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语言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是对语文教师一次教育思想、教学能力的挑战,熟悉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发生变化。本文思考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语文教学语言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水平。
  【关键词】教学语言;新课标;文化素养; 风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62-04
  
  教师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她像一股清泉流入沙漠,于是沙漠有了绿洲;她像一线晨光穿过云层,给林中飞鸟带来了黎明的信息;她像普罗米修斯的生活,给人带来文明之光,照彻上下五千年。
  ——黄中建《教学语言艺术》①
  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中讲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也。”这句话说的就是教学语言的特征。古人早就认同教师是“以舌耕为业”,教学语言是教师职业中的命脉。高明的教学语言在铸造学生的才、智、德的过程中有着“不可逆料和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强调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语言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教师要在把握语文教学语言基本属性的同时,研究更能落实《课程标准》目标和建议,更能符合新时代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语言。尤其要重视真正对教学语言能力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识素养。
  但是,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学语言的探讨存在误区。一些观点仍然停留在怎么导入,怎么提问,怎么强调,怎么结语等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处理上,过于注重技术性、技巧性甚至取巧性的设计。这些环节的处理固然十分重要,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本文结合《课程标准》浅谈几点策略和体会,不对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做全面的讨论。
  1 提高语文教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化素养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最缺的是什么?是文化素养。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文化变革,文化缺失了,课程改革就有成为空中楼阁的可能。《课程标准》讲到:“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要培养出有“语文素养”的学生,就要求教师的“文化素养”一定要大大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要强,教学语言水平要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妙语连珠、旁征博引,言辞凝练深邃,使学生如沐春风,不是研究一些教学理论、掌握一些言语技巧就能做到,靠的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需要“科研型”的语文教师,更需要“文化型”的语文教师。
  1.1 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是语文教学语言的不竭源泉
  教师文化素养是经长时间“修炼”逐渐形成的一种涵养,包括学识水平、知识视野、思维品质、审美能力、气质品位、人格修养等。提高文化素养,关键在于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自然学习,向书本学习等等。不过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二是写作。
  1.1.1 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阅读是提高文化素养、提高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最根本途径。教师的阅读不但要追求数量,而且要追求质量,不但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古今中外经典与精品浩如烟海,不仅是与语文息息相关的书要读,但凡哲学、美学、心理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可读,读之皆大有裨益,在此不多赘述。针对《课程标准》理念及要求,针对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两点:
  (1)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如今,不少人抛弃了传统文化,认为这是“守旧”“老土”“迂腐”。语文教师恰恰应该静心静气地认真研读古典文化经典作品,熟习以孔孟庄为代表、十三经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经典,熟习以前四史为主的史学作品,熟习以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为主的文学经典,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必修课。对古典文化经典的阅读,绝对应该摆在首要位置。
  (2)地方性文化资源阅读与了解
  对地方文化,不少语文教师显得热情不足。《课程标准》强调“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师应该对地方文化典籍、文化名人、历史文明、风俗掌故等有较深的了解。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之中灵活使用地方性文化资源,教学语言一定既丰富又亲切,进而影响学生热爱乡土文化。
  1.1.2 文必躬行,笔耕不辍
  叶圣陶说:“惟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写作水平的高低体现教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高低,也是检验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一个标准。很难想象,一个自己不能写作的语文教师却能在课堂上用很到位的教学语言很好地指导学生写作。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文体,教师必须能写。教师只有给学生做出写作的示范,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更快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写作本身也属教学语言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写得好,会带动说得好,相得益彰,课堂教学语言才更有魅力。
  “一个人的语言修养是他的精神修养的镜子。”(苏霍姆林斯基语)语言是思想的外化,思想的高度源于长期学识的培植。没有长期的文化积淀,不去“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静心读书,何来文化素养?不注重教师自身的读写结合,怎么盘活教学语言?牢记孔子所说的“不学,无益”,认真读书,勤奋写作,就不会“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了。
  1.2 教学语言为主,现代技术为辅,避免语文教学“文化失语”
  从大的方面讲,现代教学手段也属课堂教学语言的一部分。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本身是大好事,却不能忽视了语文教师之所以为语文教师的根本——文化素养。对文化经典不甚了了,就会把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上成古汉语课;对现当代文学精品知之甚少,就会把现当代经典作品上成结构分析课;多媒体运用不当,语文课又成了影音欣赏课。《课程标准》把“人文”二字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指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语文教师应该夯实文化根基,运用教学语言艺术,使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否则,将很可能导致教学者与求学者双方“文化因子”缺失,最终导致语文教学“文化失语”。
  讲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教师就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积累。要对庄子其人、其事、其世、其文有较全面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课堂语言,才可能上好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这样追问: “你怎么理解‘天仙才子’这样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历史上有几人能担当得起?”“庄子辞相位不就,是他的清高、孤傲,是他拒绝权势的诱惑,还是他的利已主义在作崇?”“庄子为什么不去唤醒那些昏睡的人?”“他为什么不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我们对庄子精神作如何的取舍?”一连串的追问兼顾了文本与人本,并突出文化思辨性。教师不应问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肤浅的纯粹属是非判断的问题。结语这样处理:“庄子是一树怒放的梅花。它无意和百花争春,无畏于寒风的凛冽,不在乎万物的艳羡。它只愿在白雪中坦然释放,只愿在孤独中静静守望。庄子是一条溪流。它因刚正不阿而不惮于碰撞,因心存高远而一路欢歌,因不计较功名而回赠以晶莹洁白的浪花,因恪守自我而升华为永恒。现实的人们,可以从庄子那里汲取有益的养分,拒绝诱惑,守护心灵。”这个结语,紧扣课文内涵,审美的同时强调思想性和文化性,对庄子定位准确。整堂课的教学语言设计,是基于对《庄子》一书通读数遍、对庄子有所感悟和了解而形成的。光看课文、教师用书是不够的。课堂中也运用到了多媒体,但主要是起代替部分板书、紧凑教学环节的作用。如果学生能从课堂中真切地感受到一位性灵哲人的内心世界,欣赏到他“不可企及的妩媚”,进而对中华文化产生一种认同感。那么,语文教师的确是功德无量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善”教学语言之“事”,就必须“利”文化之“器”。语文教师必须适应新课改的需求,通过对文化经典的反复阅读和思考,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大量阅读与鉴赏,来给日益干涸的文化之河注入源泉,来给渐现贫乏的教学语言注入新鲜血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 教学语言应追求风格化、个性化
  德国文艺理论家布封说过:“风格即人。”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高明的表现。一位教师形成自己的一些教学特点不难,但要形成鲜明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学语言作为教学的主体和核心,其个性化、风格化十分重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由于课程上的重大改革,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设计,为语文教师形成教学风格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条件。同时,无形中也对语文教师设置了较以往为高的“门槛”。怎样上好必修、选修及研究性等课程?在这其中如何形成教学风格?语文教师怎样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学者李如密提出了一种综合的教学风格分类标准与方法,可资参考,兹简摘如下:②
  1、理智型。条理清楚,层层剖析,论证严密,结构严谨。
  2、自然型。亲切自然,朴素无华,情真意切,润物无声。
  3、情感型。情绪饱满,关爱学生,热爱文化,撼人心灵。
  4、幽默型。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
  5、技巧型。精于教学技巧,各种教学方法信手拈来。
  这几种类型虽然是谈教学风格的,但其核心就是教学语言。基于语文科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其中的情感型和幽默型两种风格。
  2.1 情感型教学语言风格
  刘熙载《艺概•诗概》论诗时说“或寓义于情而义愈至,或寓情于景而情愈深”。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师应该通过情感饱满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得到直接的情感审美熏陶。
  《课程标准》很重视学生的情感审美教育,“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的言语过程都不能平直死板,否则学生就会兴趣索然。教师的教学语言特点,需要主体溶化进必要的情感因素。言语平直的教学之所以吸引不住学生,或者是因为讲课没有激情,给人一种有气无力感;或者是因为把握不住情感外露的分寸,导致情感失真,学生易产生疲劳感,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在评讲话题作文《跪》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先展示一幅真实图片,一位胸前挂满军功章的军人强忍热泪跪在妻子的墓前,然后带着深沉的语调描述:“他是一位西藏运输兵,军功章代表着他为祖国立下的汗马功劳,可他连自己的妻子难产死亡都没来得及看上一眼。下跪,在妻儿的墓前下跪。男儿一跪仍英雄!”班级一片静默,全体学生被震撼了!一些学生眼眶红了,拭着泪水。面临高考压力,情感多少已有点“麻木”的高三学生会如此动情,的确出乎人意料。如果只是图片的客观展示,而没有教师的真情言语,学生就只是被动接受了一个事例而已,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
  热爱学生,热爱语文,教师才有情感的不竭源泉,教学语言才富于激情。否则,必定为文造情,为课造情。在情感的真实性面前,过于讲究教学上的技巧一定显得虚假。
  2.2 幽默型教学语言
  《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但有助于教学,而且也是现身说法,教给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行为。《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要“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等方面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能力的培养。而幽默,堪称是所有教学语言中最有个性、最有风格的表现形式,它有助于实现语文学习审美化, 能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幽默感虽有天生成分,但也讲求一定技巧,并可以训练。语言的新奇生动、形象可感、诙谐风趣、含蓄夸张等均是教学语言幽默的精灵。诸如比喻、故错、夸张、殊比、婉曲、顶真、反语、双关、飞白、曲解、歇后语等修辞手段,都有助于教学表达的诙谐。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精于选用并巧于开发各种自己的、生活的、艺术的、教材的幽默源。
  比如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个难点。幽默的语言风格,常常能在文言文教学中化难为易,举重若轻,引发学生思考,并促使学生相对消极的情感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讲到公西华回答孔子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这段文字翻译不难,但一定索然无味,学生并不爱听。不妨这样处理:“你看公西华 ‘端章甫’,衣冠楚楚,仪容端正,活脱脱一个如假包换的外交官形象。他说‘愿学焉’,应对得体,也很有外交辞令的味道。‘宗庙’代指国家,他胃口可不小呢!能管国家大事,不就是宰相吗?说到‘会同’更是不得了了,那可是开内阁会议,做这样会议的主持者你说是个什么级别?如果是有几个国家参加的‘会同’,那就是国际联合会议了,公西华能够担任会议的秘书长,做大会主席,他还说‘小相’,等于说是小意思,学习学习而已。话是万分谦虚,‘野心’着实不小。可谓如来佛打喷嚏——好大的口气!”这样讲,学生情感愉悦,不知不觉间掌握了文言知识,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可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要使教学语言幽默并非易事。语文教师必须在长期的实践和修养中,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和表达幽默语言的能力,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3 追求教学语言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和谐统一
  事实上,教学语言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如还有朴实、谨严、雄健、旷达、细腻、俊美等等,丰富多彩,蔚为大观。独特性是风格的首要特点,如席勒所说,最理想的风格是“最高度的独特性”。但同时,一个教师的语言风格,在独特之中又蕴含也应该蕴含着多侧面的发展。“教学艺术原本就是最灵活、最辩证、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在稳定中求变化’。”风格是流动的生命,“依照被叙述的事物的特性而去改变语言手段的风格色彩,能够造成明显的艺术效果。”③教学语言风格的多侧面发展,正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同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教学语言形式。《记念刘和珍君》适用富于情感性的教学语言,《我与地坛》适用富有哲思性的教学语言,《装在套子里的人》适用诙谐风趣的教学语言,《师说》适用思辨有内涵的教学语言。语言风格应该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很难想象,一位语文教师在《药》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笑声不断,而讲《牡丹亭•闺塾》时却比文中的“陈最良”还要迂腐刻板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情景。
  《学记》中说:“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语文教师应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努力追求教学语言风格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不断学习,突破并完善自己,保证教学语言风格的活力,达到教学语言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和谐统一。
  教学是一门追求理想的教育效果并带给人审美愉悦的艺术。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靠得是语言艺术的魅力。伴随着《课程标准》的制定,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的教学语言必须有所扬弃,应该有新的内容与形式。语文教师应在遵循语文教学语言的知识性、规范性、形象性、启发性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博览群书,增强教科研能力,提高自身素养,进一步追求教学语言的人文性、延展性、亲和性、平等性。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成为引导学生走向语言文字百花园的指针,成为点化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魔杖,努力使自己成为课堂上的“语言大师”。
  注:
  ① 转引自钱威主编《语文教学艺术导论》第177页。
  ② 引自卢建筠主编《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第73页。
  ③李如密语,引自卢建筠主编《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第65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 卢建筠主编《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志厚等主编《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 倪宝元主编《语言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6] 钱威主编《语文教学艺术导论》,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
  [5] 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司组织编写《中国教育思想史专题》,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
  [6] 李蔚、祖晶《课堂教学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 刘儒德等《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 莫忌华《反思中国教育》,上海三联书店,2006。
  [9] 王开东《非常语文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Under new curriculum background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Abstract】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new curriculum's implementation is to a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thought that the teaching faculty challenge, the familiar teaching request and the course content change, the tradition educational model is broken, the teaching effect's appraisal way changes. This article ponders under this background, how does the language teacher transform the education teaching idea, the research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strategy, raise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language proficiency.
  【Keywords】Teaching language; New class sign;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Style
其他文献
【摘要】磨课,经历一次又一次地备课—上课—研讨—再备课—再上课—再研讨这样周而复始的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本人在校教研组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对《连除应用题》一课的反复磨练,使本人的点拨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的创新能力等都得到提升,教学实践得到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磨课;教学情境;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28-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历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可是学生一提到解决问题就像狗咬刺猬——无从下嘴,束手无策。教师也常发出感慨,无论讲多少遍,学生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学生为了交差事,把题中的数据不假思索地凑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让题目空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文科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及成因,然后通过实例给出了三条在教学中切实可行的策略,以帮助文科生学好数学。  【关键词】文科生;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31-02    1 文科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几年来的文科班教学中发现一个很无奈的事实:大多数文科生都认为学习数学都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文科班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怎样才能创设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呢? 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态与教学语言也是吸引学生注意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教师;学生; 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R62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的有效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被动学习方法,模拟实际生活模型,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R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38-01    我是一名在民族地方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数学教师,我从事教学十多年,现在就我在数学批改中使用评语,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好坏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40-02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历史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可见,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总之,历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39-02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现行的小语教材人文性、艺术性尤为突出,处处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赏,较好地开掘情感的源流,把握文中的情感因素,就能使学生为“情”所动,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需要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长,从而让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预设
期刊
【摘要】新课程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提倡创设有助于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然而,许多课堂里虽有活动,却没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体验、数学层面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充分凸现学生的主角地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促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的数学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