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异的语文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87781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邻教子》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寓言故事,它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悦纳多样”、“张扬个性”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故事说:“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在常人眼中,五子三残,这是一个非常不幸和糟糕的家庭,然而西邻没有怨叹,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扬其所长,用其所能,让朴者种田、敏者经商、盲者算命、偻者搓绳、跛者织布,可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一家人衣食无忧。如果西邻用一般家长对待孩子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孩子,那就会整日感叹命运不公,甚至以泪洗面,悔憾终生。或假使让五个孩子跟着自己一起去种地,或捕鱼,或经商,试想,这个家庭的日子还能过下去吗?那一定是一个充满悲剧的家庭。
  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教育启发很大,当然对语文教学启迪也很多。以中学阶段为例,初高中学生尽管有着很大的可塑性,但面对当下的考试制度,我们不得不很现实地面对这样的结局,即在高等教育尚未真正大众化的今天,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进入高校深造,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如何做到因人而异、扬长补短,这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然而当下的教学中,我们的广大语文教师往往缺少的就是西邻的智慧,总是简单地以文化成绩作为评判孩子的惟一指标,以考试征服学生,以分数排出优劣,以求得所谓的教育权威,让大部分学生在考试成绩面前成为失败者,满怀沮丧地甚至是满腔仇恨地离开校园。这种用一样的方法,花一样的时间,教一样的内容,提一样的要求,最终培养一样的人的教育其实质就是把学校当成了工业化大生产的流水线,按统一规格铸造同一产品,这是极其庸俗甚至悲哀的无人教育或曰把人降格为物的教育。
  《西邻教子》的故事对语文教学的启迪就在于我们的教师(当然也包括家长)要有西邻的智慧。有朗读特长的同学,就要引导其在朗读上多下功夫,多多朗读,学习技能技巧,日后就有可能以播音主持为自己的职业取向;字写得漂亮有书法爱好及一技之长的同学,就要极力鼓励他刻苦练字,甚至拜师学艺,日后就可能在书法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有编排表演课本剧特长的同学,就鼓励其在编剧表演上发展,并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写一手好文章的同学,当然也就要鼓励他们在文学上有所造诣……中学生已经萌发职业定向的意识,加之中学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很强的可塑性,恰当地引导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而简单地以考试分数和统一的方式要求学生,最终的结果也肯定是低效乃至负效的。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评价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出发,重新整合和设计教育系统,促进每个学生在适当的时机、场所接受适当的教育,承认其认知背景、社会背景、情感态度等差异,在了解兴趣爱好和特长潜能的基础之上,尊重这种差异,以适合其能力水平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使其得以和谐而又充分的发展。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可以做得到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在综合性学习中唤醒参与意识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其实再差的学生也会对活动心驰神往,如走出校园,观察一年四季的气候、景物变化,让他们用口头、图文乃至肢体语言去表现内心的感受。参加校内文学社、社区活动,用口头、图文乃至肢体语言来表达见闻和感受。利用班会、自习等机会对身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讨,让每个人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在这些活动当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的程度,尤其要关注与激发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的发现与探索的愿望,让他们展示观点与见解,优先让他们去交流。在实际的参与锻炼与激励当中,让那些往往被忽视的学生得到应有的照料,从而消除自卑,建立自信。
  
  二、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活学生自信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不能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首先,语文教学中的评价要实施分类评价。语文知识与能力方面,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个方面分门别类地评价,不能以一个分数简单判定语文学习的好坏。尤其是对成绩差的学生,要发现相对较好的方面,如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就要分类进行表扬与肯定。其二,在评价的等第上,突破传统观念。要勇于创新,如作文可以实行满分制(百分制),突出的甚至打超百分。有些学生有的学科差,如数理化,但语文很出色,作文就可以这样打分,让其看到自己的写作才华出众,消除自己存在的“某学科我就不行”的潜意识,从而走出自卑的阴影。其三,实行个体的发展性评价,不能看其在考试当中的排名,关键要看其个体的进步程度,只要有进步,就要予以表扬与肯定。其四,要重视形成性评价。进行成长记录,对学生学习语文某方面的兴趣与潜能及时发现并记录,让学生看到自己原来如此有实力。如果喜欢写诗歌,就记录“你具备诗人的潜质”;如果作文写得好,就记录“天生的作家样子,坚持下去,必成大器”……
  
  三、以非行政组织推动学生自主发展
  
  在班级当中,根据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成立一些班级非行政的团体组织,让他们自我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找回自信,增长才干。如写作好的同学成立“文学社”、“小作家协会”等;擅长表演的同学成立“编剧创作组”、“未来导演家协会”等;有写字绘画特长的同学成立“小小书法家俱乐部”等,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在班级当中找到自己的座标,从而发现自己的价值。这些组织成立之后,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引导他们制定活动方案,并督促实施。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始终关注他们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
  
  四、实施积极的课堂关注让学生一展才华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要对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在板书、提问、展示、反馈等对话互动中,应针对学生的特点,不失时机地让他们的兴趣、特长得到强化、提升,久而久之,每个学生都会有“一技之长”或“身怀绝技”,在班级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令人刮目相看。善读的就声情并茂地朗读,善演的就身临其境似地表演,善说的就让其滔滔不绝地倾吐,善画的就让其一展画技,善唱的就让其一展歌喉……这样的课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中的生命化课堂吗?
  
  五、整合家长的资源增添教育合力
  
  在新课程实施的视野中,家长也不是旁观者,而是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之一。因此,语文教师也应和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共识和合力,一起探讨教育策略,强化学生的优长之处。如和孩子一起读书,交流读书体会,探讨文学,畅谈人生,创设“书香家庭”;参与家庭生活的决策、安排,积累生活经验与体验等。另一方面,在家庭里。家长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兴趣特长的发展,不断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其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今年夏天美国国会是否会通过提案,给予中国以“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待遇的问题,不仅引起了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强烈关注,还引发了美国国内政治势力的一场大搏斗。文章对
中美将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当代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有可喜进展,但不巩固。如何排除各种干扰,使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仍需双方努力.首先要有
夕阳西下,余晖尽洒。走过街边的矮瓦低檐,看着路人的谈笑自若,不自觉已经来到学校的门前。这里是三台县七一小学,虽然已过了放学时间,校园里还很热闹。操场中间的孩子你追我赶,欢笑
1.现代音乐学院教师与鹿特丹大学来访演出交流人员合影。2。开幕式音乐会。3.工作坊:拉丁音乐风格演唱-节奏律动。4.大师课:阿根廷民俗音乐演唱。
师生互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师生互动的前提是师生平等,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新课程的理念滋润了教师的心田。我摒弃了热闹和喧哗,形成了“诗情画意,淳厚旷远”的教学主张,铸就
针对新入职教师存在的教育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良、实践能力不强、研究意识缺乏、专业认同感不够等诸多问题,紧紧围绕教师成长提升这一螺旋核心,合江县实施“螺旋递进式”培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以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为理论根基,尝试从言、情、诗、思四个维度来阐述自己对语文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