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0月12日,一档聚焦素人、致力于挖掘喜剧新星的喜剧综艺节目《我为喜剧狂》第四季登陆湖北卫视、天津卫视。蔡明、潘长江、苗阜携手担当“喜剧合伙人”,助力喜剧新人实现梦想。节目共13期,分为突围赛(1-7期)、淘汰赛(8-12期)和总决赛(13期)。作品不拘泥于相声、小品等传统喜剧形式,快板、音乐喜剧、舞蹈喜剧、魔术喜剧、脱口秀等表演方式都能在该平台绽放光彩。在《我是喜剧狂》第四季总导演秦臻看来,喜剧是多方位的,呈现形式也是多维度的,《我为喜剧狂》为热爱喜剧的素人提供了圆梦舞台。
不忘创新初心——
赛制提档升级 深度“星素”互动
节目走到第四季,面对同类型节目扎堆及由此带来的视觉疲劳,形式创新势在必行。谈及与前三季相比有何变化时,秦臻表示,本季明星嘉宾的角色由“评委”升级为“喜剧合伙人”,并与选手产生更多互动。“明星嘉宾在前三季主要起着点评指导的作用,并未真正参与表演。明星嘉宾只有参与其中,才能向选手提供更加深度、专业的艺术指导。这一互动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喜剧合伙人和素人选手之间建立了深厚感情,他们对于作品、双方的表演风格、秉性及喜剧认知达成共识,最终实现共赢。”秦臻说。
不仅如此,明星嘉宾的深度参与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高质量的喜剧作品。秦臻介绍,在最后的总决赛中,潘长江、苗阜和选手都有合作作品推出,明星嘉宾还将邀请合作搭档、圈内好友等喜剧人参与其中,共同奉上一场喜剧综艺的视觉盛宴。
突围赛、淘汰赛和总决赛的赛制设置也让喜剧作品呈现明显的逐次升级狀态。“参赛选手从相对短小的作品到中型、大型作品的层层递进,从中能明显感受到素人选手的进步。”评选规则上,从淘汰赛开始,选手去留由现场300位观众决定,“喜剧合伙人”主要负责点评、拉票。“喜剧作品取胜还要靠百姓认可,这也是我们做喜剧节目的初心。”秦臻说。
回归喜剧初心,作品筛选标准也将一脉相承,《我为喜剧狂》团队更多考虑喜剧本体内容。秦臻表示,“生活中蕴含了很多喜剧元素,选手若能细心观察并认真提炼,才能创作出让人发自内心感到快乐的作品。”
不忘圆梦初心——
成就素人梦想 玩转跨界娱乐
相较以明星为核心的同类节目,秦臻认为与其锦上添花,倒不如雪中送炭。“喜剧市场需要更多新鲜血液,《我为喜剧狂》基于这一背景,致力于搭建素人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更多喜剧新人涌现出来。”
本季,由3男1女组成的“最佳配角组合”的表现颇为抢眼。秦臻介绍,该组合四人在前三季都曾以助演的身份参与节目,此外还担负了部分喜剧剧本创作和编导工作。前三季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该组合对《我为喜剧狂》的舞台更加熟悉。在秦臻看来,素人对喜剧的热爱程度决定了其未来能走多远。“喜剧人是有天赋的,但后天的努力更重要。‘最佳配角组合’对喜剧的热爱有目共睹,他们在此基础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演风格并继续放大,构成了其特有的舞台喜剧表演经验。”
相较明星,素人在“流量担当”方面确有不足,但深度挖掘素人故事,并据此创作出的喜剧作品却能直击人心。厚积薄发,是素人的核心竞争力。“北漂”二人转演员组合“关东风”演绎的作品正是他们在坚持喜剧梦想的道路上从未止步的真实写照。导演组在了解到这一组合在二人转演艺事业上追梦的故事后,经过深入沟通、量体裁衣,共同打造出作品《入夜无风》。该作品讲述了一群在横店怀揣着艺术梦想的年轻人努力拼搏的故事。选手结合过往经历、真实情感进行演绎,引发观众强烈共鸣。郭丰周的独角戏《以父之名》,想象了各种各样与久别父亲重逢的场景,背后则是对已故父亲的深深缅怀。这些作品都来源于选手的真实生活,因此更能打动人。“导演组从筛选选手阶段就会寻找选手特点,在深入沟通后共同创作、修改,再经过不断完善和反复排练等环节,帮助选手打磨作品、提升舞台表现力。”秦臻说。
除了素人,《我为喜剧狂》也为跨界明星提供了圆梦舞台。秦臻介绍,本季喜剧红人张全蛋和知名演员黄一山都在舞台喜剧方面有出色表现。“虽然两位在各自领域有着丰富经验,但在舞台喜剧方面都是新人,他们愿意放下身段尝试舞台喜剧,这一精神令人佩服,对此我们也非常欢迎。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无疑对自己的表演风格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张全蛋并未走到第二轮,足见喜剧合伙人的严苛筛选标准。秦臻表示,《我为喜剧狂》的筛选标准与普通的舞台喜剧筛选标准并无二致。“张全蛋的表现并非不好,只是其个人风格更适合网络传播。不可否认,一次直接面对观众的表演经验将对其未来的成长大有裨益。”
不忘真实初心——挖掘选手幕后真实故事 发现喜剧综艺深度价值
本季,《我为喜剧狂》在沿袭喜剧综艺形式基础上,继续放大真人秀部分。秦臻表示,“一方面,节目会对晋级选手进行更多的形象及性格展示。另一方面,从淘汰赛开始,喜剧合伙人对喜剧的理解及对选手的帮助也将给予更多记录。”
秦臻深刻意识到,如今观众对喜剧综艺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看到更多让人发笑、令人深思的高质量喜剧作品外,观众也希望获得更多点评‘干货’及嘉宾与素人互动的‘幕后故事’,真切感受到喜剧作品从构思到最终走上舞台所经历的艰辛。此外,喜爱喜剧的观众,在看完节目后也能获得启发。”
为了让节目的内容价值充分发挥,《我为喜剧狂》第四季淘汰赛会根据类型进行划分,不同喜剧门类的选手将获得更具针对性的“干货”辅导和点评。秦臻表示,“考虑到相声、小品等喜剧表现形式的不同,艺术门类混搭的比赛无法执行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淘汰赛是同场、同类型选手的比拼,某一细分类型的不同团队之间也能互相学习。最终,每个门类都会有一个作品成功晋级,这也使总决赛达到艺术形式多样的效果。”
回顾此次录制过程,秦臻感慨颇多,“喜剧综艺首先要在形式上尽可能新颖,新颖的方式能让观众第一时间关注节目。选择与百姓生活喜怒哀乐相关的题材,更能增进亲切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此外,喜剧应该是真诚的,而非依靠浮夸的肢体表现引人发笑。在真诚方面,素人往往能发挥出更奇妙的化学反应。”
(许艳艳)
不忘创新初心——
赛制提档升级 深度“星素”互动
节目走到第四季,面对同类型节目扎堆及由此带来的视觉疲劳,形式创新势在必行。谈及与前三季相比有何变化时,秦臻表示,本季明星嘉宾的角色由“评委”升级为“喜剧合伙人”,并与选手产生更多互动。“明星嘉宾在前三季主要起着点评指导的作用,并未真正参与表演。明星嘉宾只有参与其中,才能向选手提供更加深度、专业的艺术指导。这一互动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喜剧合伙人和素人选手之间建立了深厚感情,他们对于作品、双方的表演风格、秉性及喜剧认知达成共识,最终实现共赢。”秦臻说。
不仅如此,明星嘉宾的深度参与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高质量的喜剧作品。秦臻介绍,在最后的总决赛中,潘长江、苗阜和选手都有合作作品推出,明星嘉宾还将邀请合作搭档、圈内好友等喜剧人参与其中,共同奉上一场喜剧综艺的视觉盛宴。
突围赛、淘汰赛和总决赛的赛制设置也让喜剧作品呈现明显的逐次升级狀态。“参赛选手从相对短小的作品到中型、大型作品的层层递进,从中能明显感受到素人选手的进步。”评选规则上,从淘汰赛开始,选手去留由现场300位观众决定,“喜剧合伙人”主要负责点评、拉票。“喜剧作品取胜还要靠百姓认可,这也是我们做喜剧节目的初心。”秦臻说。
回归喜剧初心,作品筛选标准也将一脉相承,《我为喜剧狂》团队更多考虑喜剧本体内容。秦臻表示,“生活中蕴含了很多喜剧元素,选手若能细心观察并认真提炼,才能创作出让人发自内心感到快乐的作品。”
不忘圆梦初心——
成就素人梦想 玩转跨界娱乐
相较以明星为核心的同类节目,秦臻认为与其锦上添花,倒不如雪中送炭。“喜剧市场需要更多新鲜血液,《我为喜剧狂》基于这一背景,致力于搭建素人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更多喜剧新人涌现出来。”
本季,由3男1女组成的“最佳配角组合”的表现颇为抢眼。秦臻介绍,该组合四人在前三季都曾以助演的身份参与节目,此外还担负了部分喜剧剧本创作和编导工作。前三季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该组合对《我为喜剧狂》的舞台更加熟悉。在秦臻看来,素人对喜剧的热爱程度决定了其未来能走多远。“喜剧人是有天赋的,但后天的努力更重要。‘最佳配角组合’对喜剧的热爱有目共睹,他们在此基础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演风格并继续放大,构成了其特有的舞台喜剧表演经验。”
相较明星,素人在“流量担当”方面确有不足,但深度挖掘素人故事,并据此创作出的喜剧作品却能直击人心。厚积薄发,是素人的核心竞争力。“北漂”二人转演员组合“关东风”演绎的作品正是他们在坚持喜剧梦想的道路上从未止步的真实写照。导演组在了解到这一组合在二人转演艺事业上追梦的故事后,经过深入沟通、量体裁衣,共同打造出作品《入夜无风》。该作品讲述了一群在横店怀揣着艺术梦想的年轻人努力拼搏的故事。选手结合过往经历、真实情感进行演绎,引发观众强烈共鸣。郭丰周的独角戏《以父之名》,想象了各种各样与久别父亲重逢的场景,背后则是对已故父亲的深深缅怀。这些作品都来源于选手的真实生活,因此更能打动人。“导演组从筛选选手阶段就会寻找选手特点,在深入沟通后共同创作、修改,再经过不断完善和反复排练等环节,帮助选手打磨作品、提升舞台表现力。”秦臻说。
除了素人,《我为喜剧狂》也为跨界明星提供了圆梦舞台。秦臻介绍,本季喜剧红人张全蛋和知名演员黄一山都在舞台喜剧方面有出色表现。“虽然两位在各自领域有着丰富经验,但在舞台喜剧方面都是新人,他们愿意放下身段尝试舞台喜剧,这一精神令人佩服,对此我们也非常欢迎。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无疑对自己的表演风格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张全蛋并未走到第二轮,足见喜剧合伙人的严苛筛选标准。秦臻表示,《我为喜剧狂》的筛选标准与普通的舞台喜剧筛选标准并无二致。“张全蛋的表现并非不好,只是其个人风格更适合网络传播。不可否认,一次直接面对观众的表演经验将对其未来的成长大有裨益。”
不忘真实初心——挖掘选手幕后真实故事 发现喜剧综艺深度价值
本季,《我为喜剧狂》在沿袭喜剧综艺形式基础上,继续放大真人秀部分。秦臻表示,“一方面,节目会对晋级选手进行更多的形象及性格展示。另一方面,从淘汰赛开始,喜剧合伙人对喜剧的理解及对选手的帮助也将给予更多记录。”
秦臻深刻意识到,如今观众对喜剧综艺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看到更多让人发笑、令人深思的高质量喜剧作品外,观众也希望获得更多点评‘干货’及嘉宾与素人互动的‘幕后故事’,真切感受到喜剧作品从构思到最终走上舞台所经历的艰辛。此外,喜爱喜剧的观众,在看完节目后也能获得启发。”
为了让节目的内容价值充分发挥,《我为喜剧狂》第四季淘汰赛会根据类型进行划分,不同喜剧门类的选手将获得更具针对性的“干货”辅导和点评。秦臻表示,“考虑到相声、小品等喜剧表现形式的不同,艺术门类混搭的比赛无法执行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淘汰赛是同场、同类型选手的比拼,某一细分类型的不同团队之间也能互相学习。最终,每个门类都会有一个作品成功晋级,这也使总决赛达到艺术形式多样的效果。”
回顾此次录制过程,秦臻感慨颇多,“喜剧综艺首先要在形式上尽可能新颖,新颖的方式能让观众第一时间关注节目。选择与百姓生活喜怒哀乐相关的题材,更能增进亲切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此外,喜剧应该是真诚的,而非依靠浮夸的肢体表现引人发笑。在真诚方面,素人往往能发挥出更奇妙的化学反应。”
(许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