须大于0.4,每一变数的因子负荷量原则上只能在一个因子上出现。首先对各个维度进行统计描述,其次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四个大维度来离析出各自的公共因子,确定一级指标体系。
  权重是某一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笔者将已定指标两两比较法和权值因子判断表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3.系部教学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系部教学状态评价着重评价考核各教学系部的教学状态,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务处及其督导。其一级指标有五项,分别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管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权重依次为22%、20%、18%、20%、20%。二级指标共有27项。
  4.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分为系部自查和由专家、学院相关领导、企业代表组成的专家组评估。一级指标共有四项,分别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专业办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改革、教学效果。二级指标共有16项,每个二级指标均有相应的观测点。重要项目有专业定位规划、师资队伍、实验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学生基本理论与技能、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学生满意度、学生就业与发展。评估结论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标准中只给出优秀、合格两个等级,低于合格的为不合格,介于优秀、合格之间的为良好。
  5.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
  课程建设质量评价分为系部自查和由专家、学院相关领导、企业代表组成的专家组评价。一级指标共有四项,分别为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研究与改革,所占权重分别为20%、20%、45%、15%。二级指标共有14项。
  6.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为学生评价和由教师、院系领导、督导、企业专家等组成的专家组评价。其中,学生课堂评价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四个维度进行,权重分别为25%、25%、20%、30%。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侧重从教态、技能、内容、方法、手段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权重分别为20%、25%、20%、20%、15%。
  7.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由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践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四级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包含学生、专家、教师、教研室等。学生实习质量评价的主体为企业。
  学生对实践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从态度、方法、效果、纪律安全和组织管理等五个维度进行,各自的权重分别为25%、10%、40%、10%、15%。
  专家对实践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从着装及出勤、组织、秩序、指导和文明生产等五个方面进行,各自的权重分别为15%、29%、15%、23%、18%。
  教师对实践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从态度、内容方法、效果、纪律安全和教学组织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各自的权重分别为19%、21%、23%、17%、20%。
  教研室对实践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侧重从工作态度、教学组织管理、教学业务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各自的权重分别为24%、21%、29%、26%。
  企业对学生实习质量的评价侧重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安全生产、保密意识、质量意识和语言文字能力等六个方面进行,各自的权重分别为22%、18%、16%、16%、16%、12%。
  8.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
  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是企业对毕业生从思想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权重分别为30%、20%、30%和20%。
  四、实施效果分析
  将上述六大指标体系应用于某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之中,其环节主要包括实施准备、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反思。根据实施结果,可看出该体系相对科学合理、统筹兼顾、操作性较强。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一,要把握好各项权重,同时要兼顾抽取样本的客观公正及抽取的合理性,所以在定性、定量方面需要下工夫;其二,院校内部因素相对好控制,但外部因素诸如毕业生跟踪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其三,由于牵涉六大指标体系,需要科学配合实施,让各个指标体系在执行过程中相互补充而非相互牵绊;其四,实施结果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应寻找合适的方式方法让结果分析相对简洁易行;其五,院校需要打破以往的评价惯性模式,也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其六,上级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软硬件投入。
  参考文献:
  [1]廖秀珍.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孙燕.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
  [3]L.W.安德森,L.A.索斯尼克.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的回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宋正富,刘德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5]张蓓.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2).
  [6]梁文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7]方晓红.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影响因素及其纠偏机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8]陆群,钱胤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1).
  (责任编辑:杨在良)
其他文献
福拉凹陷区域地质上属于在中非剪切带应力场背景下拉张形成的被动裂谷凹陷,整体呈西断东超的箕状凹陷,西部陡坡带为一个受长期活动的边界断层控制的一个狭长区域,面积约400km^2
基于膨胀管定位系统开发了膨胀管定位多分支井技术:在分支井钻井、完井甚至后续的采油、修井以及油层改造等作业中,各种工具均根据井下膨胀坐挂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并作业的一种新
哲学在本质上是善于从人与客观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中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智慧.传统形而上学将哲学置于与客观现实世界相隔绝的纯抽象化"本体"追问中探寻世界的意义和目的,最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构造自西向东由北部单斜带、中部向斜带、克一乌断裂带和前缘斜坡带4个部分组成,在纵向又可划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上构造层的冲断序列要先于下构造层。
柴达木盆地有大量储油构造和良好的盖层条件,却缺乏足够的理想储集层,寻找裂隙性储集层分布区,很可能是实现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根据对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构造的野外考察,
研究贝尔凹陷断裂的发育及形成演化特征表明,该断裂对潜山裂缝有控制作用。布达特群沉积后、南屯组沉积末期和伊敏组沉积末期的断裂活动时期是影响潜山裂缝发育的3个主要阶段
摘要:讨论了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改革原来统一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三类人才,分类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通过“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有效解决了生源多样化和学生需求差异化的矛盾,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专业;
第二代"城市边缘人群",大多数是到城市打工者的第二代,是生在城市或者很小就在城市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摘要:欧盟各国对职业指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欧盟地区现存的若干问题制约着职业指导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欧盟研究人员以职业能力为基点研究并得出了基础性、规范性、可扩展性较高的职业指导从业能力框架结构,为欧盟各国制定职业指导从业人员专业化培训策略提供了蓝本。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此为借鉴,在职业指导全程化视角下,厘定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能力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高校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