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不透水表面扩张对PM2.5污染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6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4年的遥感影像提取不透水表面数据以及相应年份的PM2.5质量浓度估算值.以不透水表面覆盖率(ISC)为城市化指标来分析城市化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分别从城市、县区尺度探讨城市扩张对PM2.5污染时空分布及演变的影响机制,定量研究二者相互关系;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其ISC从2000年的0.7%增长到2014年的1.5%,而PM2.5浓度从45.7μg/m3飙升到77.3μg/m3.根据2000与2014年的PM2.5浓度差值,把京津冀地区划分为轻度(09.9μg/m3)、中度(1029.9μg/m3)、重度(3049.9μg/m3)、严重(5077μg/m3)污染区域,相应的不透水表面增长率分别为43.3%、110.5%、165.5%和208.3%.严重污染区域位于北京-廊坊-天津-唐山(沿高速公路G1)和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沿高速公路G4),伴随着较高的不透水面增长率(208.3%).同时,在20002014年期间,京津冀地区ISC空间分布与PM2.5污染空间分布高度一致,以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为界的东南地区的不透水表面增长率为160.0%,显著高于西北地区的增长率50%,同时东南地区的PM2.5浓度增长值45.5μg/m3也显著高于西北地区的17.0μg/m3.此外,把京津冀地区174个乡镇按照其ISC划分为5个级别:松散型(04.9%)、轻度紧凑型(5%9.9%)、紧凑型(10%14.9%)、密集型(15%24.9%)、高度密集型(>25%),乡镇数量分别为42、35、52、34、11,对应的PM2.5浓度均值分别为(42.7±10.5)、(79.9±11.9)、(95.6±15.4)、(99.1±10.8)、(115.3±9.2)μg/m3.其中松散型乡镇的空气质量较好,而严重雾霾笼罩在高度密集型的乡镇中.结果表明当乡镇ISC为5%和25%时,对区域PM2.5质量浓度带来剧烈的增长.当ISC>5%时,PM2.5浓度发生了激烈增长,其比<5%的乡镇高了87.2%.当ISC>25%时,其PM2.5浓度飙升到(115.3±9.2)μg/m3,大约是<5%乡镇的3倍.结论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不透水表面扩张对PM2.5污染的加剧带来严重影响,不透水表面扩张应该成为城市空气污染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论述了情景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及其预警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情景分析的企业预警情报流程,以壳牌公司战略预警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植物型护岸以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加筋、锚固、牵引作用作为固坡手段,在生态上能恢复城市护岸连接水陆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桥梁功能。对植物型护岸的景观化研究,增加护岸
河南省许昌市于2008年秋季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等显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未做到充分衔接,为进一步提高高中英语及大学英
目的评估2014年1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实施哨点监测。结果
用高锰酸钾氧化法讨论了土壤活性碳库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不同农田土壤活性碳含量为049~499mg/g、CPMI为516~165。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CPMI的影响为绿肥(GM)>厩肥(FYM)>FYM+NPK>参考(REF)>NPK>对照(CK);对水稻土为:稻草(RSC)>FYM>FYM+NPK>REF>NPK>CK。黄棕壤GM、
历经明末清初的战乱,桂林府学在战火中付之一炬,巡抚马雄镇上任后主导桂林府学重建。府学重建不仅仅是建筑群的简单重建,而是隐含着政治意义。碑刻作为史料一种独特形式,是正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AP2/ERF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大类超家族蛋白,在高盐、干旱等逆境胁迫下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
<正>1.QIAGEN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方案近期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可分析单个微生物菌株。这项结果来自于FEM研究所(Fondazione E
会议
21世纪初,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由于受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