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错过了昨晚的云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f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站在金台路上,看着那渐晚的夕照。只希望时间再重来一次。熟能生巧,到时候。我可能就没有那么难过了了,真的。
  昨天傍晚,我在同事家开会,她突然指着窗外,说天啊,今天的云好美。
  我冲到阳台,看着几片硕大的云层被连在一起,深深浅浅,在夕阳的照耀下氤氲成奇特的红色,像是油画,又像是梦境,好不真切。我拿着手机,拼命地想要留住那一刹那的美景,突然就想到了“金台夕照”,莫名其妙地,认定这是我在北京见到的最美的晚霞。
  我赶紧打开App,看瀛瀛此刻飞到了哪里,然后把照片发给了他——那时那刻,他正飞过北极圈上空,马上就要南下进入加拿大空域。这样美的景色,不管我多么遗憾,他终究是错过了。
  我感到没来由地烦躁、低沉,什么事都不想做,只为了他们—那些我在意的人,没有机会看看那转瞬即逝的天空,看看那被晕染成红霞的几片云彩。
  而更难过的是,我知道从今往后,无论云彩是美是丑,天空是蓝是灰,那个坐着飞机一路西行,即将在遥远的国度勇敢生活的人,都无法同我一起体味了。
  我早知道他要走,早在去年冬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可能会走。这大半年来,他在为了这次遥远的出征,做着一系列必要的准备。我看着他备战托福,看着他拿到offer,通过签证,订下机票,直到昨天早晨坐上飞机,一走了之。这些过程,我都站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每一个环节结束,都意味着他离那片大陆更近一些,离我和这座待了五年的城市更远一点,但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我从来都不真的相信他会离开,会独自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去生活、學习、闯荡,从来没想象过分开的场景,没意识到自己会失落成这个模样。
  可现实告诉我,我不过是心存侥幸而已。他终究,还是离开了。
  前天晚上,我们聚在一起吃送别饭。我有预感,这或许是他远渡重洋前的最后一次团聚,但我还是没心没肺的,并没感受到多少遗憾。在地铁站,我们拥抱告别,他抱得很用力,我笑着跟他再见,转过头来就已泪流满面,只能一路不回头地往站内奔去。地铁难得空空荡荡,连带着我的心都空空荡荡的。我坐在那里,突然感到满心的酸涩,很苦很苦,让人无法承受。
  上大一的时候,每次去北大找他蹭饭,他总会坐上一个多小时地铁,把我送回中国传媒大学。研一的时候,我一条微信,他又坐着漫长的地铁到通州找我一起涮火锅。看完《致青春》的四月夜晚,我们从大望路出发,沿着长安街一路东行,走过了无数个地铁站;某年盛夏的王府井,我受到变态的尾随,吓得边掐自己的大腿边催促他快点出地铁,赶快赶过来,幸好最崩溃的时候,他真的跑来了。
  再多的事,都懒得再说,三天三夜也写不完。不,十天十夜也够呛。我们实在认识太久,实在感情太深,生气时让人大动肝火,平日里又一起创造了无数种悠闲自在的生活。从高三那个暑假开始,每个坐在他自行车后座上游走小城的傍晚,都能在这一刻逼出人的一筐眼泪。我不想哭,真的,我忍着忍着,忍到家里,终于还是忍不住。
  我想,以后再没有一个人,能够读懂我的所有情感,再也没有了。我们隔着千山万水,隔着12个小时的时差,隔着千差万别的生活,那个会骑着单车从西北四环跑到东五环找我的少年,他就这么离开了。离开北京,离开我的生活,不管我承不承认,不论我想不想,下次见面都遥遥无期,可能三两年,可能更久,但绝没有可能是明天。
  我号啕大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看着他的电话,过了明天,这个号码就不能随时打通了,他会换成美国号码,都不是11位数,我也一定记不住的。我打过去,我们对着电话哭喊,他哭着说,从认识时起,就没有分开过。我说你这个混蛋,一走就是这么久,我真是烦死你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昏昏沉沉地睡着了。梦里他坐上了去北美的飞机,我吓得瞬间醒来,松了一口气,幸亏是梦啊。可是转念一想,他可不就是要走了吗?行李一定已经收拾好了,他要去读博士了,去世界最好的大学,五年。
  我觉得以年为单位去计算时间长短,都是耍流氓,如果换成一千多个日子,似乎还好等一点,心里也觉得好过多了。
  昨天早晨,我醒得很早,匆匆收拾了一下就跑去找同事开会。我已经努力地给自己找事情做了,可还是一直走神,看到App上他的航班由“催促登机”变成了“等待起飞”,那架小小的飞机逐渐离开北京,一路向北,即将跨越亚欧大陆的最北端,飞过北冰洋的上空,再由加拿大飞往美国,最终落在纽约。然后他要在那里转机,最终抵达北卡的小镇达勒姆。那或许是个比我们的故乡新乡市还要小的城镇。但也是他未来五年的归宿,是他的第三故乡。
  我的心里空落落的,比失恋还要难过。失恋了,大不了再找一个;可是这跨越了整个太平洋和北美大陆的距离。却真真切切地将我们的生活隔离开来。离开的人因为新的环境和事务冲撞着,未必会觉得孤独;只有留下的人最可怜,除了难过,还是难过,我觉得我十天半个月都好不了。
  唯一庆幸的是,如果能借此瘦下来,也算功德一件。但我觉得也悬。
  这两天,北京的天气好得惊人。云很细碎,时时飘浮着,容易让人忘了时间。我奢侈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那美得惊人的云,心想,达勒姆的天气一定很好吧,等到冬天的时候,空气肯定比北京好太多。到那时,我就不会因为他错过了今天的晚霞而感到遗憾了。
  瀛瀛曾经坐十号线时,用特别搞笑的语气说,哇,金台夕照这个站名,可有感觉了。
  我站在金台路上,看着那渐晚的夕照,只希望时间再重来一次。熟能生巧,到时候,我可能就没有那么难过了,真的。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那年夏天的开始就是一片混乱的躁动。  班主任在讲台上絮絮叨叨了两个小时。高二最后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卷都已经被我揉搓成了软塌的卫生纸状;电风扇呼呼地吹,后排的男生发出了轻微的呼噜声,还可以听到他偶尔用袖口擦拭口水的摩擦声;左侧的女生已经看完了一本言情杂志,封面的帅哥让人心生向往;整个教室沉闷得好像暴雨前的宁静。  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班主任宣布“搬家”的那一刻。  学校从几年前开始一直稳居全省的升学前三
期刊
提及高三,或许每个人都能侃侃而谈几个小时。别人可以说长篇大论的奋斗史,轮到我,说出的却只能是近似于浪子回头的逆袭史。  回头看看,我的高一、高二不出类拔萃,不过也不一塌糊涂,凭着自以为是的“底子”,混迹在实验班。那时候,同样是复述网上的段子,别人口中说的是“成也高考,败也高考”,我嘟囔的是“五四爆发因为五一只有三天假”;别人眼中的大考小考,是我眼中的没有作业和晚自习的小假期。那时候一心觉得奋不顾身
期刊
1  同桌王欢第一次扬起那张苍白、孱瘦的脸,主动向我搭讪的时候,是在我获得成都市青少年原创歌曲大赛冠军的第二天。  彼时心高气傲的我,还沉浸在全班同学的追捧中。一扭头,只听得他一句小小的、怯懦的声音。  “金子,我想跟你学吉他。”  窗外星星点点的光晕,就这样落在他义无反顾的脸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你?学吉他?确定吗?”  弥漫在王欢眼中一闪而过的勇气,伴随着我高调的质疑,逐渐黯淡下去。只见他不
期刊
盛世挽歌  李存勖本不姓李,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祖父朱邪赤心因平叛有功,被赐国姓李。到了父亲李克用一代,更是被封为晋王,镇守一方,好不威风。  这本是无上的荣耀。但很可惜,李存勖出生的时候,大唐帝国早已失去了百年前恩泽四海、万国来朝的辉煌,宛如西山落日,奄奄一息,君王沉溺声色,文武不堪大用,说是一摊扶不上墙的泥巴,也不为过。  公元907年,梁王朱温势力进一步扩大,皇帝李祝徒有虚名,坐
期刊
我们的“家庭生活”  ●最近学习太拼了,眼睛都累花了。周五晚上回家,顺便买了瓶眼药水。坐在沙发上,把眼药水点上,然后闭目养神片刻。一睁开眼睛,坏了,一片漆黑,突然什么都看不到了。我大声喊妈,说买到有毒的眼药水了,我瞎了。然后,我听见老妈说:“你最近是读书读傻了吧,停个电把你吓成这样!”  ●这天做完作业,闲着没事,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我问老妈:“什么是幸福?”老妈扭头对老爸说:“我想吃苹果。”老爸
期刊
“他只要出门,哪怕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的伞装在套子里,怀表装在灰色的鹿皮套子里,有时他掏出小折刀削铅笔,那把刀也装在一个小套子里。就是他的脸似乎也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总而言之,这个人永远有一种难以克制的愿望——把自己包在壳里,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使他可以与世隔绝,不受外界的影响。现实生活令他懊丧、害怕,弄得他终日惶惶不安。”
期刊
小事一:笔记这把利器  笔记,在学习时是很重要的存在,如果知识还没进入你的大脑,那么它至少应该存在于你的笔记里。书本是初学时的思维,要准备考试,还是要看笔记,那是一个整理后的综合思维。那么问题来了,笔记怎么记?  根据过来人的总结,我把笔记视作绸缎,它应当是顺滑的,是一个流畅的知识体系记录。高考后面的大题分基础级和难度级,基础级就是考知识体系,只要捋顺了框架,答这一部分还是有把握的。笔记还可以说成
期刊
寒假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聊天时,恰逢他们期末考试结束。我听到他们的彷徨与疑惑,大都是关于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关于迷雾一样未知的未来。  当我试着与他们讲一时的分数并没有那么重要时,着实遭到了不少反驳的声音,说期末成绩与名校夏令营或是自主招生的名额或多或少有挂钩,甚至有几个可爱的孩子直白地讲我是已经过了那段水深火热的日子,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  可是,分数真的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重要么?  渐渐发现,对考
期刊
提示:本文系河南郑州七中高二(5)班余无畏同学家长,在一次学校大会上的发言。当家长发言完毕,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学生、家长、老师都被发言所震撼。这位家长的话,道出了今天家校需要努力的方向。大家都说,有这样的家长,还愁孩子不能成才吗?  说到咱学校,七中是官称,“第七监狱”是昵称,换言之就是严。这个严是严格,严而有格;这个严是严谨,严而有序。听我这么讲,你们会撇嘴冷笑吧!  你们肯定渴望宽松、渴
期刊
再次踏入母校大门正值冬季,裹着厚重棉衣的高三学生在课桌前埋头苦学的模样让我仿佛穿越回了四年前,那种满身坚定的力量好像如今都能感受到。  从一个年级垫底的“差生”到步入“985”大学的“别人家的孩子”,我如同一个神话故事般流传于亲戚朋友之间,以至于过年时节走亲访友之际我面对声声夸赞都有些无所适从。  论经验之谈实在不敢当,今天我只想分享些许自己的感悟,尽一己之力为面临高考的同学们传递一股力量。  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