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门诊随访的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调查其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指标,包括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等,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32.5个月(6.4 ~87.6个月),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肝癌15例,肝癌的年平均发病率为3.8%.统计学分析显示,基线hbeag阳性和有肝癌家族史者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风险显著升高(rr=4.524和3.858,p<0.05),是新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仍有发生肝癌的风险,基线hbeag阳性和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较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cirrhosis receiving nucleos(t)ide analogues treatment and to assess its risk factors.methods a total of 141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liver cirrhosis receiving nucleos(t) ide therapy from april 2008 to june 2011 were enrolled.the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vir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hcc occurrence.result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4 to 87.6 months with a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32.5 months.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15 out of 141 patients developed hcc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3.8%.hcc incidence was higher in hbeag positive cirrhosis and in those with family history of liver cancer ( rr =4.524 and 3.858,p < 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cirrhosis have a high incidence rate of hcc even they recieve nucleos (t) ide analogues treatment.hbeag positive cirrhosis and family history of liver cancer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cc.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 要】
: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门诊随访的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调查其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指标,包括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等,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32.5个月(6.4 ~87
【机 构】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发表日期】
:
2012年5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2009年杭州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规律、临床表现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杭州市13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每日门诊流感样病例和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采用RT—PCR方法对咽拭子中血凝素(HA)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全文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流感样病例监测显示,第28周之前,疫情处于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以往通常是以X射线、胸部CT的影像学诊断为依据,结合常规胸水检查,如胸水常规、生化、培养、涂片找抗酸杆菌,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以及结核抗体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如治疗无效则需重新检查以明确诊断,常常导致病情延误。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经常导致药物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胃炎和药物过敏等。
2009年,自墨西哥出现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以来,甲型H1N1流感迅速蔓延至全球。目前,疫情虽已呈现减退的趋势,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仍然活跃。同时,随着新学期开学及节后外来务工人员不断返城,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不能排除出现新一轮暴发流行的可能。甲型H1N1流感的病死率虽远远低于SARS和禽流感,但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很快发展为重症肺炎,并伴有多
川崎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国内外均有报道检出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如溶血性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以及Epstein—Barr(EB)病毒等。目前,有关感染与川崎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6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感染与川崎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血液学特点。方法选择8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60例季节性流感患者和6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血细胞分析仪体积法、高频传导和激光散射法(VCS)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白细胞总数(WBC)、淋巴及单核细胞百分比、平均淋巴细胞体积(MLV)、淋巴细胞体积变异度(LVD)、平均单核细胞体积(MMV)及单核细胞体积变异度(MVD)。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ANOVA方差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肺,是传染病中单一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也是最常见的与艾滋病相关的机会感染性疾病。MTB可侵入人体全身各脏器,经血源播散至脑、脊髓、肝、肾和肠等组织。结核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包括HIV感染者,估计每年有800万肺结核新发病例,全世界每年有300万-400万人死于结核病,以发展中国家患者为甚。
2009年3月起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目前正处于大流行时期,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及上呼吸道症状等,严重的可发生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例甚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肺部损害的客观评估及并发症的早期诊断,笔者对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6例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eyte antigen,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山西省家族性乙型肝炎临床转归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以山西省家族性乙型肝炎家庭中的295位成员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健康对照组、慢性无症状携带(AS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及肝硬化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p
患者男,35岁,2011年6月29日因受凉后出现左髋关节疼痛,不能下地行走。入院后查体:患者左髋部无红肿,左腹股沟深压痛,轴向叩击痛阴性,髋关节能自行屈曲活动,左髋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各向活动均痛性受限,托马斯(Tommas)征阳性,4字试验阳性,末梢循环及感觉正常。
目的 表达埃可病毒30型vp1重组蛋白,建立埃可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得埃可病毒vp1cdn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44a中表达,并用纯化的重组蛋白检测血清中埃可病毒抗体.结果 表达的重组蛋白vp1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5 000,经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基因工程重组融合蛋白vp1可以作为诊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