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uh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制机制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总分馆制是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福田区图书馆以区馆为总馆,以街道社区图书馆为分馆,实行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实现“一卡通”和通借通还,极大地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效能。福田区经验值得推广和学习。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 体制机制 总分馆制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有许多内容,包括馆舍面积、信息资源、技术设施、人员队伍、读者服务、规章制度、体制机制等。体制机制创新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做好这点就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福田区图书馆以创建总分馆制为龙头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建立总分馆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需要
  理论依据。根据哲学和系统科学观点,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由要素、结构和功能构成的系统。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不仅取决于它的构成要素,还取决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的功能大于各个要素功能之和。系统具有层次性,整个世界是由无数个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我们把公共图书馆当作一个复杂的系统来对待,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孤立的对象。我们不仅要探讨一个图书馆内部各项业务之间或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探讨图书馆上下级及同级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当的体制机制,把各个图书馆联结成一个网络体系,使公共图书馆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实践需要。由于历史原因,福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在区图书馆大厦建成之前,先将福田会堂一楼改造成区图书馆,面积1200平方米。2001年试开馆,2002年正式对公众开放,藏书4万册,工作人员4人。这与中心城区的地位和80余万人的需求很不相称。2003年4月,区委把“大文化”提到发展战略的高度,要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区。申报文化先进区,图书馆达标是必备条件之一。总分馆制应运而生。
  建立总分馆制的主要举措
  探索总分馆体制。刚刚起步的福田区图书馆要在一年内达到地级馆标准,单靠自身条件是不可能的。如果以区图书馆为中心,整合新建街道、社区图书馆(室),使区、街道、社区的图书馆连为一体,扩展区图书馆服务的辐射面,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区图书馆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撰写了《福田区社区图书馆调查报告》和《福田区总分馆计划书》。“总分馆制”设想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把它作为区政府打造“一公里文化圈”,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区”的一项重要举措。
  实行“五个统一”。总分馆实行“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各馆资金由区政府统一拨付,文献由区馆统一采购、集中分编加工并按需要统一分配,各馆业务工作由总馆统一管理。实现基础设施标准化、文献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
  搭建技术平台。为适应总分馆管理模式下全区近百家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需要,2008年新馆建成后,区图书馆引进了新的业务管理系统——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建立以区图书馆中心数据库为核心的总分馆统一管理业务平台,所有街道、社区图书馆仅需启动浏览器、输入中心服务器的网址、填写总馆分配的帐号和密码,即可进入同一个业务管理系统,开展办证、借还图书期刊影碟业务,统计各自的办证量及借还数量。全区公共图书馆的所有文献资源收藏及借阅状况均可在同一界面进行统一查询检索,所有图书可以在总分馆之间任意地点借还,而且图书归还后馆藏地点自动变更为当前馆,可以立即上架流通,不必送回原馆,真正彻底实现了总分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该系统还能够区分图书的不同来源和财产所有权,可以接纳总分馆系统以外的其它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读者,能够将辖区内学校、医院、机关团体内部图书馆(室)的书刊文献资源纳入区图书馆业务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通借通还,为全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建共享打下了基础。
  建构运行机制。分馆建设:街道社区负责提供馆舍,经总馆实地查看合格后,街道社区按统一标准进行装修,总馆负责配备设备和书刊。经费投入:每建设1个街道社区图书馆,区政府投入15万元作为开办费,用于馆舍装修(含空调)、电脑配置、图书馆专用设备购置(含书架、刊架、报架、阅览桌椅及防盗仪)及基本馆藏文献的配备(3000册图书、100种期刊、20种报纸)。区财政按每个馆每年10万元划拨后续专项运营经费,其中70%为日常运作费(含人员工资、水电、报刊、网络、读者活动等费用),由区财政按月拨给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转拨给社区工作站;30%为图书报刊购置费,由区图书馆统一使用和分配。人员管理:街道社区图书管理人员由街道和总馆共同负责聘请2~3名相关专业人员担任,街道社区负责行政管理,总馆负责业务管理。联系纽带:总馆对分馆是业务指导关系,创设馆长联席会议制度、馆员培训制度、巡查制度、考核评估奖励制度,编印《福田图书馆月报》和《社区图书馆通讯》,加强统一管理和沟通协调。
  总分馆制建设的主要成效
  总分馆制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整体效能的最大化,使福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跨越了两大步。2003年是总分馆制建设启动年,共建成8个街道图书馆和23个社区图书馆,馆藏量达到26万册,一跃达到地级图书馆一级馆标准,成为福田区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区的一大亮点。
  2008年新馆建成后,总分馆体制进一步完善,到2010年底,福田区共建成1个区图书馆、8个街道图书馆、92个社区图书馆(含4个主题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网点达到101个,已经建成一个覆盖全区、运行良好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图书馆网络体系,总分馆面积合计2.3万平方米,馆藏文献规模达到165万册/件(其中纸质图书130万册,视听资料13.7万件,电子图书23.5万种),报刊2100余种1.2万份,阅览座位4700余个,读者用计算机600余台,总分馆专职管理员队伍270人,持证读者4万余人。年接待读者总量496.2万人次,年外借图书73.3万册次。总分馆之间实现了文献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和一卡通用、通借通还的统一服务。
  总分馆模式把图书馆办到了读者家门口,极大方便和满足了读者需求,深受读者欢迎,也受到省内外专家好评,有关部门和领导要求推广:2006年深圳市审计局在《深圳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绩效审计调查结果》中建议向全市推广;随后,深圳市文化局向全市各区转发了福田区建设总分馆制的文件,推广福田区的经验;2010年6月,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在福田区图书馆召开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场会,进一步推广福田区的经验。
  总分馆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如《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福田区创建广东省文化先进区及全国文化先进区工作方案》、《福田区公共文化场所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文件对全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成为推进总分馆制建设的政策依据。文件出台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向区委区政府提出问题和建议,另一方面不断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使之上升到政策层面,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财政投入,保障经费。2003年,区政府一次性投入540万元用于社区图书馆建设,保证了达标任务的完成。2004年~2010年,共投入15826万元,其中区图书馆8904万元(不包括新馆基建投入),街道社区图书馆6922万元。
  建设队伍,创新服务。我们从建馆伊始就着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拼搏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和谐”的馆员队伍,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馆园文化,增强归宿感和凝聚力。目前总分馆共有270名图书馆员,其中总馆54名,基层分馆216名。总馆有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9名。在提高职员工资待遇,稳定队伍的同时,对员工进行培训,持证上岗,淘汰业务素质低下者。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服务不断创新。
  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总分馆制建设涉及区委区政府及文化、财政、人事、民政等职能部门,涉及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站,只有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合力,才能顺利推进。区委区政府通过文件将公共图书馆建设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和街道,并进行考核,保证任务的落实和完成。通过劳务外派、购买服务和义工服务等形式吸收社会力量参加;通过举办各种读者活动,调动辖区单位和居民的积极性,共建共享。
  总分馆制建设还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加快与市、区各馆的业务整合,积极配合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进行自动化管理系统升级,引进RFID技术和相关设备,推广自助服务模式;加强街道图书馆建设,对社区图书馆进行指导和管理;进一步扩大总分馆库容,为资源建设提供更大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馆员素质和能力,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作者为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其他文献
摘要:从鲁迅赴日学医到“弃医从文”,“幻灯片事件”是重要的转折。在遭遇“幻灯片”的教室空间中,“我”处在被日本同学凝视和观看的双重位置(既是观看者,又是被看者),这一现代医生/现代主体的位置与“教室”这一现代性启蒙空间有密切关系;也正是由于这种现代主体的视野,中国被讲述为“铁屋子寓言”,清醒者陷入无法唤醒熟睡民众的困境,启蒙者不但没有启蒙庸众,反而被“戏剧的看客”所围观。直到“故乡”的空间中,作为
【摘要】从海洋霸权到大国政治,海权的权利转向推动了海洋法的发展。早期的霸权政治决定了传统海洋法的国内法特性和传统海权的权力属性。在大国政治和现代国际法的互动中,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海洋法制度对国家海洋活动的规范使大国海权具有权利属性。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海洋权利的设置和构建更加依赖于国际软实力;在广义的海洋维权实践中,海洋属性的基本构成为增强这种软实力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也有利于
【作者简介】  杨闯,外交学院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社会科学专家,曾先后在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驻乌克兰大使馆任职。  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苏俄外交、当代国际政治、外交学。  主要著作:《近代国际关系史纲》、《从阿尔巴特街到西伯利亚》(译著)、《跨世纪的中国外交》等。  编者的话 本刊2013年4月(下)、5月(下)先后推出“俄罗斯的雄心”专题策划,张树华、冯绍雷、左
仙界和仙人的设想  法国著名道教学者马伯乐在其名著《道教》一书里给道教下个简单、明确的定义:  道教是引导信徒得到永生(Vie Eternelle)的救济的宗教。  所谓“永生”,就是长生不死。相信人能够不死,成仙(因为仙人有长生等种种神秘本能,所以又称“神仙”),这是中国本土民族宗教道教的基本信条。各国许多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宗教的学者都给中国人的这种神仙观念、神仙信仰以很高评价。例如英国著名科学
关于松建,学界应该不算陌生了。近五六年来,他接连发表了不少长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研究专著《现代诗的再出发——中国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潮新探》{1},这些论著显著地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现代诗歌研究的深入开展,因此,作为后来居上的学术新锐,松建已确证了他在中国现代诗歌研究领域的学术实力,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学术发言权。  即将出版的这部新著《抒情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2},乃是松建2008年初至2010
王润华,新马华人诗人、学者,1941年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长期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曾任该校中文系主任。荣休以后,转任台湾元智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院长。现任马来西亚南方大学资深副校長、学院讲座教授。著有《王维诗学》《司空图新论》《鲁迅小说新论》《老舍小说新论》《越界跨国文学解读》《华文后殖民文学》《鱼尾狮、榴莲、铁船与橡胶树》与《跨界越国》等,另有诗集与文集多种。译有周策纵《五四运动史》与康拉
自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涉农收费得到了相应规范,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但由于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涉农乱收费问题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  一是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有的地方为了规避政策规定,巧立名目或“搭车”向农民收取各种费用。如在农民建房方面,国家规定农民利用“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的
马江海战,也称马尾海战、中法马江海战,是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海上战役。1884年8月23日下午1时45分,远东舰队中国海分舰队司令孤拔率领舰队突袭位于福州马尾的福建水师,福建水师损失惨重,剩下的战舰也在日后法军追击下陆续被法舰击沉或被迫自沉,乃至于全军覆没,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8月26日,清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中法战争正式宣告爆发。而法方参战的中国海舰队在该年8月29日与东京湾舰队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吴晓东教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著述宏富,影响深远。2019年4月,受《汉语言文学研究》季刊的委托,华侨大学的苏文健和南昌大学的高天义,对吴教授进行了书面访谈。现予以整理发表,三人分别简称为吴、苏、高。  一、文学性的命运:不断重临的起点  苏:吴老师您好,在《记忆的神话》(2001)这本论文集中,我注意到,您把自己早先的研究分为“记忆的神话”“诗学的视域”“鲁迅的原
中共十八大确定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有不到8年时间,在这决战、决胜的关键性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重中之重,经济发展、环境美好一个都不能少。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当前大多数农民生活富裕了,而居住的村庄从天上到地下,从饮食到环境,从生活到生产,呈现出日益恶化的立体污染态势,其程度可以说触目惊心。切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