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及特性出发,以“任务驱动法”这一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成果为例,思考如何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和谐师生关系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地布置任务就了事,而是将教师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学生探究式的“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围绕千差万别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难度可想而知。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学校层面
学校作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各项制度和管理既要具备学校特色,又要关注师生及社会未来的需求,为发展现代教育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教师层面
1.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都喜欢优秀的学生,但每一个班级难免有个例。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对教师消除戒备心理,与教师建立“不设防”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2.克服因年龄差异而存在的隔阂,与学生拉近距离。教师和学生由于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可能会产生观念、意识、行为上的不同。教师应该有能力认识和应对这种差异,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动机,并且要在师生关系中取得积极主动的地位,及时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因年龄差异造成的师生之间的隔阂,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具体分析其特性,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好朋友、好伙伴、知心人。
3.师生关系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學校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许多学生都会说我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也喜欢他教的课。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4.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树立师者的人格魅力。长期以来,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但是,只要正视现实,就会发现中职学生和中职老师之间经常会奏出不和谐的音符。
教师是人,不是神,也有喜怒哀乐,在某方面也存在知识的欠缺和人格的不足,教师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随时都可能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会加重教师工作的负担。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灵活巧妙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苦难,避免心理失常或行为失态,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教学,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而学生也是人,而且是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人,正处于思维发展和形成认识观的重要时期,因此更需要被尊重。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教师应把学生当做一个权利主体看待,尊重每一位学生。
师者的人格魅力,不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居高临下与盛气凌人,而是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过人的智慧感动学生,形成师者特有的人格魅力。要让学生乐于听教师的话并付诸行动,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在学生中树立较高威信。
5.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和多元化评价制度,善于发现闪光点。我在教学中对考核评价持多元标准,把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融入整个评价体系中。合理、公平、多元的评价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克服了单方评价的不全面性,体现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更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认识了自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现和肯定。在点评时我也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现在的状况与以前作比较,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
三、学生层面
现在中职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都具备非常明显的“90后”的特点,比如,学习过程尚未脱离中学时代的满堂灌“课堂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思维和习惯,专业课形象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一般,理论基础薄弱,学习理论课态度不积极;行为上有些学生个性张扬、唯我独尊,有些却自我迷茫、封闭;影像和网络是闲暇时间的主宰……学生作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体,要树立学会做“人”、尊师爱教、以“学”为本的思想。
如何进行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呢?学校和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存在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学习动机与目的不明确等现象,将教育的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的爱心、兴趣、能力、理性和意志,掌握知识与能力培养并举,教会学生掌握必备的、有价值的基础知识和有利于他们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上呢?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找到自己自由发展的动力源呢?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在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道路上怎样追求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相互配合,更离不开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只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我相信学生的未来一定会很辉煌。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和谐师生关系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地布置任务就了事,而是将教师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学生探究式的“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围绕千差万别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难度可想而知。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学校层面
学校作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各项制度和管理既要具备学校特色,又要关注师生及社会未来的需求,为发展现代教育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教师层面
1.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都喜欢优秀的学生,但每一个班级难免有个例。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对教师消除戒备心理,与教师建立“不设防”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2.克服因年龄差异而存在的隔阂,与学生拉近距离。教师和学生由于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可能会产生观念、意识、行为上的不同。教师应该有能力认识和应对这种差异,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动机,并且要在师生关系中取得积极主动的地位,及时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因年龄差异造成的师生之间的隔阂,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具体分析其特性,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好朋友、好伙伴、知心人。
3.师生关系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學校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许多学生都会说我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也喜欢他教的课。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4.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树立师者的人格魅力。长期以来,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但是,只要正视现实,就会发现中职学生和中职老师之间经常会奏出不和谐的音符。
教师是人,不是神,也有喜怒哀乐,在某方面也存在知识的欠缺和人格的不足,教师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随时都可能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会加重教师工作的负担。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灵活巧妙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苦难,避免心理失常或行为失态,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教学,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而学生也是人,而且是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人,正处于思维发展和形成认识观的重要时期,因此更需要被尊重。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教师应把学生当做一个权利主体看待,尊重每一位学生。
师者的人格魅力,不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居高临下与盛气凌人,而是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过人的智慧感动学生,形成师者特有的人格魅力。要让学生乐于听教师的话并付诸行动,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在学生中树立较高威信。
5.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和多元化评价制度,善于发现闪光点。我在教学中对考核评价持多元标准,把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融入整个评价体系中。合理、公平、多元的评价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克服了单方评价的不全面性,体现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更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认识了自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现和肯定。在点评时我也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现在的状况与以前作比较,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
三、学生层面
现在中职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都具备非常明显的“90后”的特点,比如,学习过程尚未脱离中学时代的满堂灌“课堂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思维和习惯,专业课形象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一般,理论基础薄弱,学习理论课态度不积极;行为上有些学生个性张扬、唯我独尊,有些却自我迷茫、封闭;影像和网络是闲暇时间的主宰……学生作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体,要树立学会做“人”、尊师爱教、以“学”为本的思想。
如何进行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呢?学校和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存在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学习动机与目的不明确等现象,将教育的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的爱心、兴趣、能力、理性和意志,掌握知识与能力培养并举,教会学生掌握必备的、有价值的基础知识和有利于他们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上呢?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找到自己自由发展的动力源呢?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在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道路上怎样追求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相互配合,更离不开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只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我相信学生的未来一定会很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