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首脑会晤”都为了啥?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bra4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首脑会谈建立了如今的世界格局。此后每一次的双方首脑会晤虽然有着重要意义,但却都没有实质结果。然而如今的“雙普会”也走入了这样的历史怪圈。
  作为曾经的两个超级大国,美苏首脑会晤对于协调双方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是一个世界大事,总能牵动全世界的目光。而在过去的历史中,每一次美苏首脑会晤也确实对于世界局势有着重大的影响。苏联解体后,作为主要继承者的俄罗斯不再是能够轻易影响世界格局的超级大国,虽然其影响力仍然不可小看,但是美俄首脑会晤的重要性无疑是无法与昔日相比了。

奠定世界格局的会晤


  苏联建立之后因为革命属性引来了美国的长期警惕和敌视,所以两国国家元首长达20年中没有任何往来。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这个僵局,为了建立统一的反法西斯阵营,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克服疾病困扰,不远万里的前往德黑兰和雅尔塔两次与斯大林进行了会晤。罗斯福去世后,继任总统的杜鲁门在战争刚刚结束就前往柏林再次与斯大林会晤。
  这三次会晤中,美苏英三国除了商讨如何协调反法西斯战争问题之外,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如何在战后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且一致同意协作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问题。尤其是雅尔塔会议中,罗斯福提出了在战后建立一个以美苏协作为基础共同主导世界秩序的设想。他的想法得到了斯大林的积极响应,战后的国际格局基本上也就是遵循了这次首脑会晤的结果,因此这个新的世界秩序被称为“雅尔塔体制”。联合国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其实也是雅尔塔会议的产物之一。
  当时的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仍然在跟纳粹法西斯进行殊死搏斗,光复的国土上已经是一片疮痍。罗斯福的设想在当时曾经被许多人质疑,尤其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万难接受。但是罗斯福并非是因为凭空臆想或者个人对于苏联有什么偏好,而是他颇有远见的洞察到,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展现的巨大力量和必然获得的胜利会带来何种影响力,必将成为一个可以跟美国平起平坐的主导性力量,未来的世界上即便美国再强大,可是如果抛开苏联建立任何秩序都注定不会稳定。
  战后几十年的历史也证明了罗斯福的远见卓识,美苏之间不论对抗多么激烈但是双方对于是否打破“雅尔塔体制”这个问题都保持了高度的谨慎。当然这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恐怖核平衡”的出现,但是如果苏联没有迸发出巨大的国力显然也是无法建立这种“平衡”的。
  不过尽管“雅尔塔体制”相对稳定的存在了近50年,但是随着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美苏关系也在互相作用中不断地调整,最终“雅尔塔体制”随着苏联的垮掉而不复存在了。

冷战中的缓和之机


  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苏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初露端倪了。随着战争结束双方在“分享胜利成果”中矛盾进一步上升,由于再进行一次世界大战是双方都无法承担的,因此美苏开始进入了“冷战”状态。一方面双方总是试图找到机会在世界上扩展自己的势力,为此不惜通过代理人在第三世界进行包括规模有限的战争,另一方面双方用数万枚载有核武器的导弹互相瞄准对峙,随时可能爆发毁灭地球的核大战。
  也正因为美苏双方都有把握摧毁对方,但是没有把握自己能够在这样一场核大战中幸存,因此双方的博弈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都需要进行缓和。这样一来互相沟通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底牌至关重要,而首脑会晤这个方式显然是最直接有效的。所以在整个冷战期间,美苏首脑一共进行了16次会晤,远远超过了二战结束前。
  不过主导整个世界形势的基调其实不是美国的意愿,而是更多的根据苏联国力变化确定的。
  在赫鲁晓夫主政期间,苏联虽然正在从战争中迅速恢复但是国力距离美国仍有相当的差距,但是在军事科技上苏联正迅猛的追平美国。因此赫鲁晓夫一边不放弃在欧洲与美国进行对峙,经常语出惊人的宣称“要按一下电钮就可以毁灭资本主义”,同时通过种种手段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来扩大自己的势力,最后甚至闹出了“古巴危机”险些引发世界大战。
  1955年,在冷战后第一次美苏首脑日内瓦会晤中,赫鲁晓夫极其强硬的态度使得会谈基本毫无成果。但是也正是这次会谈使得西方发现,苏联对于西方的态度并非只有对抗,同样存在着缓和的意愿。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据此顶住了国内政坛的巨大压力,甚至不惜与自己赖以起家的共和党内鹰派分道扬镳,坚持邀请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于1959年访美。要知道美国当时国内的政治气氛其实跟今天颇为类似,以“歇斯底里式反共”闻名的麦卡锡参议员才刚刚倒台不久,他所掀起的反共狂潮还余波未平。艾森豪威尔此时能够决心邀请苏联领导人访美,不仅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洞察力,更是表现了他的意志和勇气的强大。
  赫鲁晓夫确实也没有让艾森豪威尔失望,他在访美的旅程中虽然态度时不时的仍然强硬,但是通过与艾森豪威尔会晤甚至包括跟副总统尼克松进行的著名“厨房辩论”,赫鲁晓夫明确向美国表达了他在本意上其实并非真的想跟美国发生冲突,而是试图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表达自己“美苏进行战争就会互相毁灭,两国合作就可以主宰世界”的观点。
  从此,不论美苏之间的“冷战”对峙多么紧张,常有突发事件使得世人要认真考虑核大战究竟还有多远,但是首脑会晤对于双方互相沟通了解,缓和局势的作用却已经成为美苏双方的共识。

突然而来的尾声


  只是随着苏联的国力在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的进一步上升,虽然双方首脑仍然在为了缓和而会晤。但是苏联通过压缩国内消费扩大军工生产,使得自己的军事力量迅速膨胀,借着庞大的军事力量,苏联在全世界各地开始了咄咄逼人的“攻势”。那边美国的形势却并不乐观,一边是因为战后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复兴逐渐在国际贸易中成为了美国的对手,原本赖以直接掌握全球金融命脉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得不解体;另一边是美国为了确保全球霸权不得不维持着一个遍布全球的基地网,又多次卷入局部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国力。   尼克松上台后,他明智的采取了“收缩战略”,开始逐步从一些不必要的地方撤军并且干脆把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的任务完全扔给代理人。对于自己的战略对手,尼克松也是高举“和平”大旗,主动提出缓和局势的主张并且三次前往苏联与勃列日涅夫会晤。尤其是尼克松1972年会晤勃列日涅夫期间,美苏双方初次在削减战略核武器方面达成了协议,这无疑成为冷战中阴郁世界气氛中的一抹亮色。尼克松的继任者福特和卡特都基本延续了尼克松的收缩战略,这个时期美苏首脑会晤的最主要话题就是核裁军。
  雖然尼克松的收缩战略给了苏联可乘之机,但是在胜利的鼓舞下勃列日涅夫彻底陷入了“无敌”的幻觉中,对于苏联国民经济结构日趋畸形和社会矛盾已经开始快速积累的危险视而不见,政治体制也越来越僵化成了“老人政治”。直到1979年底,苏联的膨胀到了极点悍然发动了入侵阿富汗的战争。这场苏联原本以为只不过是个“短平快”的小规模军事行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博弈之下,最后变得血腥而漫无边际,让苏联国内潜藏的危机过早到来。
  戈尔巴乔夫接手的苏联已经彻底失去了70年代扩张的风头,为了解决国内危机,他发起了被视为苏联最后一搏的“新思维”改革。既然国内矛盾重重需要解决,戈尔巴乔夫就不得不放弃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扩张战略转而开始收缩。偏偏此时高举“重振美国”的里根上台,快速稳定国民经济之后,又一次开始了战略扩张。在戈尔巴乔夫短暂的6年政治生涯中,美苏首脑会晤达7次之多,几乎占据了苏联历史上一半。攻守转变如此之快,无论是国际压力还是国内经济政治的重组,美苏之间40多年的冷战就此结束。

历史不会有结局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虽然还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但是苏联的废墟并不是那么容易爬出来的。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试图从意识形态到社会制度方面全面倒向西方。奈何“我本将心向明月,明月一片照沟渠”,北约组织非但没有因为苏联解体而自动解散,反而开始大步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会晤,从来都是带着争取援助的希望出发,会上却要为了“北约东扩”进行无奈的争吵,最后只能两手空空带着愤懑和失望而去。
  普京继任俄罗斯总统之后,迅速的基本理顺了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运转机制,在稳住阵脚后,他带着重拾强国的风范与美国前后三任总统进行了会晤。强硬的普京让他们吃尽苦头,但是也让他们明白了继续“民主化俄罗斯”已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似乎历史画了一个怪圈,今天的美俄关系已经走到了冷战后最紧张的程度。特朗普满怀希望的来了,但是他是否会失望,现实很快会告诉我们答案。
其他文献
导语: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科尔丘拉的恢弘壮阔一直吸引着希腊人、斯拉夫人、威尼斯人、土耳其人、热那亚人和克罗地亚国王艳羡的目光,更诞生了一位大旅行家—马可.波罗。  愉快的陆地游结束,在斯普利特码头登上“亚德里亚皇后号”,开启一段美妙的亚得里亚海航行。达尔马提亚海岸地区集中了克罗地亚大部分的旅游资源,要欣赏“世界风景最美的海岸”,船游自然是个不错的方式。上午游船通常会停泊在某个景色优美的海湾,让大家
在一个极其有限的小空间中,去建构一个大世界,籍此完成人类社会层层演进的舞台戏码,深层次探讨“人”的基本属性及生存问题,这并非易事。至少对一个新人导演来说,绝对算得上挑战。  说起最近关注度高的电影,无疑是《一出好戏》。人们不仅仅好奇这个名字听上去就不简单的电影,大家更为关注的是这部片背后的导演——黄渤。听到黄渤要当导演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不知从何时起电影圈里刮起了一股跨界导戏的风潮,不少演员
妈妈买了一个冬瓜放在冰箱里。我刚好看到抱着冬瓜睡觉可以降温的新闻,就决定试一试。我抱着那个大冬瓜睡了一下午,确实很凉爽。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却很不爽,她说:“你可以从冰箱里出来了吗?”
追逐东方艺术的收藏家中,不得不提查尔斯·朗·弗利尔,正是他一手建立了弗利尔美术馆,不同于一般收藏家仅是从欧美古董商手中直接购买东方艺术品,他曾四次亲自前往东亚拜访收藏家、古董商,收集藏品,探访龙门石窟等古迹。  在与亚洲远隔重洋的北美,有这么一座与亚洲艺术渊源颇深的美术馆,这要从弗利尔美术馆的诞生讲起。在世界范围内都算重量级的亚洲艺术、20世纪早期美国艺术馆藏,甚至建造美术馆和布展资金,都由一人捐
印度首次進行“高超音速技术验证器”飞行试验  据印度国防新闻6月13日报道,印度于6月12日首次发射了自主研发的“高超音速技术验证器”(HSTDV),但由于助推器失控,未能将HSTDV送至预定高度,试验未达到预期目标。按照原计划,HSTDV飞行至30~40千米高空后,将与烈火-1弹道导弹助推器分离,并启动以煤油为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以马赫数6的飞行速度巡航。  HSTDV是2005年开始研制的超
导语:奇奇怪怪的人们出于一份对爱尔兰文化的热爱在世界尽头处的峡谷聚首,度过欢乐如梦的一段夏日时光。  科伦基尔峡谷(Glencolmcille)是爱尔兰多尼戈尔郡西南部的爱尔兰语区(Gaeltacht),即爱尔兰政府认定的以爱尔兰语为主要使用语言的地区。因地处偏远,科伦基尔峡谷在经历过近代的殖民、饥荒和战乱之后,仍然保留了相当的爱尔兰语使用者人口。爱尔兰在1922年建国后国家有意保护爱尔兰语,所以
时下正值春季,大自然生机盎然,野菜所鲜诱人,许多人不免要去尝鲜解馋,这个时候也是每年野菜中毒的高发季节。误食野菜中毒,轻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重者可致呼吸困难、循环系统衰竭、意识障碍而危及生命。如果一旦发现有人因食用野菜中毒,就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  催吐法 可用手指、鸡毛或其他代用品触及中毒者咽部,也可用筷子、勺把等物压其舌根部催吐,直至毒物全部吐出为止。  导泻
20007年仲夏的一个夜晚,一阵紧急的救护车笛声骤然响起,划破夜空,一位严重昏迷患者被紧急送入了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手术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开颅手术,患者静娟终于脱离危险.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右侧上下肢失去知觉。今年57岁的静娟一直有高血脂、高血黏,但因平时体质尚可,所以没放在心上。结果脑血管严重硬化,突发脑溢血,导致了偏瘫的严重后果。    血液老化是衰老根源    进入中老年后,人体的各系统功
在疫情防控这份“中国答卷”上,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广大医务人员无所畏惧、逆行出征,展现了全国医务界高尚的职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极大鼓舞了医务工作者。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才能为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对此,总书记从8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在这场大疫之后,如何更好落实中央的部署,
一位英国的单亲妈妈称自己儿子周薪30000英镑(人民币约26万元),而如今自己却流落街头,住在仓库的大铁箱,挨饿又受冻。是孩子不孝,还是另有原因?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兰格(Langer)和罗丁(Rodin),在临终关怀的养老院做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他们在养老院拜访了一些老人,并在拜访结束时,给每位老人曾送了一盆植物。在实验中,他们把老人随机地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对对照组的老人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