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七条”之我见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5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简称“红七条”)
  @袁本文(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能只做简单传授知识的工具,要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做人处事。可叹的是:个别教师面对社会上的诱惑,缺乏免疫力,成为传播负能量的代表,严重影响了社会对教师的客观评价。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红七条”,对高校师德划出了明确的禁止线。这既是对近年来极少数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否定与回应,也体现了从根本上防止上述行为出现的决心。由此,我们应该给教育部点赞。但是,我们还应该对师德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指望有了“红七条”,一切师德失范就会迎刃而解。良好师德规范的养成,不仅要有科学的规范,系统的师德教育、宣传、考核与监督,而且要有严格的师德惩处制度,对出现问题的教师,高校要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勇气严肃处理,不能养痈贻患。
  @邸燕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红七条”的最大特点是打出师德建设组合拳,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六个方面入手,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高校可以将师德规范细化为教师行为规范,并制定对应的量化指标,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加大师德激励,对于师德表现突出的,在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要优先考虑。有违反“红七条”情形的,要严格惩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此规定将高校师德建设推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然而健全的规章制度只是第一步,高校严格执行更为重要。
  @韩宝志(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
  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否传承。大学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德育为先。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师德如何,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师德的产生需要外部监督机制,但更来自于一名教师的内在自我要求。这不仅需要教师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有仁义礼智信的个人修养,更需要社会尊重教师,让教师有尊严,师德才可以弘扬。目前,这三方面都需要加强。要从经济上对教师的地位予以保障,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
  @张树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
  首先,“红七条”的出台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四有”好教师讲话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也是对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状况出现滑坡现象的及时警示和约束。少数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准严重下滑,出现一些令人难以容忍的道德失范行为,加之媒体的深度关注,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教师群体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其次,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正确分析师德现状,肯定主流,正面提出建设长效机制的原则和要求以及主要措施,这对于部分扭转以往存在“善于表扬而不敢于批判,善于鼓励先进而不勇于处理问题”的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会有一定帮助。最后,“红七条”的一些内容是否合适,值得商榷。“红七条”中出现了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内容,或属于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律规范,或属于普通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用这样的要求来约束高校教师队伍,显然无形中拉低了对高校教师的整体道德要求,也降低了高校教师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某种程度上,弱化了“红七条”出台理应带来的更加全面和深远的影响。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人活在世,总是要有底线的。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万万不能逾越。以身试法者,应该也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应该肯定“红七条”的出台,对于推动师德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谁监控、谁处理、怎么处理、不处理怎么办?因此,亟需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出台细化的、具体的管理惩处办法。对于逾越底线的人,力争尽早发现,依规依法处理;对处理不及时、不妥当的部门和人员应该问责。二是师德问题必须综合治理。师德问题发生在高校、发生在教师身上,但绝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教师的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仅靠高校的努力和教师的自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早就不再是象牙塔了,也不是与世隔绝的净土。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在高校有所反映,都会在教师身上产生影响。许多问题出在教师身上、发生在校园里,根子在社会。因此,要下大力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为师德建设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其他文献
2009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将单位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这不仅表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勇于承担自己的国际责任,也表明发展低碳经济在中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并上升为国家意志。可以预见,
多年来,北京艺术类院校党委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文艺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发挥专业资源优势,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将党建工作内化为服务师生员工、促进科学发展的发动机,外化为增强党组织战斗力、服务首都建设的助推器。经过实践与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院校党建工作模式。    以传播高雅艺术搭建平台,使师生受教育,为社会作贡献    高校既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也担负
孙维炎,1937年9月14日出生,浙江省慈溪人,教授。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贸学院,留校任职。1984年至1999年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1988年至1999年兼任校党委书记。获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名誉博士,美联邦肯塔基州授予最高荣誉奖克罗奖。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英文翻译组成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5年任中国老教授协会副会长,2005年至今为中国老教授协会顾
李坤成,1955年3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副主任。曾任北京市第十二、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第十、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委。现任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政协常委。  从“代理厂长”到“影像科医生”  20世纪70年代,李坤成中学毕业后当
“学生不感兴趣,是老师教学最大的失败。学生的兴趣来自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大学教师要充当好导学者和助学者的角色。”中央财经大学李健教授从教20多年来,坚持以学生为本,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她主持的“货币银行学”教程是首批国家精品课程,她亦是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李健教授从1983年起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现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金融学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
近几年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认真贯彻首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和落实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计划”,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学校人事人才工作以学科学术人才梯队建设为中心,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革用人制度为重点,强化代表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教师队伍的主体地位,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学校发展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张六琥,男,1938年6月25日出生于重庆市,1956年9月在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退休。1993年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997年获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8年获北京市老教育工作者协会总会颁发的“老有所为”奖。  深入调研,为北京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退休后,张六琥在担任北京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预算监督顾问期间,为了有效执行国
李云鹏,1937年10月19日出生,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1994年调任石油大学(北京),先后任党委书记、校长,1998年退休。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工委副主任。  认真探索特邀党建组织员“二五谈话模式”,积极协助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尽管由于学校主校区在北京市郊区昌平区,李云鹏居住在北京市城区,但每次李云鹏都能不避寒暑,风雨无阻,绝不误时。每次谈话都是连续一两天甚至更多。中午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咱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当然,学生社团的组织特性和外部环境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如学生社团组织与活动出现了组织松散化、
张景荪,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曾任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委员,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北京市委政法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主持了中政委、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10余项研究课题;先后获得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北京政法高层次人才论坛优秀研究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2