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律·挽戴安澜将军》毛泽东写于1943年。此诗悼念之人戴安澜是国民党第五军第二零零师师长,赴缅甸作战中壮烈牺牲。毛泽东通过这首诗歌颂这位抗日英雄,表达了号召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愿望,戴安澜将军为代表歌颂了中华民族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83年12月28日《人民政协报》。
关键词:将军赋采薇;挽戴安澜将军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
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
1942年7月31日,戴安澜将军国葬仪式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书赠挽诗、挽词和挽联。毛泽东题赠了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1943年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芜湖故里。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1979年重新整修墓地,并树立了石碑。
2009年9月10日,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戴安澜将军的英勇事迹不仅是国共两党所敬仰的,还受到了美国人的尊敬,并被授予了“美国勋章”。在戴安澜将军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作为一个军人,他无愧于军人这个称呼。从长城抗战到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到昆仑关战役的大小数百次的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对外御敌是大忠,庇护领邦是大义,正因为他的忠义无双,所以我国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在缅甸战场上才能取得最終的胜利。
戴安澜将军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赤诚之心无私的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这种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强烈爱国主义的精神,正是全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制敌取胜的法宝。今天的我们所享受的幸福和快乐,都是由这些先烈前辈用血和性命换来的,为了延续这种爱国精神,在新时代的我们也应有自己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也要从前辈们的手中接过“外侮需人御”的担子,让戴安澜将军可以怡然自得的“赋采薇”。
关键词:将军赋采薇;挽戴安澜将军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
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
1942年7月31日,戴安澜将军国葬仪式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书赠挽诗、挽词和挽联。毛泽东题赠了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1943年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芜湖故里。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1979年重新整修墓地,并树立了石碑。
2009年9月10日,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戴安澜将军的英勇事迹不仅是国共两党所敬仰的,还受到了美国人的尊敬,并被授予了“美国勋章”。在戴安澜将军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作为一个军人,他无愧于军人这个称呼。从长城抗战到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到昆仑关战役的大小数百次的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对外御敌是大忠,庇护领邦是大义,正因为他的忠义无双,所以我国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在缅甸战场上才能取得最終的胜利。
戴安澜将军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赤诚之心无私的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这种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强烈爱国主义的精神,正是全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制敌取胜的法宝。今天的我们所享受的幸福和快乐,都是由这些先烈前辈用血和性命换来的,为了延续这种爱国精神,在新时代的我们也应有自己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也要从前辈们的手中接过“外侮需人御”的担子,让戴安澜将军可以怡然自得的“赋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